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说明中小城市电子政务的内涵以及发展中小城市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入SWOT矩阵理论,综合分析了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因素,并根据城市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具有普适意义的新兴中小城市现代市民精神主要包括社区意识、公共意识、公民意识和文化意识.新兴中小城市建设的重大实践课题,是循着城市先进文化的主流方向默默耕耘,把普适性的市民精神灌输给千百万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的快速发展和中小城市量大面广的建设需求,建立总体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是应对中小城市特殊性、完善城市设计体系、塑造中小城市特色风貌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形成以层次、关系、内容、深度、成果等为支撑的总体城市设计技术体系,从而为提升城市设计法定地位,提高城市设计可操作性,建立具备实施保障的技术平台。文章结合昌黎总体城市设计案例,阐述总体城市设计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小汽车数量有序增长,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大气环境,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相继出台限购、限行等调控政策,但大多缺少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承载力角度考虑,在此背景下提出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的调控策略.当前,我国中小城市正处于小汽车发展初期,也是实施小汽车发展调控政策的最佳时机.基于城市路网剩余承载力,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分阶段提出面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小汽车控制指标及政策建议,为中小城市未来小汽车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的规模扩大、居民的文化层次的提高和体育运动自身不断向前发展,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标准和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中小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将两者结合起来,旨在将人文、生态、科技与艺术理念融入中小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美英 《社区》2009,(25):42-43
我国现有的668个城市中,中小城市有587个,占到城市总数的87.9%。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还是从城市化进程来说,中小城市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事关全局又联结城乡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笔者经过长期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社区建设还存在有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数量少、等级规模结构不完善、城市弱态集中,最为突出的则是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市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过来又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振兴西部经济的关键在于强化经济增长核心与节点的有机联系,重新构筑新型的城市经济关系,强化特大城市与中等城市的联系、中小城市之间的联系,加速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发达城市社区福利的建设已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而在中小城市,居民对社区福利需求质量不断提高给社区福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小城市中进行社区福利建设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惠安社区福利建设的个案分析为基础,对中小城市社区福利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动员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为对象,从芜湖市社区治理现状入手,分析目前中小城市社区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政府行政与社区自治缺乏良性互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角色定位模糊、社居委与各类组织之间存在关系悖论等问题。对城市基层组织做出制度分析,并提出在凸显基层政府服务功能、激发居民自治动力等新形势下中小城市社区治理的可操作性对策.进而探索中小城市基层管理新的体制,建立符合中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特色与规律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熵权法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对四川省18个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法按得分高低进行归类。结果显示:目前,四川省城镇化水平质量不高。未来,四川省的城镇经济建设应通过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软环境建设、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对川东北及四川主要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川东北地区的六城市中,南充市的综合得分最高,在整个四川省的城市中,该市的综合得分也排在第二位,因此可以把南充市建成为川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把南充市作为川东北的"增长极",通过它对整个川东北区域的"扩散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四川分为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川南地区、川东及川东北地区、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地区五大经济区域,并分析了这五大经济区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进而提出四川应实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该战略包括:核心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轴线发展战略和突出中心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潜能模式建立了城市区位优势比较的定量化模型,并对内江与绵阳、乐山的区位势能值进行了计算与比较.结果表明,内江的区位势能值明显高于划入成都平原经济圈的绵阳、乐山.由此得出结论:内江市具备四川省优先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出的效率高低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对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表明,四川省整体财政支出效率较低,且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支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较高,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四川省为此推出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此背景下,测度四川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度、深化度、互联网金融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并用变异系数法进行赋权,计算得出四川省各地市的普惠金融指数。研究发现:虽然四川省各地市普惠金融指数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但是各地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在四川省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差异化普惠金融政策、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营造普惠金融文化环境等措施,积极缩小各地市的差距,推进各地区普惠金融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以西部12省(市)为参照系,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按三次产业就业的增长态势将四川与西部12省市加以对比,针对四川就业增长的现状、特点和总体就业水平发展的趋势,从宏观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劳务输出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提出促进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DEA评价方法,可建立起政府绩效评估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运用此评价方法,在对四川八个城市政府绩效评估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假定评价对象的外部环境一致的情况下,运用DEA评价方法是可行的。DEA计算结果还可作为城市政府之间相互比较的一个参照标准,但要注意外生变量对评价结果的重大影响,以使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可用。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为例,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街区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承载其重;保护意识存在误区,有缺陷的旧城被改造为整齐划一的新城;保护体制的危机,立法滞后与开发超前的矛盾;大规模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0.
文章收集了2005——2017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文化结构、人口就业结构、结婚率、城镇化率、失业率几个方面分析了四川省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四川省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四川省女性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高中毕业生人口和失业率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结婚率与产业升级呈负相关关系。对此,文章提出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鼓励女性创业、实施全面多孩政策、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