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不当的菜名翻译会让外国人产生不良的联想,从而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误解。在翻译中式菜名时,要正确认识中西饮食文化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正确处理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根据菜名的类型和翻译的目的,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不能一味地采用直译或意译,而应该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饮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当前文化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的菜名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与自豪。特色菜肴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然而在实践中,中国特色菜肴名称的英文翻译乱象丛生,毫无规范。本文以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为视角,探讨如何规范中华饮食文化英译方法,使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美味菜肴的同时,还能从菜名中了解中国菜肴的烹调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邝增乾 《现代交际》2010,(11):42-43
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翻译为英语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把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忠实地传达出来,要兼顾菜名的“形美、音美、意美”,又要考虑到西方人的饮食所讲究的内容和实质,同时还需要关注菜肴本身的材料、烹调方法和人们的饮食文化心理。本文搜集了大量的菜谱英语译名并加以归纳,总结出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菜谱汉译英中的“意译”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作者首先按命名方式给菜名分类,然后找出内隐类菜名中内隐内容译与不译的矛盾,并分析了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突破点。之后,通过分析菜单译文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中国特色菜名中特定文化信息的译与不译矛盾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翻译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本质上即为如何实现对异域文化的交流、移植,以达到语用内涵的等值传递。《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并传递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文章通过阐述《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内涵特征,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英译提出了"直译策略""音译策略"等英译策略,旨在为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翻译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酒店宣传册是酒店进行对外宣传和扩大业务影响的手段,是酒店形象、业绩和文化内涵的缩影.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所收集到的中国五星级酒店宣传手册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分别阐述了目的论三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对五星级酒店宣传册英译的启示,并相应地提出一些翻译策略,旨在提高中国酒店宣传手册英译水准,进而促进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文化习俗翻译离不开特定的翻译策略,使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有助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习俗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式菜肴又作为世界三大菜系之一,更是种类繁多,皆有不同。所以对于菜名的翻译就要求更为细致,在可以体现出菜肴本质的同时彰显特色,又让国外游客一目了然,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菜名的翻译作为文化交际的大使,紧密联系两国,促进两国之间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中式菜名的误译,归纳出一些中式菜谱常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与英美国家在经济、政治、地域、天气、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与习惯,从而造就了今天的饮食文化差异。本文通过中国与英美国家历史背景差异和饮食差异的对比来论述和分析中国和英美国家饮食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内陆国家,以农耕文化为基础。而西方国家多处于临海地区,具有传统的畜牧文化特征,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在这其中饮食文化更是具有代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各个方面并且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在饮食观念、饮食内容、饮食方式、餐具、餐桌礼仪以及本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正是这种不同饮食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东方饮食文化的一朵瑰丽,自古以来就对周边国家的饮食产生着深远影响,而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在饮食文化上受中国的影响很大。但伴随时代的推移,两国的饮食文化在不断触碰、不断摩擦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从而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承认差异、探析原因、加深认知,以尊重、包容的态度看待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有助于相互学习进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已经成为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食物结构、饮食方式、烹饪方法、文化理念以及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如今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不同气候、地域地理、人文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接反应了当地的文化根源,体现了当地文化发展的历程,这些对于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补偿在译界早已不是新兴名词,其研究主体包罗万象且相关文献亦是不胜枚举。本文现从翻译补偿视角出发,针对《红楼梦》英译本中部分菜名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菜名英译和文化传播的特点。全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此次分析,即:菜名英译研究及其方法论整合,翻译补偿与《红楼梦》的菜名英译和结语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反应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应,生活的记录,历史的沉淀。火锅作为一种传统饮食方式极具代表着中国的饮食文化。火锅是重庆的名片,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日常饮食,并且火锅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这就孕育了其深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的食材、工艺和品味都十分庞大复杂。本文通过中国饮食文化、中餐食品及其翻译三者相结合,对中餐食品翻译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婷婷  于晓平 《现代交际》2013,(9):198-198,197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结合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讨论了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灌输饮食文化的意义,并总结了传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互为邻邦,在形成各自独特民族文化的同时,相互间也很早就开始了文化交流。这种交流对文化分支之一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受地理位置、国土面积、气候状况、民族风俗、历史经历等方面的影响,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从中日饮食文化起源的基础、主副食的形成背景、料理中展现出的审美意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等几个方面对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性作一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足以见得"食"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交往中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中俄政府及地方间的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多,饮食也就成为交流中的重要环节。饮食文化不单包括言语礼仪、着装礼仪、餐具礼仪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只有对中俄饮食文化的习俗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避免不恰当的饮食行为造成两国间的交际障碍,推动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的饮食观是先秦诸事哲学思想的折射,并在相关著作文献中都有反映。在东周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人在饮食生活中的文化意识,成了诸子普遍关注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饮食精神生产的第一次高峰,逐步实现了由食物到食味,是对饮食作为生理需求的一种超越。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比较先秦诸子饮食观的异同,浅析其思想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