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有马兴国主编《中日文化交流事典》是由中国十余所日本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共同编写的大型词书;也是中日两国第一部论述中日文化交流的巨制。《事典》收录词目以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典籍、事项为基准,上限始于史前,下限止于1992年6月,涉及政治、历史、文学、宗教、哲学、教育、艺术、民俗  相似文献   

2.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杭州飞来峰下、天竺山麓。初创于东晋,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南宋,迄今已一千六百多年,是杭州最早创建的一座禅寺。它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僧侣众多,高僧辈出,石刻精湛,景色幽邃,驰名中外,很早就列为江南禅院“五山”之首(当间禅院有五山十刹之说),是广大佛门信徒和旅游者向往的朝拜圣地和游览胜境。灵隐寺与外国的佛事交流,也有悠久的历史。东晋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州创建寺后,从此,高僧参学,和  相似文献   

3.
战后中日戏剧文化交流大连艺术研究所宋延平战后中日戏剧文化交流,是指二战结束到现在两国于戏剧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及其影响。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它不断发展扩大,促进了双方在艺术上的进步,推动了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友好,成果显著。但与之相比,有关方面的理论研...  相似文献   

4.
在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的1992年9月,辽宁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刘德有、马兴国主编的大型词书《中日文化交流事典》。该事典的问世,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册,增添了光彩的一页。我国关于文化的探讨,最初见于《周易》。《周易·贽卦》,曰:“贽,享。柔来而文刚,故享。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来往。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此“文”与“化”尚未缀合成为一个概念,但它  相似文献   

5.
晚清中日文化交流概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欧阳跃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文化输出国的地位,日本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汲取政制法令、学术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乃至娱乐游戏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素养。近代以来,中...  相似文献   

6.
吴佩军 《唐都学刊》2004,20(4):88-90
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 ,与棉花栽种、纺织技术有关的文化传播曾是重要的一页。棉花栽种与纺织技术在中国本土发展的同时 ,不断流向日本 ,日本在对其适应、接受的过程中 ,逐渐整合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五山十刹制度与中日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华 《浙江学刊》2003,(4):199-202
五山十刹制度是中国南宋时期建立的官寺制度 ,在佛教和宋学的东传过程中 ,五山十刹及这一制度起着独特的作用 ,他不仅为中日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种载体 ,而且日本还以此制度为模本 ,吸收和嫁接中国文化 ,从而形成了五山文化。考察这一制度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为我们研究中日文化的交流提供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伴随着经济、科技的日益全球化,文化交流也将起着重要作用。文化交流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本文仅就21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略述管见。一  每个民族都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又都有代表其特色的目的,而这种目的不一定为其他社会所共有。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一般地说,文化模式可以定义为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体系,有着相似文化体系的区域就是文化区(也称文化圈)。人类学家又把全球文化按其文化、历史、地理等分成若干…  相似文献   

9.
李晓航 《学术交流》2012,(9):211-214
江户时代(1603—1867)既是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又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正处于中日文化交流发生方向逆转的准备期,是中日文化交流格局转化的重要时期。江户时代在两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情况下,仍然冲破藩篱,在多方面获得了突破。在这一阶段,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时代文化交流的特点,而且在文化交流的内容方面也更加广泛,交流途径也更加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对日本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日文化交流讲演会在沈举行由辽大日本研究所和辽宁省留日同学会联合举办的“’96中日文化交流讲演会”于10月26日于沈阳先锋大厦举行。会上东京大学渡边治教授和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乌丙安教授分别就中日两国交际习俗特征发表了学术讲演,受到与会党的热烈欢迎。此...  相似文献   

11.
十六世纪四十年代,日欧开始了最早的接触与交流:欧洲人来到日本开展贸易,传播欧洲文化;日本人也开始直接接触到欧洲人,日本的原有文化也开始在欧洲发生影响。这无论在欧洲还是日本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日欧最初接触与文化交流,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日欧最初接触的历史条件、日欧最初接触中的特点、日欧最初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问题作一简要述论,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大修馆组织撰写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丛书》全十卷本,经日中两国学者反复论证、探讨,已经组织就绪。该丛书将由日中双方学者驱使最新资料,共同执笔。在论及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同时,详述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促进意义。读者对象为学界、日中关系部门、知识界及一般读者。该丛书由石田一良、周一良先生任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京都皇宫,在京都市内,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皇宫,以后虽然皇宫移至东京,这里仍然是历代天皇的行宫。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里,这座皇宫也几经兴衰,曾一度毁于火灾,也曾作为大臣们的宅邸,直至幕府时代的安政2年(1855),才耗费了黄金二百七十多两,重新修建了今天的皇宫。京都皇宫占地面积约九十一万平方米,内有名门九个,大殿十处,堂所十九处,富丽堂皇,雄伟壮观。自1946年开始,每年春秋两次对外开放。据说春季开放是为纪念明治元年(1868)3月14日颁发《五个条御誓文》;秋季开放是为了纪念桓武天皇延历13年(794)  相似文献   

14.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前夕,由中国日本研究界近百名中青年学者、专家共同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叙述中日文化交流的大型词书《中日文化交流事典》,将于今年8月下旬,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事典》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地研究、总结自史前开始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在吸收借鉴日本和其他国家学者研究的优秀成果的同时,更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研究,指出有创见的学术见解。《事典》就其涉及领域,有政治、  相似文献   

15.
简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王平全景式描述中日文化交流2000余年历史的大型丛书《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和日本大修馆书店分别出版发行。这套由中日双方共同擘画、联手编撰、合作出版的10卷本丛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荣获亚洲太...  相似文献   

16.
王坤 《唐都学刊》2013,(6):109-113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世界各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古代中日文化交流格外引人注目。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规律的科学,人类一切与精神或精神文化有关的历史,其实就是传播的历史。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分析古代中日间的信息传递,为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提供了新的、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中日两国各界隆重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现在又迎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二十周年的喜庆日子。对于近现代中日两国人民来说,两国关系如何是个经常萦绕心头的重大问题。虽然中日两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文化经济交流的友好历史,在两国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留下光昭日...  相似文献   

18.
丰富多彩 双向互动——中日文化交流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武 《唐都学刊》2005,21(3):26-30
中日两国有长达数千年的文化交流史.丰富多彩、双向互动的文化交流对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两国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和交融处.相互学习、彼此包容、取长补短、友好共赢应成为今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共同取向.  相似文献   

19.
顾宁 《日本研究》2007,(4):93-96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网络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契机.中日两国尝试组织"网络对话"和"网络视频会议".中日两国网民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网络交流中表现出有趣的差异.网络游戏成为中日两国年轻人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环境下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技术和文化内涵两个层面上尚且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俞樾手迹     
俞樾手迹俞樾(1821~1907)字荫),下l铜和号曲u,浙江德清人。;麦道光三十年中进士。咸丰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工i年,出任河南学政。两年G大弹劾,即一章著述讲学。江浙不少知名人士如章大关、一笑;巴顿都”Z他的学生。这首《件儿豆腐秋》’Z前秘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