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美国华裔从客居到定居,再到漂泊流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美国华裔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族裔体验。以伍慧明的《骨》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例,揭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结,"骨"不仅揭开了华人移民的身份之谜,而且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作家黄玉雪的自传小说《华女阿五》,描述了美国华裔女孩阿五在美国族裔属性和中华族裔属性间的斗争,以及她如何摆脱被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双重边缘化的两难境地而融双重属性于一体的状况.阿五身上熔铸的中华族裔文化属性和美国族裔文化属性反映了实现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的文化政治权利角力关系,从而达到重铸自我族裔属性,实现混合身份认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喜福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文化翻译,以及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代际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即拥有不同文化属性与背景的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透视了处于主流文化中边缘化群体的美国华裔,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化属性以及文化身份的历程,并探讨了美国华裔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历程中,只有充当两种文化中间的文化传递者,才能在两种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华裔赤子赵小兰,曾是美国政府中职位最高的一位华人,叫美国人对华裔另眼相看。她曾任美国运输部副部长,和平团团长,现为联合国慈善事业集团总裁。她以自己的努力和勤奋跨进了美国上层社会,成为美国华裔社会中引人注目的政治新星。但是,赵小兰对自己的中国血统和文化传  相似文献   

5.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一部自传体形式的小说。在小说中,谭恩美创造性地使用数字作为能指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语言及作品的自传形式相结合,表达了她对中西两种文化的阐释和理解,即作为一个华裔作家,在她的眼中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非是对抗而是一种和谐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如何在母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夹缝中艰辛地探寻自我身份;指出她从每个角色的塑造入手,以"沉默"和"言说"作为标志性的主词,意在暗喻她自己作为一名华裔女性作家,在族裔妇女话语权缺失的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氛围中,从沉默到最终获得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文学的叙事艺术体现出其文化属性中的中国文化传统向度。华裔文学作家通过在英语叙事中置入汉语拼音,增强中国神话与民间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受文本文化属性的制约而自觉采用追忆的方式,标志出文本的文化身份并反映了中西文化视角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一书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她前两部作品中的传统华裔形象,惠特曼是一个叛逆的美国嬉皮士,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批判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华人的"他者"形象,重新认定了华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的研究,探查人物身上蕴含的深意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文坛,华裔文学历经百余年的摸索与发展,在美国文学界也已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汤亭亭就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群中有很大影响力、最具典型性的知名女作家,她创作的三部文学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保了汤亭亭在美国文坛的显赫地位。她的文学作品不但吸取了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强烈受到美国西方文化的熏陶,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相似文献   

11.
《骨》是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开山之作《骨》。伍慧明通过美国旧金山唐人街梁家的故事,编织了一个关于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的民族寓言。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视角小说《骨》借助“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两类形象展现了华工移民及其子女在融入美国社会并成为关国人时所经历的身份变化,揭示了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建构之意。  相似文献   

12.
幻象与真相--论赛珍珠小说《同胞》中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中国度过了30多年的时间,其双语背景、双焦透视、跨文化的独特经历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那就是,她能摆脱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束缚,以相对超然的心态,运用两套参照系去观察社会,将东西方文化互补融合的理想贯串到创作中.<同胞>中主人公的边际文化人身份、经历与情感体验和赛珍珠本人最为接近.在这篇小说中赛珍珠采用主体性写作策略和言说方式,从中国人的视角去阐释美国和中国.她是中国之美的发现者和捍卫者.同时,她对中国社会现实与民族性格又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批评,既不重复那些歪曲中国本来面目的套话,也不刻意制造美化中国的神话.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赛珍珠其人其作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情结,她的小说《中国佬》就是例证。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实现“美国梦”后产生的空幻感印证了当代华裔文学叙述中的文化悖论现象,即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生存状态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反映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美国人"和"中国人"不再是程式化形象,而是"中"与"美"的相融.作品主人公文化源头在中国,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无意识淡化了传统,融入了多元文化,对美国人的文化身份作了新思考,折射出作者华裔族性意识的淡化,对美国属性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谭恩美是当代美围著名的华裔作家。1989年她发表处女作《喜福会》后即享誉美国文坛。母女矛盾的产生和最终冰释是小说《喜福会》的重要情节,凸显了撞击与交流的中美方文化,交织与融合的梦幻和现实。  相似文献   

16.
华裔作家汤婷婷是美国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小说家,她所创作的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冲突为主题的小说受到读者与评论界一致好评,尤其是其代表作《女勇士》。本文就该作的是非功过作一客观评说,认为,作品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还是应该历史地分析,宽容地对待,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难,以有利于华裔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民身份”是一种独特的族性意识,一种甘愿游离于中国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的强烈排他性意识。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反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从而构建华裔的话语权势与华裔文化。汤亭亭在《孙行者》中通过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构建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构建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同时为华裔反抗主流文化霸权话语提供了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作家作为全球流散群体中的一支,游离于故国与所居住国文化之间,以边缘人的双重视角去审视中美两种文化,思考并实践着文化的变迁、融合和生长。他们的写作无一例外地探讨了在强势异地流散者的文化身份危机、文化身份重构及人类整体文化的命运和走势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基于后殖民理论,从流散批评的视角出发,来探讨美国华裔写作中流散者的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这位美国作家不同于东西方作者的独特写作视有,赋予了她中国农村题材作品特殊的魅力。不仅如此,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作品中表现的一贯主题“恋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神话原则,展示了她中国题材小说世界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裔的族裔身份(Identity)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华裔族裔身份定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中国文化对于美国华裔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文化是理解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衍变和现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