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流通产业一次创新和改革的极好机会,将带动观念的创新、战略的调整、结构的优化和营销方式的改革,将对中国流通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十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流通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流通产业整体发展将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比较优势日趋明显,在经济发展、原始创新、市场培育、改革开放等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因素,着力夯实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重要基础,紧紧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从而加快畅通国内大循环。还应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促进国内国外双向联动,全面优化对内对外开放环境,从而使得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王中和 《21世纪》2010,(7):58-59
近年来,赤峰市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大矿山、大冶炼、大产业、大基地建设,有色金属产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中国有色、中钢集团、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山东黄金、湖南有色等十几家行业领军企业进驻赤峰。2009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到工业的5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近日,赤峰市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  相似文献   

4.
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内涵主要包括转变投入产出效率、转变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其客观必要性在于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不可逆转、财税政策效能不断被农资价格上涨冲销等要求,其现实重要性在于比较效益低导致粮农生产积极性下降和粮食稳定增产难度加大、粮食流通业明显滞后等需要,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引导粮食产业从自由化转变为规范化、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引导粮食生产从分散化转变为规模化等取向。  相似文献   

5.
在空间报酬递增视角下,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有一种新的诠释:流通企业空间集聚带来了要素结构、成本结构、市场结构与需求结构升级,致使知识外溢效应增强、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垄断利润加速生成以及交易成本持续降低,由此形成了空间报酬递增、促进流通产业向“集聚、集群与集约”的新型发展方式转变。因此,空间集聚与报酬递增在促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粮食统计年鉴》、《粮油加工业统计资料》及《中国统计年鉴》等最新统计数据,从反映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粮食加工方式转变和粮食物流方式转变3个方面对河南省粮食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子系统的权重,并对粮食发展方式整个系统的转变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2001-2011年间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不断朝着集约型的方向发展;粮食生产方式、粮食物流方式转变程度与粮食发展方式转变程度整体吻合度较高;但粮食加工方式的转变却呈现一定的波动,粮食加工方面的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共生视角,分析"国际大循环"战略下中国产业转移实践、产业转移不同模式的特点以及产业转移不同阶段的差异。立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抉择,通过对产业转移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的双重维度分析,研究了中国产业转移的演化路径以及产业转移"共生系统"与"共生环境"的交互作用。应立足于"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同时主动把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RCEP签署的重要机遇,统筹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根据产业转移在不同演化路径下的差异化需要更合理地引导产业转移。同时,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稳定政策指导、优化外部环境、建设标准化体系等以实现中国产业转移的高级化演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挑战,既有来自发达国家污染产业和废弃物的污染,也有来自自由贸易区内的相互污染,从经济发展也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正确对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污染,加强区域环境合作,并凭借自由贸易区平台促进缔结公平合理的国际性环保协定等建议,供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9,(29):4-5
11月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全市上下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抢抓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南京。会议还明确了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抢抓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南京”为总体目标。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导向,以2012年和2015年为时间节点,全面赶超、重点突破、局部超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本职工作,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为南京“三个发展”作出贡献?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各区县、部门相关领导为我们精彩撰文。  相似文献   

10.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