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大西南第一个创建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地区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它的建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也浸透着邓小平的心血。可以说邓小平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创建的奠基人之一。邓小平十分关心当时甘孜藏区的时局,对其研究和分析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曾两次提到“康东”(即今甘孜州),七次提到“西康”(主要是指当时西康藏族地区)。他以敏锐的思维和高度的政治洞察力,把大西南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建立的突破口选在了甘孜藏区。他指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我国第一个地区级民族自治政权的建立文/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大西南第一个创建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地区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它的建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伟大实践,也浸透着邓小平同志的心血。可以说邓小平是甘孜藏族自...  相似文献   

3.
蒙藏两大民族之关系源远流长。自元朝时期吐蕃与中央政权建立政治关系以来,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紧密连接起来,蒙藏两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得以不断发展,北方和西北、西南边疆地区的牧业经济,同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密切联系和友好往来中,蒙藏两族之间日益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这对于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缔造,对于祖国边疆开发和边防的巩固,对于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统一,这种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 1950年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康定正式成立。这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地区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后改为州。桑吉悦希(天宝)任主席,副主席中有夏克刀登、阿旺嘉错、洛桑倾巴,委员28人中,藏族上层僧俗人士和知名爱国人士占64%,彝族、回族上层知名爱国人士占4%。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  相似文献   

5.
三朗扎西 《民族学刊》2018,9(5):90-96, 127-128
西南民族大学在2013年-2016年为甘孜州招收培养定向就业学生,解决了甘孜州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民汉兼通双语人才匮乏、基层人才队伍不足等现实问题,形成了较成熟、可借鉴的订单定向招生就业模式,是建立民族高校“双符双适”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实现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了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截止目前,全国已经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稚吾尔自治区、广西僮族自治  相似文献   

7.
麻风,在科技不发达的旧时代.是比恶魔还可怕的绝症.有些地区常常把麻风病患者推进烈火中烧死、装入牛皮袋中暴晒或赶进深山喂狼.所有这一切残酷的手段,都是为了不让麻风病传染他人.但是,她却与麻风病无缘.1924年,外国传教士在四川甘孜州境内的山谷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几个问题茂敖海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成功的。既保证了少数民族的民族平等、民族自治权利,又加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了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文化及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彝族聚居区。这里幅员辽阔,气候宜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素有“大西南的一颗明珠”之美称,是大有潜力,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一块宝地。建国40年来,凉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汉族和其他先进民族的支援下,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进行了两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一次是五十年代中期的民主改革,摧毁了奴隶制度,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从奴隶社会一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跨跃世纪的飞跃,为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改革开放,给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变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要继续从资金、技术、人才、教育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对口支援,加快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一切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摘自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卷首语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30日,由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西南民族研究院筹办的"第二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参加本次论坛的代表有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西藏杂志社、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博物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藏学所、四川省甘孜州藏学所、四川省阿坝州藏学所、  相似文献   

13.
章程第十三条中增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这一条相应地修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月一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喜日子,我们谨向新疆各族人民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 三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政权,进行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族人民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当前,新疆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5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成就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和边防的稳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来看,旧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不同的政治制度。例如,内蒙古地区有盟旗和省县并存,省县由中央委派的官员治理,盟旗则由世袭王公统治。西藏地区存在着“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西南和西北一些民族地区还保存着不同范围的土司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  相似文献   

16.
“查办藏事”是西藏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于改善清末西藏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推动近代西藏社会的前进,对巩固边疆,阻止帝国主义继续入侵,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面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种种内忧外患,清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对西南边疆的经营政策,考虑自己在西藏地方的主权问题。在一九○四年与英国谈判中,外务部就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邓小平同志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坚持实行和巩固完善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繁荣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其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之一。本文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民族理论。这对于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流域满族历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流域是满族及其先民的发源地.从文献记载来看,满族先民是黑龙江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为黑龙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祖国东北边疆的巩固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在历史上.满族及其先民先后建立了渤海、金朝和清朝三个政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域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会议在康定召开。遵照中共中央“慎重稳进”的民族工作方针和中共西南局、中共西康区党委关于把争取民族上层、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消除民族隔阂,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权作为工作中心的指示,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一成立,就把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民族政策,团结各族各界爱国人士、  相似文献   

20.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是一部西藏民族当家作主,并在祖国大家庭中,与全国人民一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科学认识这一历史,就首先要从其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入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力量源泉,它决定着这一自治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由近代到现当代变革的集中表现,惟有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探究经济这一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根源,才能深刻揭示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和历史必然性,并从中探索其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