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行散     
魏晋时期,士人喜好服药,希望以此延年益寿。据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魏晋士人所服之药为“五石散”,由丹砂、雄黄、白凡(矾)、曾青、慈(磁)石等“五石”制成。因服后忌食热食,又称“寒食散”。后人誉魏晋士人服药为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之一,主要不在于其服药本身,而在于其行散时所表现出的风度。  魏晋士人服散之后,药性发作,需要行走“发散”,是谓行散。魏晋士人行散时,身着宽衣,足登木屐,长啸低吟,披发徐行。其舒缓飘逸之姿态,清明开朗之神情,突出地显示出一种魏晋士人所独有的风度。在当时对此倾慕乃至模仿的人很多,一…  相似文献   

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张英基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①。由于社会的动乱,礼教的虚伪,不少士人为了逃避现实而信奉老庄,寄情山水。他们蔑视礼法,追求虚静超然的境界,于是玄学清...  相似文献   

3.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与两晋士人的“痴”入手,从魏晋人物品藻和时人风度来分析顾恺之的精神人格与魏晋士人的审姜风尚。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玄风盛行 ,士人们清谈 ,饮酒 ,服药 ,显得通脱潇洒 ,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但是在魏晋风度之下 ,士人们却处于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 ,这种痛苦到了极点才呈现为一种表面上的快乐。本文试从这种精神矛盾中揭示士人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5.
有关六朝士人形象的研究,理论界多以“魏晋风度”或“清谈雅士”来定位,而对这一时期随时代思潮而嬗变的人物形态风尚则较少涉及。六朝早期的士人容止随审美风尚的变迁分为两种主要形态,其一为提倡精致柔美的士人形象;其二为崇尚放达的不羁形态。而南朝以降,人们则崇尚兼具两者特征的端庄、洒脱的神人风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长啸的历史源流及其在魏晋的形式特征,随之勾勒了长啸普被于魏晋的轮廓,继尔论证了魏晋长啸的特定内容;既是一代士人飘逸、粲傲、任达个性与气质的体现,也是其精神苦闷的象征和思想超脱的反映,从而揭示出魏晋风度的一个新侧面。  相似文献   

7.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人物审美观主要是崇尚素雅洁白的容貌美和轻盈飘逸的形态美,这是一种病态的女性阴柔美,一种与传统审美风格截然不同的新的人物美学风貌。这个新的人物审美特征与当时兴起的社会思潮——道教有很大关系。道教中长生不死、腾云驾雾、洁白柔美的神仙形象是魏晋士人人物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魏晋风度形成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晋士人的超脱、旷达与潇洒的魏晋风度 ,构成了六朝审美主体精神的一个主要标志。魏晋名理学以“自然”为逻辑起点来建构天人新义及人的价值学说 ,给魏晋新型人格的形成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的诞生从哲学基础、性命原则到理想人格、价值取向诸多方面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这一时期的女性也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有才识、有个性、有风度,但她们仍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0.
始于汉末盛于魏晋的士人纵酒之风,由最初只是名士身份的标榜,到东晋后渐渐雅化,至陶渊明开始酒与诗结缘,到盛唐时,诗与酒关系更为密切,“诗酒风流”成为文人风度的突出表现。较之魏晋,盛唐士人从理性做作的“借酒佯狂”变为真实自信的“纵酒狂放”,从借酒避世到心忧天下,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都大大增强了。  相似文献   

11.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士人放浪形骸,离经叛道的特异风姿,是中国封建社会士子群体对传统道德、礼教的叛逆.其行为的放荡、个性的张扬以及狂浪背后的迷惘痛苦,令人惊骇.本文通过对魏晋风度产生的根由及具体表现的阐释,透析这种行为对封建士者群体的影响,旨在说明士者于两难抉择时的痛苦无奈.  相似文献   

12.
兰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亭雅集是对“孔子与点”、“竹林七贤”、“梁园之聚”、“南皮之游”、“金谷之会”的承继、损益和再造新变,与隐逸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它是魏晋风度的结晶,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人格、艺术品味和精神追求,反映了魏晋士人追求文明、平等、自然、诗意及思想自觉的精神内涵。兰亭诗人在赏会自然中启悟哲思,因此能超越玄学。《兰亭集序》对人生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古琴得到了魏晋名士们的青睐,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两晋的大批名士,或琴书自娱,或琴酒消忧,又或鸣琴山林,以琴交友,士林好琴爱琴,蔚然成风。大量的证据表明,琴和琴乐在魏晋名士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影响和体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风度,并最终成为“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代的自由解放思潮,孕育了觉醒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的审美精神,推崇“清”成为时尚。以“清”为美,“清”在玄学清谈的氛围中升华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清”的人格之美、风度之美和艺术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独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士礻真书学思想受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以“清”为尚,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审美观。本文从淡、远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虚静、空灵的主体人格,并对其书学思想的根源———对魏晋士人的向往与具有的类似魏晋士人性情的言谈举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孙立涛 《东方论坛》2017,(5):113-119
关于汉末“清议”与魏晋“清谈”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考察魏晋时人的看法,并征诸于汉末清议名士郭泰、汉末述德性碑文及士大夫“题目”文辞品议人物的特征可知,“清议”与“清谈”在某些方面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并非完全等同.“清议”一词概出现于魏晋时期,而“清谈”一词在汉末即见记载,他们之间的演进并非是简单性的发展与承续式的衔接关系,而是一个交错发展、主次升降的过程.魏晋时期,“清议”的式微与“清谈”的兴起,其外因是政治暴力对士人的打击,而内因则是士人学理思想的演变,而士人学理思想的变化又主要受到道家思想自汉代以来不断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是士族意识形态的人格表现,是当时的审美理想。魏晋士人们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醉心清谈、饮酒酣畅、纵情山水,他们以独特的言行释放着内心情感,展示着魏晋时期特有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诠释了后人虽不能为之而心向往之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18.
魏晋风度和晋宋风流代表了不同时期士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魏晋人率性任诞的背后深藏着巨大的无奈与悲痛,而晋宋人潇洒旷达的气度才真正彰显了生命的本真与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魏晋风度何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晋风度是一种死亡返出来的的风度,是文人的反常风度,主要是反儒家纲常伦理、礼仪名教行为规范之“常”。其表现为:一是自我麻醉式的欢乐和狂欢;二是个人行为和交往行为的怪诞。这种反常风度,其意义不仅是“越名教而任自然”,更重要的是揭示文明或“正常”对人的自然本性的限制、压抑和改造。魏晋风度也是一种艺术地表达人生的风度。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充满高度艺术性的描绘和妙趣横生的语言,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文章对《世说新语》的世风世貌从魏晋士人任性放诞的行为方式、推崇品鉴的名士风度到纵酒任达的两晋新风、风行朝野的玄谈盛况做了简要分析与归类,再现《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