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管理与民族问题相结合的研究目前在中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因此,在一些概念的提法上,应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和界定。一般来说,民族地区这一概念的外延应既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又包括少数民族非自治地方。鉴于“民族地区”这一并非严格规范的概念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和接受,因此,笔者仍采用这一概念。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重点拟就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因此,“民族地区”在本文主要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是历史造成的,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此作出了艰辛而卓有成效的努力,使之  相似文献   

2.
价值作为一个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在中国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与这一概念相近或相当的,在汉语中有“好”、“善”、“贵”。“好”是指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符合自己的需要;它是与价值这一概念最为切近的汉语词。孟子曰:“可欲之为善”(《孟子·尽心下》),即指可用来满足需要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善”这一概念也与价值概念基本相当,只是这里所说的“善”同伦理学意义上的“善”含义有所不同,因为前者比后者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一、民族意识的定义民族意识这一术语在我国普遍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对民族意识的理解还存在不少歧异。今天,在民族意识普遍高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新形势下,首先必须对民族意识这一概念作出科学的界定。第一,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民族意识就是“认同感”,“族属意识”。“何谓民族  相似文献   

4.
“通古斯”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经传与史乘,但作为语言分类学上的一个术语,则已为中外学者所普遍采用。“通古斯”这一概念已被引入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各领域。但由于对这一概念的含义理解得不准确,造成了各学科在使用上的不一致。为了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一概念,谨撰此文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改革”也许是今天人们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概念,这一现象表明,风行于国内外的改革潮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改革”这一概念及其理论问题尚未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重视。以往的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没有论述“社会改革”问题,甚至不见“改革”的字眼。有的只是在论述“社会革命”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目前对这一观点有不同的理解,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全民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过全民所有这一概念,他们使用的概念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国家财产”、“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等等。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使用了全民所有这一概念,他认为全民所有同国家所有是一回事。斯大林讲的全民所有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没有什  相似文献   

7.
1908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批判马赫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时,首先正式使用了“客观真理”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即被看作是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中长期沿用下来。其实,这一概念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是很值得研究的。近几年来,哲学界已有人对之提出异议,但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时至今日,所谓“客观真理”概念仍被理论界普遍使用,所谓“客观真理论”仍在一些有影响的哲学教材和有关论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政治生活中,往往把“民族情绪”当作地方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帽子,动辄就给少数民族同志扣在头上。粉碎“四人帮”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民族理论方面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而究竟什么是“民族情绪”至今未得到正确的阐明,从而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存在着混乱。在民族理论研究中如此(注一),在文艺评论中也有表现。有位少数民族文艺评论家在一篇文章中竟然把有的领导人对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作品横加指责的错误归结为“分不清正常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情绪的区别”。(注二)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者在将西方“失范”理论中国化时,对“anomie”这一概念形成了独特的理解,即原有规范失去作用、无规范或越轨行为。但是,这与涂尔干理论中“anomie”的含义并不一致。对这一概念的深入分析,可以反映出欧美“失范”理论流派的差异,以及国内学术界在引用西方理论概念时所受到的社会历史境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精神,英文为“Ethos”,又译为“民族精神”、“国魂”、“民族魂”等。自1906年W.G.萨默提出“文化精神是使一个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那些特质之总和”的观点以来,引起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这一概念的重视及研究。社会学家K·杨提出一种理论认为每个社会都建筑在那些使他们最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文化模式上的一种文化精神、或“社会特性”。人类学家G·戈尔指出文化精神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各种行为观念和目的总和”。 1940年以后,一些学者将文化精神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意义,把注意力从行为上转  相似文献   

11.
笛卡尔在哲学发展历程当中最为重要的贡献在于其确证了主体性的“我”的独特地位——不仅证明了“我思”之不可动摇,并以此为基石证明了“我在”.然而无论“我思”还是“我在”都是我的存在状态,因此“我”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于“思”与“在”的更重要的地位.笛卡尔究竟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我”这一概念,究竟是个体的自我意识还是整体的人性观念,这一问题关涉到如何理解笛卡尔及其对哲学史的思想贡献,本文试对此问题做出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平崛起”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理论界》2006,(4):63-64
关于“和平崛起”的概念,是一个尚未理清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的界定原则。即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和结构性原则。其次,阐述了这一概念的含义,主要包括“和平崛起”的理念、目标和原则等三个方面。最后概述了对“和平崛起”的理解,提出“和平崛起”是关于国际关系发展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研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演变而来的。这一概念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术语出现的,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资本问题。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Bourdieu)。真正使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不少文人,特别是钟嵘、陈子昂、李白和严羽等,在评论建安诗歌时,都曾使用过“建安风骨”,或近似于“建安风骨”这样的概念,而且这一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这一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它?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仍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虽然没有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在他丰富的思想理论中很多论述都涉及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问题。他在“民主法制”、“公平平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社会安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理想追求中所折射出的和谐社会的思想智慧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剪刀差”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剪刀差”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取向牛国友一、“剪刀差”的表现和实质“剪刀差”这一概念首先产生于20年代的苏联,此后,这一概念便广泛地被利用起来了。将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统称为“剪刀差”。我国的工农产品之间一直持续存在这种“剪刀差”,近年来又有...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民族精神及其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何谓“民族精神”?可以作多种理解:1.泛指民族的社会精神生活,包括民族的社会意识诸形式(如民族伦理、民族宗教、民族政治法律思想、民族艺术等)和社会心理诸方面(如民族信念、民族情感、民族性格、民族气质等)。它是与民族的社会存在(即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应的范畴,可以与“民族意识”或“民族的社会意识”等概念通用。2.指民族的社会意识中带有民族特征的东西或部分。这一概念显然小于前一概念,因为每个民族的社会意识诸形式和社会心理诸方面中,总是既有若干民族共具的东西,又有本民族独具的东…  相似文献   

18.
王开春 《兰州学刊》2008,(1):181-183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对宋人使用“江西诗派”这一概念的情况进行梳理,揭示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内涵变化、丰富的过程,为全面理解这个概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细心的人会发现,《关于经济体系改革的决定》中,使用"经营管理"这一概念特别多.这一概念作为有特定科学内含的范畴(而不是过去习用的泛指词汇),从近年我国学术界开始介绍、探讨到转化为党中央的决策文件的概念,为时并不太短.加强对经营管理的研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从"斯隆模型"谈起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异化     
程海霞 《河北学刊》2001,21(1):125-127
本文通过对“异化”概念的重新界定,确定“道德异化”这一概念,并从其特征、表现方面对之作了存在性证明,最后寻求扬弃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