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泰国首都曼谷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环境非常洁净,即使走进曼谷最繁华的街区,也不会看到垃圾横飞的场面。曾经,曼谷是东南亚最“脏”的城市,平均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1.3公斤的垃圾。很好奇.他们是如何转变的?在景点游玩的空闲,我缠着导游问了又问。  相似文献   

2.
对于伦敦,我的一个印象是,在这座城市里,到处是女王般仪表堂堂、高贵严肃又亲切和蔼的老同志。也有许多老妇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坦荡磊落。他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坦荡磊落,因为这个伟大的城市是他们建造的,是他们用青春为这座城市的辉煌奠基的。  相似文献   

3.
陈爱和 《职业》2008,(11):30-31
说起“破烂王”,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脚蹬三轮车,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的场景,他们是典型的“自由职业者”。然而在一些地方,随着对“破烂王”进行规范,对废旧破烂物品回收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这一群体也有了职业门槛。  相似文献   

4.
“纽子”的店主Bobbie是个很亲切的新西兰女人。十年间,她两次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Bobbie放弃了回到新西兰享受慢生活,而在田子坊开起一家专卖新西兰原产物件的店。像Bobbie这样的老外有很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在中国安家,同时让自己国家的“洋风情”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5.
华木 《老人世界》2008,(12):37-37
去德国探亲,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小镇的居住经济。大凡走马观花去欧洲旅游的人,开始都会面对大都市的繁华而感叹,但随着时间的推延,除了个别标志性建筑会留有一点印象外,其他很快会被淡忘。我去过欧洲十几个城市,有的城市也待了好几天,现在这些城市在脑海里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去过德国的一个小镇,时间虽然只有半天,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江湖人的最深印象大约是他们的“武”。因为人们说到江湖人的第一反应是:他谈的是“武侠”,联系泛滥于文坛艺苑的武侠小说和韩非子所说的“侠以武犯禁”,便会认为有武艺才能算是侠,才能算是江湖人。去年我在《文史知识》发表了一篇《话说游侠》,一开始就说最早的“侠”与武功没有必然的联系。“侠”不是指有武艺之人,而是指有朋友追随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两亿多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其中大部分为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他们为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城市经济和社会非常需要他们的劳动力,但在最初,城市并不情愿全方位地接纳他们,不情愿向他们全面提供城市人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导致他们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遭遇很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滥用药物的青少年(以下简称“滥药青少年”)一直给社会大众留下了很多负面的印象,而在不知不觉问,滥药青少年也潜移默化地认同了自己的负面形象。例如,“我是有问题的”、“吸毒是罪大恶极的”、“要吸毒是自取的”、“吸毒的人是失败的”,等等。  相似文献   

9.
徐云 《华夏少年》2007,(11):69-71
说实在的,我只要与这帮“小家伙”溶在一起,粘在一起,没话可说,他们再也不在乎我是他们的老师了。这不,“娃娃脸老师”就是他们送给我的雅号。  相似文献   

10.
如果问:对英国人印象是深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立刻回答:绅士风度。当我在英国的两个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对抽象的“绅士风度”才有了真切的、直观的了解。英国,一个“Sorry”使用频率最高的国家在英国生活了数月时间,竟没有看到在公众场合吵架的。有一位英国老教师在为外籍成人举办的英语辅导班上  相似文献   

11.
倪岚 《金色年华》2010,(11):63-63
王若的首次亮相,让小张印象深刻,彼时,他还只是个入职不久的新人。当时,王若落落大方地跟办公室里的所有人打了招呼,并不由分说地要给他们换下饮水机上的空水桶,“这点小事就让我代劳吧!”  相似文献   

12.
友谊不上锁     
对初中时学过的一篇英语课文记忆犹新。两个年轻人一起穿越一片森林。在路上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们是好朋友,当大能向你扑来时,我会全力以赴帮助你。”另一个听了他的话笑了笑说:“我也是。”不久,他们果真遇到了一只大熊。大熊笨重地向他们扑来,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年轻人飞快地爬上附近的一棵树。另一个未能爬上树便躺在地上屏住呼吸装死。大熊在他脸上嗅了嗅便走开了。爬到树上的年轻人下来后问:“刚才大熊对你说了些什么?”“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我记住了这句话。我和军是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两人在同一城市工…  相似文献   

13.
周波 《金色年华》2007,(12):33-33
我感觉,一到高三,好像一切都不同了,爸妈一改从前的“怀柔”政策,开始管束和督促我。原来特别希望他们管我,可是现在我不想受他们的管束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在对我的关心中透露着不信任。难道我就这么笨,要他们不停地催我笨鸟先飞?我不想听这些话!我好想告诉他们我心里的想法,但是在他们的眼中,没有长大的孩子是不能有自己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萨苏 《中外书摘》2006,(5):12-15
少时在科学院长大,有不少面对一些“传奇”人物的机会,现在想想,他们在生活中其实也多显得平凡。华罗庚,我印象中是个拄着拐棍在楼群里散步的胖老头儿,旁若无人而大家都自觉给他让道——汽车和马就不让了。杨乐,像个温和的中学老师,萨1987年参加世界和平年知识竞赛,有一道题是杨乐的成就,就是利用萨爹在大街上抓到他问出了答案,对了,他是走路上班。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研究诞生以来,针对该群体的负面评价一直没有中断。有学者因此提出“独生子女神话”一词来专指针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证数据证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是否客观存在。本研究以上海为例探索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群体的普遍印象,证实了该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研究通过形容词自由联想法和社区调查获取了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12个高频形容词,其中积极形容词3个和消极形容词9个。在1088份拥有9—18岁子女的父母问卷中,分值最高的5个与独生子女群体相关的形容词分别为“依赖”、“任性”、“娇惯”、“自我中心”和“爱发脾气”,均为消极意义。数据表明,在与独生子女有直接接触的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群体的社会印象以负面刻板印象为主。  相似文献   

16.
福利机构的高龄老人是社工服务群体中的重点对象,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他们往往给人记忆力差、情绪易激动、固执己见等印象。社工则需要对这些传统印象“去标签化”.以平等、尊重、不批判的态度去按纳他们。专业服务的首要环节便是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让老人能够尽快认识社工、接纳社工,确立社工在老人心中的专业形象。为此,笔者从实务的角度,结合社工理论,对社工和老人初建专业关系进行了总结,在此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当代老年》处处精”是我几年来读刊过程中形成的总体印象,突出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马文浩 《公共关系》2000,(12):63-63
随着媒体的频繁传播,“形象大使”一词已日益为广大国人所熟知:稍稍关注一下媒体,就会发现,从厂家、商场,到集团、公司,乃至国家,都纷纷推出他们的“形象大使”。而各类媒体也竞相报道,让人们不知不觉建立起对他们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对目前的生活挺满意的” 德阳市体育馆举行的东方歌舞团大型文艺晚 会上,著名歌唱家成方圆以其卓尔不群的演唱和脱俗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博得掌声如潮。上台献艺的歌手、演员还有陈俊华、滕格尔、郭蓉、林文增、周维等。 眼前的成方圆,秀外慧中,美丽如初,尽管舞台下的成方圆很本色,但还是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问成方圆对德阳的印象如何,她回答说:“实话说,在来之前,我并不知道成都旁边还有这么一座美丽城市。这里的市容市貌都很不错,尤其是参观了艺术墙,感觉这里很有…  相似文献   

20.
我与吴忠富同志相识到相知,只是在他任驻马店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之后的几年里。几年前,我随杂志社总编辑到驻马店走访,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干练中不失优雅,随和中不失主见”的美好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