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建国以来农民非农化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非农流动、60-70年代低潮中的“暗流”、80年代经济改革与复苏中的“盲流”、90年代“背井离乡”的大规模农民流动和21世纪初再次掀起“民工潮”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今后中国农民非农化道路仍将是漫长而艰难的,政府应当为农民非农化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快农民工和城市郊区农民的市民化步伐,更需要着力推进居村农民市民化,因为它能短时间、低成本地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城镇化、农民居住集中化与农民非农化既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强大动力源,又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承受载体.中国农民市民化应该优先发展城镇化,并辅之必要的集中化和非农化.居村农民市民化是农村城镇化、集中区社区化和职业非农化"三化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农村城镇和农民集中区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空间载体,从事非农产业、强化社区建设和健全市场体系是居村农民市民化的重要的经济社会内容.国家政策唯有使"三化"融为一体,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漆向东 《中州学刊》2008,(3):122-124
农民非农化是现代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改革以前,政府为配合实施重工业发展战略基本上限制和禁止农民非农化流动,只有少量农民通过转变身份等途径实现非农化;改革以后,随着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和允许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出台,农民通过"农转非"、弃农经商、进入城镇二三产业等途径实现非农化.政府要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实行有利于推进农民非农化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的认同与适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的变革直接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分化日益严重的社会事实,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形貌,本文以深受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河洛文化影响的河南省商水县在北京的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农民工的认同与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探索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目前仍然处在相对混乱的多种制度模式并存、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明显受损的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缺陷,其中包括政策缺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取向偏离政策目标等;其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这是导致该制度建设陷入困境的更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社会排斥"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西方社会政策的研究焦点,到目前"反社会排斥"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政策研究的共同话题.依循其兴起背景及概念演进,社会排斥理论在贫困、剥夺理路基础上释放出巨大的政策内涵,它与社会政策的内在契合性使之成为了这一语境中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农民工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个浩大的新型社会群体。他们的户籍在农村 ,但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 ,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社会 ,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本文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内部层级分化属性两个方面 ,论证了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 ,已具备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并提出 ,要从深化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提高城市农民工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 ,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8.
韩树海 《兰州学刊》2005,(4):207-209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形成"农民工"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现象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热点."农民工"现象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就"农民工"现象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后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试图就其解决措施提出一点思考,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灵活就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灵活就业在中国诞生,同时,乡镇中小企业发展及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加速了灵活就业的发展。90年代,大规模的下岗促使各地政府出台了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中国灵活就业有助于解决城市居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缓解城市贫困,同时灵活就业机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中劳资供需双方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农民五次大解放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处理好农民问题有利于处理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问题,解放农民即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土改,到80年代的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再到90年代的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制度和直接民主制度,以及21世纪初农村城乡协调发展改革等举措,使得农民获得五次大的解放.本文就我国农民的五次大解放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分析了每一次农村大变革的基本特点,这对完善农村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群体性行为的实践状态与理论研究都经历了从集群行为向集体行动的转向,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的群体行为实践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向.通过对2012年F公司郑州工厂事件的剖析可以看到,利益受损心理感受与情绪表达是农民工集体行动演进的直接动力,而集体行动的根源却在于农民工主体地位的长期缺位.要引导农民工的集体行动走向理性化与合法化,需要主要社会群体进行社会合作.通过对利益边界再定位、增强农民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多种治理方式合力推进等,实现城市各社会群体的社会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关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研究文献显示,农民工迁移意愿呈现一定的时间、地域、性别规律;家庭式迁移是中国劳动力迁移的一个重要特点;影响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户籍、婚姻状况、进城打工年限、收入、生活和工作满意度等。到目前为止,对未进城农民迁移意愿的深入研究依然空白,而关于家庭式迁移、农民工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因素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推进农民工(农民)永久性迁移不仅仅需要打破政策制度上的限制,还需要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3.
要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局限于农业这个小圈子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农业本身来挖掘增收潜力也是有限的,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通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为了促进农民非农化,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益元 《江汉论坛》2005,24(3):77-81
20世纪40、50年代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我党经历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到过渡时期战略的演进过程。这两种战略的提出、发展及转向,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原因。剖析影响其演进及转向的各种变量因子,有助于揭示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独特情景。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小企业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推行中小企业扶植政策最为成功的国家,其政策背后有丰富而深刻的中小企业扶植理论。从产业革命时期的原有产业振兴论,经战前的中小企业扶植论和战后的中小企业发展论,到20世纪80年代的中小企业优势论,日本经历了中小企业理论不断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方恩升 《兰州学刊》2009,(3):101-10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中国经济上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目标的底线是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在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明显时,《决定》还被寄望增强中国的内需,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国际金融动荡等环境下保持长期、高速的发展。为此,《决定》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以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等方面逐步实现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等措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速农民的非农化进程,促进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还原土地改革时期以来不同阶段典型的法律、政策与法规,详细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历程,揭示政策变迁过程中深层次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演进过程中实质是农民土地权益交叉实现和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更大程度上赋予农民更清晰、更确定的土地权能是我国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当前在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可尝试构建以“农民家庭”为主体的土地产权制度,以期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命名是农民与工人双重身份的结合,在全球化/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中,他们遭受着自由市场和国家体制的双重压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工被呈现为两幅面孔:一是作为社会进步的表征(20世纪8、90年代之交);二是作为社会苦难的象征(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这样两种面孔与农民工既非工人也非农民的主体位置有关。这种尴尬的主体位置使得昔日占据国家主流位置的工人阶级与农民工得以出现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之中,但他们彼此却视而不见。在发达地区放开户籍制度使有条件的农民工变成都市里的新市民的情况下,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价值的中产阶级道德成功地获得了农民工等低阶层的霸权效应,占据城市人口大多数的外来工有没有可能形成其他的霸权表述或者历史性的主体位置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如候鸟般的迁徙形成了持续的移民潮。他们在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忍受着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现实苦痛,重复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悲剧宿命。而农民工题材小说,正是在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中,通过书写农民的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展示中国农民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