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的宗教观念和仪式如此复杂多样,以至从一个单一的概念框架难以理解宗教。本文的任务不是试图在这里定义宗教,而是要揭示进入宗教的与自然世界的传统联系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些古代的联系为世界宗教可以在回应我们当代的环境危机中发挥作用的种种方式提供了洞见。也就是说,世界宗教可以有助于激活某种生态意识。这样一种生态意识,是人类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可以重拾、重估、重建世界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只有一个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只有一个小小的地球在独自养育着全部生命体系,养育着我们整个人类。人类是地球亿万年进化发展的结果,是地球上开出的最高级的智慧花朵。人类至今还生活在地球的两个世界里,一个世界是由地球上的土地、空气、水和动植物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存在,而后来人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世界是人类为着自己而用双手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和文明世界。在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 人类出现以前,世界上只有一种存在即自然存在。后来随着人类的出现才产生了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现象即社会存在。构成自然存在的是自然的物质实体及其相互作用的场;社会存在是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物质形式,构成社会存在的则是社会物质实体及其相互作用场,即可说是体现在自然物质实体之上的物质关系。它既保留了自然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又增添了自然物质所没有的物的社会性。这是它的最基本的特征。简言之,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或可简称自然物质和社会物质,其同一性即是列宁的物  相似文献   

4.
逐步缩小剪刀差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云南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研究》一书序言王天玺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实质是。在工业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由于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5.
近代科学将自然的变化发展解释为粒子的机械位移,科学家们以此解释自然的方式不仅影响到了科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人们一般认为科学解释了自然的原因,而我们看到的自然只是假象。怀特海认为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并不能够揭示我们这个瞬息万变、有机联系的宇宙的原貌。事实上,日常的自然、科学的自然都是一个自然,不存在任何分裂的自然,这个自然就是我们所在的自然,也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意识到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人类与自然关系之辨正韩民青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思的一个热点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呢?只有从物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准确审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从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7.
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体,主体的道德自觉对于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体的道德自觉首先是持有正确看待自然世界的世界观,即正确地、公平正义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公平正义地对待人与自然万物,保证人与自然各得其所应得;其次是确立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让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竞自由地去存在,人类轻易不要改变它们自身存在的目的;最后是成就看护自然的美德,将照顾、照料自然万物存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利他主义精神贯彻到自然世界之中。世界观、道德态度和美德共同指向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保证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延伸解读“我是一个心灵,我有一个身体”和“我就是我的身体”两种姿态,可以看出,人在不同时代针对自然/世界/环境保持着非常不同的创造性关系:存在着从理想的创造到适度的创造再到极度的创造之演变。现代性进程由此表现为人对周围环境不断增强的创造,而现代性反思可以揭示创造性的限度。身体哲学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适度的创造性关联。人总是以操心的方式在世界之中存在,这种在世存在离不开本己身体,而日常经验实为身体经验。从关联性的视角看,所谓“寻找人类的下一个栖息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理应善待现有的家园,并因此从想象的乌托邦走向实在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9.
风险概念是当代社会理论和社会公众话语中的一个常见概念.时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和内涵解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风险概念的社会理论意义.风险是一个关系性范畴,指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可能状态,它特指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相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可能形成的一种损害性关系状态.风险概念的发明体现了人们主动规避不确定性因素的一种努力,体现了人们面向未来、趋利避害的一种积极冒险精神,彰显了人类的一种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于馬列主义哲学中因果性学說应有的理解 馬列主义因果性的理論是研究客观世界变化和发展最普通的規律之一。馬列主义認为因果关系县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形式。客观世界一切的現象不論是自然現象和社会現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反映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它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的一种內在的規律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视域中,自然不仅是一个现象的事实世界,而且是一个终极价值意义的精神世界.由创生、道义与和谐三种元价值和精神,构成了中国式"三位一体"自然信仰精神体系.它们为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缔结了安身立命的自然信仰家园,对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来说,具有根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茜 《学术论坛》2015,(2):96-101
“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对人的生存世界的描绘,它既是先验本体论层面上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存在结构,又同时指向实存维度中具体的历史文化世界。文学作为生活世界的显现,开启了一个与日常生活层面的现实世界相平行的时空。文学中描绘的自然事物隶属于作品所展现的生活世界,与现实中的自然事物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指涉关系,在不同的生活世界中作为文化反思建构整体的“自然”也有不同的意涵。生态批评的任务就在于引导读者进入作品的生活世界,进而理解自然事物在不同生活世界中的不同存在方式,从而超越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现代自然观,探寻人与自然发生存在关联的多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全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7~31日在安徽黄山市召开。会议及论文涉及的问题,揽其要者,如下。一.关于自然对人类发展的选择在人类的发展中,是否存在自然对人类发展的选择作用?以往的看法是,人类的发展已高于动物进化,社会的演变受自身规律支配,自然界只是充当环境、生产资源等被动角色,自然选择不再对人类发展起什么作用。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人明确肯定自然对人类发展有选择作用,认为这种作用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人类是比动物更高级的存在。它拥有一个文化的社会生存内环境,人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生存方式和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 1.1 自然从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指包括地球在内的各种表现形式和运动形式的物质世界。它的存在在空间上几乎是无限的,在时间上近似是永恒的;它的发展变化是自在的,没有任何外在的动力或原因,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它在实际上是和宇宙等义的。狭义的自然则是指人类社会周围的以地球为主体的有限空间及其发展过程。对自然的这  相似文献   

15.
荀况是否有唯物主义?如果有唯物主义,应该如何理解?早在十多年前,有人作了这样分析:“荀子是我国战国时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天人之分提到哲学的高度”。“这就把自然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的界限严格划分开来。这样划分的一个主要涵义就是承认自然物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自然、物质和客观世界是第一位的,社会、精神和主观世界是第二位的。荀  相似文献   

16.
论"浙商"从边缘到主流——基于"世界之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和大规模地开启了“世界之中国”的经济之旅,“浙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和一个商人群体,存在和需要经历一种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浙商”起始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影响和现代经济文化的边缘,而目标是成为“世界之中国”的主流商业群体。“浙商”的“个众”人文特性既依存又丰富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促使“世界之中国”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塑造“世界之中国”和“主流之浙商”一致的主体结构。“浙商”要实现“主流之浙商”的目标,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其核心和关键是循着和超越自然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也暴露出来了。因为仅仅认识必然性人们所能得到的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自由,即只能是利用自然界的现成物。人类要获得高水平的自由,就不能仅限于认识机械的必然性,还必然认识统计规律性、偶然性,以及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由各种不同的必然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种种可能性。自由必然包含选择的因素,必然性提供的是唯一性,只有可能性才为有选择的自由提供多样性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自由是认识和实现一个可能的世界。这个可能的世界不仅是指客观世界,而且包括人本身。人本身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因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因经历和所受教育不同而有多种可能的发展。可能性渗进了主体的因素,面对各种可能性,人发挥自身选择的主体能动性,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把握这一点,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有些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有些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带来的问题。要解决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办法。一、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及其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一)就我国农村的自然和经济的基本条件讲,有三个特点:第一、人口多,而且农村人口比例大,在世界各大国中我国农村人口比重是名列前茅的。第二、自然条件差。我国的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其它农业资源按人均算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三、我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我国比欧美…  相似文献   

19.
自然包括非社会性自然和社会性自然,名为自然一般。任何意义的存在都必然是在自然界限之内的存在。在自然界限之外者是绝对的非存在。社会性自然作为人,是负荷其意识现象的主体。自然作为人的自我意识之容观对象,与此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之统一,名为心理自然或日属人自然。但属人自然不可等同或代替自然一般。自然一般或日其共相自然的普遍规律乃贯通和普适于所有自然事物的一个逻辑先在基础。此意义上之自然一般亦名为逻辑自然。自我意识超越心理自然而达人与自然融通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人才能真正获得人之成立其为人的真实的存在和生存之理。坚执自我意识和心理自然而不能超越自身达到逻辑自然,必然导致自戕其生存之根而致非人性虚幻之境的心理主义。时下那种流行的以人或人类社会为超越自然的存在的观点乃人类中心论虚幻意识的僭妄,最终只能导致对人类存在和生存意义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政教合一制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人类社会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漫长的、没有也不需要政治的时期;随着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出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及形成国家时,政治才产生。而宗教的出现则远远早于政治。宗教发端于原始时代的氏族制社会,是随着氏族制的形成而产生的。宗教一般可分为自然宗教(或氏族宗教)和人为宗教(包括国家宗教和世界宗教)。自然宗教系指原始社会氏族时代的宗教,人为宗教是指阶级社会的宗教。在原始社会,自然宗教仅仅同当时无阶级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