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的原则就是对决策的一般要求。在决策活动中,无论是决策目标的制定,还是决策方案的实施,都必须依据决策原则进行。实质上,在各项决策中任何行为都是决策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和运用某些决策原则的结果,遵循正确的决策原则,可以大大减少决策失误;相反,依照错误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其结果只能导致决策失误。为此,各级领导在进行决策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必须坚持以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原则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来调整,需要法治来保障,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决策。现代公共事务和集体目标大部分是通过决策来解决的,它关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的盛衰成败。确保理性决策的支点有以下几个。"胆怯"原则。一项公共决策的社会投资是巨大的,其政治、文化、历史方面的影响也相当深远。一旦决策失误,再要回头,代价非常高昂。因此,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审慎进行公共决策。反诘原则。反诘是指一项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必须经受社会正  相似文献   

4.
法官这个在我国看似仅仅是公务员行列中普通的一个职位,却应是一个神圣、理性、蚊帐于任何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角色,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法官精英化注定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逃避不了的现实,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一名优秀法官应具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从人们对法治普遍的理解和认识中.可以将法治作这样一种通俗的解说:法治是指国家的全部社会生活在国家公布的法律的规范下运行.任何违背法律的个人与组织都必须受到法律的明确制裁。这里.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难点在于.国家权力是否在明确的法律规范下运行.国家权力违背了国家的法律是否受到法律的明确惩治。如果说法大于权是法治确立的标志.那么在社会的现实意义上.法的力量必须大于国家权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并明确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样要以法律为依据,按照法治建设的要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法治原则对政府行为的要求.是依法治国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既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关键和难点,也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对依法行政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盛清才 《领导科学》2003,(19):38-39
决策程序法定化是现代决策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运用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行政决策,从而确保决策行为依据法定的程序科学运行。程序违法必然导致决策失当。现实生活中因忽视决策程序和草率决策而导致决策失误的事例举不胜举,而人民群众对那些不按程序办事、随意拍板、主观决策的不良作风更是深恶痛绝。因此,要贯彻落实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努力实现决策程序的法治化。这既是依法决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规范的决策程…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问题。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的同时,对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一、“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即依…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中国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挑战,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必须善于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切实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法治建设主题经由"法治国家"(1997年)、"法治政府"(2003年)的经年深化后,亟须落脚于法治社会建设,以扭转法治单极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对  相似文献   

11.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实践证明,缺乏完善的法治体系,国家治理就失去了根本和依据。与法律紧密相关的立法工作,是与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大事。在我国,立法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譬如,商鞅变法、韩非法制等。但是,封建社会的法律与我们现在所讲的法律有本  相似文献   

13.
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民主法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和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制度保障。围绕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谨以愚见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正>刘红春在《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立法的思路》一文中认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立法存在规范化探索立法转化差、立法过少且效力较低、形式单一尚未形成体系、调整范围没有全面覆盖等缺陷。要有效发挥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推进器"作用,必须有效发挥立法对其引领、推动与保障作用,而构建系统完备的立法,是提高评估民主参与性的需要、提升评估法治化水平的需要、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诉求和创新社会矛盾治理的体制期待。健全我国重大决策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这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进步。推进依法治国对于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新形势下,工会在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稳定,提高人民福祉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工会工作是实现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信任     
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将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新的境界。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不单单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还要建设法治社会,进而实行执政党、国家、社会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但是,目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要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带下用,要依靠制度形成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8.
基层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而我国基层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与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应从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执行、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等能力,以及强化对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监督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决策正是这首推力量的启动点,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而且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故而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必须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科技进步决策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综合性社会决策,效果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科技进步决策其社会经济效果也不相同。这就需要对各种科技进步决策方案的多方面社会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择优决策。这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就是科技进步决策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张岩鸿 《领导之友》2014,(12):34-35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不言而喻,国家的任何一项基本方略都必须靠人来实现,尤其要靠核心骨干力量。作为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领导干部,在观念上树立法治思维、摒弃人治思想,在实践中善用法治方式、杜绝人治做派,对于法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