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  相似文献   

2.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都是一些为汉语所不能容忍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平淡是真     
青春的年龄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一去不复返,那曾拥有的雄心壮志也因为生活的磨砺而失去了应有棱角。在告别了幻想的金色年华后,忽然间醒悟过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成功者毕竟只是少数,大红大紫者更是廖廖无几,纵观四周,原来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者。早上,当我推着自行车走出家门,汇入到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悠哉乐哉地往办公单位的方向驶去时,我体会到一种洒脱自在的平淡人生。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妻子做的可口饭菜,一边谈论着这一天各自的所见所闻,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声笑语,使我品味到平淡日子里的那份…  相似文献   

4.
若论人看三六九等,事分轻重缓急,常常,我先联想到马。 也许人群中,你很难找到另一个像我这样,一生爱马痴狂的普通人了。我之爱马便如爱洪荒中流来的神话,爱弓弦上奏响的传奇,爱笑傲江湖的豪情,爱单枪匹马走天涯的孤绝与凄苦。远有帝王将相中原逐鹿的浪莽放犷,近有才俊佳人失意弃志的凄艳恋歌。由于马的缘故,不可任人圈点的汗青史册,倒也  相似文献   

5.
题武侯祠英雄生在乱世间,南阳庐中卧等闲;虽因大意失街亭,也唯谨慎得祁山;退兵空城抚雅琴,借箭曹营泛草船;前后一部出师表,读罢忠良泪沾衫。2002年11月作于北京望月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常常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的是你。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月亮,那溶溶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月亮慰籍着我的心,我的泪水浸湿了月光。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下,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壬午年中秋作于京华小船和少年在一个宁静的港湾,…  相似文献   

6.
2000年5月,我去九寨沟,《羌族文学》的老周让我顺路去他那里逗留两天,我这才知道有一个叫汶川的城市在四川,在阿坝州。因为顺路,更因为老周的一片盛情,否则我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去到汶川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05,(1):42-43
我生长在一个小小的盆地中,守着一盆白雪.一盆松涛,日子便波澜不兴地年复一年。我像一头懒懒的白熊,一季翻一下笨重的身体,其余的时间就只是含情脉脉,痴痴地望着那些我的主人与喜爱我的外乡人。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人人都说那是个美丽的艺术之都,是个富饶安逸的地方,究竟是怎么个美,怎么个安逸法?有机会我参加了北京旅行社的“新加坡一地自由行”。因为是个最省钱又最自由的玩法,所以旅行社通常是买的凌晨或半夜的打折机票,说的是五晚四天,其实来回路途就占了两天,又因第一天飞机晚点12小时,实际上我们只有三天的时间。印象之一:语言是基础,否则你连乞丐都没得做。因为飞机晚点,我弄不清将什么时间抵达新加坡,于是一登机就冲那浓眉大眼的漂亮空姐问:请问几点到新加坡?空姐冲我只是笑而摇头。于是又问第二个,“不懂”!这一个用了两个平声“不懂”的,显然是生硬的华语。我猛然发现,这机组人员都不是中国人。我乘坐的是印尼的航班,上面的乘务员全是印尼人,只好不再  相似文献   

9.
那个夏天去肃北,只是感到路途太远大远。从兰州出发,沿着长长的河西走廊向西急驰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只能在张掖停宿。离肃北还有七百公里。第二天微明时分上路,过嘉峪关,出酒泉,然后就是通天大道和无尽的戈壁。夏日正午的戈壁在灼人的阳光的烘烤中,已将一切可以蒸发的全部吸食殆尽,所剩的只是满眼的焦渴。当汽车行驶了近两个小时,仍不见任何的生命和生命的希望的时候,我的眼前开始出现了海市蜃楼。遥望车窗外戈壁的尽头,朦胧中晃动着一个飘渺的城市,高耸的楼房和行驶的汽车在天的边缘变幻着舞蹈的步态。城市的周边环绕着一个浩淼的湖泊,粼…  相似文献   

10.
﹃我想学电脑﹄来自青海的调查报告文\李斌摄影\邢毅想学电脑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东部地区的公众很难想象,在青海尚未脱贫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现代技术的渴望之情丝毫不减。给我一个学习机会,还社会一个有用之才。一位14岁的藏族少女卓玛,说出了成千上万西部青...  相似文献   

11.
你的一天让我感动文/黄朝增9月7日,我在门口不住地望着路口。年老的母亲呻吟声声,针样扎在我心头。他会不会来呢?我自问。来,他一定会来,只是还没来罢了。我自答。我是相信这个平凡的赤脚医生的。记得七年前的一个晚上,5岁的外甥得了急病,眼看是不行了,急忙派...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丑的断想吕高排我不大喜欢到热闹的地方,因为我丑。原本是信心十足的,常常觉得走在街上也是耀武扬威的。有次很疼爱地抱一位邻居家的小童,惊吓得人家哭闹不止数天;还有次应邀参加一个档次不低的宴会,被门卫推搡了出来,对方大叫:“瞧你长得那德性,还参加作协的...  相似文献   

13.
杂嘎的记忆     
北京到山西长治北的2163次列车是我记忆中最后一次乘坐那么慢的“快车”。从下午3点多在赵公口上车,经过一夜折磨,第二天快6点才能到晋城。再有近一个小时的高速,经过了牛王山等好几个隧道,到达阳城,正是日出时分,阳光明媚响亮地洒在晋南大地上。这是2005年盛夏的一天,我和女友去她老家玩。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叫做“日出舞”,可它却历时长达4天之久。“日出舞”是白山印第安人阿帕切族为庆祝一个少女从孩童成长为妇女所举行的最盛大的仪式。我14岁的那年,本不想举行这个仪式,我觉得难为情,因为所有的朋友都会盯着看我。可我的双亲非要举行不可。我的妈妈——连她自己都没有举行过——说这个仪式很重要,“这样一来你就可结结实实地活到老了。所以,我也就默许了。我父母为此准备了一年之久。他们四处邀亲访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那悠远苍凉的蒙古长调像溪流一样潺潺流入我的心扉,我不禁感叹这神奇的旋律竟能如此让我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尽管我常常能听到蒙古长调,也只是所唱的人不同,场合不同而已。直到有一次,在新疆茫茫草原上听到的蒙古长调令我至今难忘。那是在今年8月的一天,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采访,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司机带我们到开都河边的一户牧民家里避雨,那户牧民是司机的一位老友。毡房的主人烧起牦牛粪,生起了火,很快,毡房里溢满了奶茶的香味,然后主人宰好了羊,煮上了肉,我们被邀请留下来吃晚饭。到了晚上,雨更大了。主人邀请他的一位年长…  相似文献   

16.
情牵朗木寺     
终于到朗木寺了。你不是我,你自然不知道我对朗木寺的感情。我用不着你对我说郎木寺有天也许会老,老得失去今天他所吸引我的一切。但是我坚信倘若有一天我会了无牵挂,那么,我要选择孤独终老的地方一定是朗木寺。朗木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论风景,不及中甸;论趣味,不及朗德;论风情,不及泸沽湖。姐夫说他像个中世纪的村落。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地眷恋他,我想我是在知道朗木寺之前就爱上他的,因为我知道他同样是在知道我以前就爱上了我。初到朗木终于踏上了朗木的土地,晚上自然宿到八斤的旅棚里。妈妈在电话里听说我跟三个陌生男人睡一个房…  相似文献   

17.
初识蒙娜丽莎缘于10岁生日时的一份礼物。远房的堂姐送给我一条精致的项链,吊坠是一个小巧的、可打开的椭圆盒子,里面镶嵌的小像正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是长到很大以后才知晓这幅画的名气,知晓有无数人琢磨过她的神秘、她的美。关于她的身世,从圣母到妓女,众说纷纭,不得而知。可我从来就是一个混沌木然的画盲,不曾有一刻开窍参透过蒙娜丽莎的魅力。并且我顽固不化,任由种种美学说教,我只坚持那是一幅享誉世界的名画。我也有一个顽固不化的胃,对于某类食物拥有不可谋杀的忠诚。记忆里中学读书时学校附近蛋糕店做的蛋糕特别香甜可口,放学…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湖南湘西,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 她就像一个藏在深闺的少女,因为山高路远,没人发现她的美丽,但却因此保持了一份原始的纯真.  相似文献   

20.
来到上海工作已有一周时间,每天从早晨八点干到晚上十点多钟。一日三餐都是在公司里的食堂里吃,伙食非常不错。只是上海菜偏淡偏甜,不下饭,常常是菜吃完了,饭还剩下许多。我这个皖人的口味喜欢辣一点和咸一点,有点不适应。不适应的还有经常迷路。上海太大了,高楼林立,高架桥纵横交错,马路、里弄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密麻麻。一样的路口,一样的红绿灯,一样的广告牌,我一上路就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公司在天目东路,我住在天津路的单身宿舍里,从浙江中路一直走就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