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济结构的新观念 以往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主要限于两层含义:第一,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总和,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所有制关系的构成;第二,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的产业构成,按照传统的理解,主要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组合内容和比例。 第一种经济结构的含义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但生产力只是一个前提,并不是重点考察对象。马克思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是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的,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所论述的两种生产理论的框架.并不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是对马克思一种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分析,首次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来列宁把马克思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协作、分工、机器大工业等劳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力形式”的思想。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是一种哲学超越或存在论超越,《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新哲学。这种新哲学建立在对"哲学的两个耻辱"反思的基础上,成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出发点"此在",其所共在的世界依旧是抽象的、无区别的生活世界,从而决定了海德格尔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诗意的形而上学救赎。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因此,其所在的世界是一个生产关系的世界。这样,马克思就把人类的解放诉诸生产关系的改变,其存在论也就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即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论。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所开辟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这是经济理论界的一致看法。但是,对马克思如何和为什么把生产关系确定为研究对象,似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搞清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对于科学地建立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但很快就停止了。五十年代初又重新进行。这正如他自己所讲的:“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  相似文献   

7.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而在诸多经济规律中,首先需要加以研究,需要按照它办事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地、全面地论述了这个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支配作用。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8.
齐泽克对马克思的商品关系理论有两点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把商品关系的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他重点研究的是商品关系的形式是如何把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掩盖起来的;二是认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就在于只揭示了商品价值量背后的劳动时间的内容,但并没有清楚地解释把劳动时间的内容隐藏起来的那个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而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就是建立在对上述缺陷的超越之基础上的.这两个观点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商品关系理论的误读之基础上的,之所以会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于拉康式解读思路的齐泽克根本无法进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视域.  相似文献   

9.
一、对社会发展战略内涵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他又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  相似文献   

10.
实现"好生活"就必定要通过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来实现,这一基本信念构成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全部政治哲学的普遍公设。但是,在探讨实现"好生活"和建立真正的共同体问题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思路有本质性区别。贯穿于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天赋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天赋人权"。西方政治哲学的"好生活"和共同体的原理都是从"天赋人权"的概念中,以逻辑的方式演绎出来的。因而西方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为"观念论"的。马克思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把"生产关系"作为探讨人类"好生活"和"真正的共同体"的平台,立足于"实践论"的解释原则来探讨政治哲学的全部问题,从而完成了政治哲学的实践论转向。  相似文献   

11.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唯物史观问题上,而“五项因素公式”是普列汉诺夫研究唯物史观的总纲,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重要理论作深入探讨。1.“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的提出及引发的争论对于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就作出过精辟的概括。在这里,马克思从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又发现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力量,从而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  相似文献   

12.
张盾 《浙江学刊》2005,2(5):87-94
萨林斯是美国著名文化学者,他的<文化与实践理性>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出诘难,认为马克思把"生产"概念自然化,忽视了生产过程中文化象征图式的重大作用,从而在深层逻辑上支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意识形态.本文依据马克思原典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最本质的内容,是马克思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因此马克思的生产概念首先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概念,它要颠覆的不是生产力本身,而是生产的资本主义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哲学生涯中,除了早年写过一些论战性和批判性的著作外,一直没有机会写出一部正面阐述性的系统专著。这个事实既给后人理解他的思想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给各式各样的人在解释和评价他的哲学思想时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一个多世纪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从未停止过对马克思哲学的歪曲和伪造;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不仅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就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把握上也存在诸多分歧。目前就有自然本体论、实践唯物论、人本论、历史唯物论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解。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前提和总体特征是什么?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由于这个问题事关宏旨,本文仅就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实际材料,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解释政治理论和社会实践间的关系的方法,对于理解他的著作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马克思几乎是完全在黑格尔哲学预先假定的范围内去解释这种关系的。马克思曾试图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去阐述他的政治理论。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即在批判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人们可以发现他的第一种尝试。在这些著作中,不论是在推理的方式上,还是在对这些推理的阐述方面,他仍然完全采用了黑格尔的方式;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著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经济文献中对于研究国际生产关系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一般说来,都是先从援引马克思的论点入手,对上述关系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这是“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46卷上册,第47页)。根据这一论点,可以说,无论社会主义的国际生产关系,还是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关系,其特征均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理论中的技术和社会结构——探索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研究生产力——简言之即技术——在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中的作用.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一般论述,是不明确的,但是,他对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实际分析却含有这样的意思:技术本身的影响要比人们通常承认的大得多.在经济基础的两个组成要素中,生产力与社会的变化特别有关.生产力是变动的(发展的)要素,而生产关系则是不变的要素.马克思强调技术,但是,这并没有使他成为技术决定论者.尽管有种种局限性,但是马克思联系社会经济制度来对技术所作的分析,却指明了一个研究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法,这个方法比现代技术统治论中那种典型的决定论的方法在社会学上更正确得多.如果我们考虑到在社会学的"鼻祖"当中,马克思实际上是唯一强调技术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作用的人,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最后一点,技术和社会的变动力量被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所忽视,这同马克思自己的分析所赋予它的那种明显的重要性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相似文献   

17.
在对唯物史观的研究中,人们只注意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即生产力序列内容的阐发,而忽视了对生产方式序列内容的探讨,因而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看法,似乎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只是生产力序列。其实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还包括生产方式序列。  相似文献   

18.
当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过程仍在我们星球上持续的时候,马克思已经预见到了过渡阶段即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转变的开始。在对阶级社会的研究中,马克思研究了统治职能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管理职能的发展过程,进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的变革和消亡过程已经开始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这种变化的先驱和出发点。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强大,这种发展正在改变着该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工人在自身的生产活动中对待劳动的态度,也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几乎有一个世纪,马克思和达尔文的名字被难分难解地联在一起,这种联系几乎完全是虚构的.关于达尔文的两封信,一封真是给马克思的,一封是给马克思的女婿阿维林而被人误认为给马克思的,现已查清,不必再加叙述.马克思与达尔文之间关系的神话是从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始的.他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比之于达尔文发现了生物界发展的规律.一星期后,这篇讲话就在《社会民主党》上发表.五年以后,恩格斯又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作了  相似文献   

20.
<正> 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意义早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就阐发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的矛盾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