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磊  李雄鹰 《社科纵横》2008,23(1):147-148
心理压力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了心理压力概念的基础上,列举了大学生常见心理压力的诱因,并分析了这些常见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该文针对声乐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与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结合,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声乐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现状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声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期对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声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从能力素质模型出发,厘清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从产生历史背景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主要原因,并在能力培养的框架体系下,从理念、课程、师资、实践四个维度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需求。然而,目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资源聚集机制,没有形成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该文基于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的思考,通过调研与分析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与意义,在梳理出学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力求探索出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模型,以开发出适用于舞蹈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关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旨在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供全面高效的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领导干部承受心理压力的情况调查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英  李秀风 《探求》2005,(3):17-19,71
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就广州市领导干部对25项压力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评分,以了解当今领导干部对现实生活压力事件的压力状况,结果表明男性、党员、40岁以上的领导干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于海琴  杨慧 《阅江学刊》2012,4(2):67-71,83
根据《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卷》对当今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进行调查,发现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源包括"就业形势预期与职场担忧"、"缺乏自信源"、"自身竞争力"和"社会比较与家人态度"四个方面;主要的压力反应有"消极情绪反应"、"消极自我评价"、"紧张敏感"、"浮躁迷茫"、"愧疚"、"身体不适"和"另谋出路"七个方面。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压力源越多,压力反应越明显。应从失业大学生及其家人和朋友等不同角度,减少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来源,降低压力水平,减少压力反应。  相似文献   

8.
自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颁布以来,虽然全国范围内的教师队伍质量已经得到大幅提升,但乡村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依然具有提升空间。据此,主要从乡村教师自身的提高和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两个方面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从乡村教师自身出发,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和在职前培训中增加地方性知识;从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出发,尝试以效仿英国PGCE课程模式、构建一体化乡村教师教育课程以及鼓励大学与乡村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方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莉 《社科纵横》2007,(10):147-148
本文认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由此对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建构职业认同、培育职业精神与职业纪律、形成与完善专业自我三方面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文科建设目标要求,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单一、师资力量短缺、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质量提升.为此,研究提出应当完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房正宏 《社科纵横》2014,(8):161-165
绝大多数地方性高师院校,其学制安排一般采用7学期理论课加上1学期实践课。实践中,这种"3.5+0.5"学制模式日益暴露出一些弊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高师教育发展的规律,有必要调整传统的学制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教师教育专业"211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绩效进行分析评估与检验,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基础教育规律和目标任务、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8,(2):132-135
教师的发展依托于专业发展,而良好的教师文化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以通过稳固教师教育信念、构建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树立合作文化意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2):163-165
本文在论述高校教研室发展历程及其功能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立足教研室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一关键课题,以期为高校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教研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俊领 《社科纵横》2012,(3):150-152
大学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未来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成人是成才的应有之义,大学生人文体验情怀的生成和人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在大学生成人过程中发挥着价值指引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行政部门和人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机制体制和资金上为非人文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硬环境和软环境保障,需要在客观条件和主观认知上寻求推动这项事业发展的多维路径,为技术教育提供关注人类福祉和内在修为的人文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也在不断推进改革进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倡导。高校需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体育专业的学生以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较少,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该文分析广西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目前,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以期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英国为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为教师的顺利入职和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个性化的支持方案,多样化的支持机构,以及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体系。探究英国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历程与发展,对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导向,探索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积极创设协同发展新路径。英语教师教育U-S共同体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共同培养培训高素质中学教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宗旨,以校校合作和卓越教师实验班为推手,构建高校、中学“两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进而提升地方高师院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师范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