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的推行,全国各高校已经陆续开始协同创新的实施或培育工作.结合该计划的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基础,分析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内涵、功能及构建的原则,探讨创新平台的运行及机制保障、基本组织结构及制度体系建设等内容,可以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全面部署,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创新计划顺利实施,从而,推动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前沿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有效开展协同创新,努力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产生一流创新成果,驱动高校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入实施“201 1计划”,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努力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合作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创新,建立起科学高效、富有特色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效开展校企协同,对推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大有裨益。在对加强校企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指出校企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目前仍面临着校企融合深度不够、影响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高度,学生参与的动机不纯、影响协同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质量等挑战;并从实施“双导师制”、平台共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校企协同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推进举措,对发挥校企协同比较优势、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长久长效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财政部于今年年初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要把该计划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整体协同创新;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坚持多元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深化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以人才为核心要素,激发释放协同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教育,通过搭建创新驱动为导向的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训练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构建大学生学业、专业、创业和就业四位一体的知行合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之一。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创新训练项目的选题来源、科研团队分工和指导教师作用等方面阐述自我模式和协同模式的各自特征及两种模式对科研创新训练的影响,并提出以协同模式为主,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指导教师的有力推动及学校制度层面的支持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新教育理念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创新教育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为达到创新教育目标,应该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创新性环境等四个方面来具体研究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l计划”的实施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以科技体制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全面提升的模式,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起到更好的协同创新和聚集效应,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校与企业、工程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阶段性地总结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挑战,为今后如何更好推进协同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的实施是深化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行动,同时也是加快我国创新型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贯彻落实"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高校党委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成为促进协同创新、实施"2011计划"的"生命线"。通过对协同创新精神内涵和核心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剖析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党委工作的价值体现,可以探索出高校党委工作促进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章就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内涵、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辩证关系以及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中应处理好的几对矛盾——“规范与创新”“失败与创新”“发展与创新”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实施教育创新的意义,提出实施教育创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以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中的场域理论为视角,结合Living Lab自身的特征,提出了Living Lab实践场架构,并基于场域理论对Living Lab实践场架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包括创新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创新活动过程和创新活动各阶段的不同成果。研究成果将为Living Lab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框架,也为将来Living Lab的创新实践提供更加清晰的实践指导,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几位专家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经历,探讨了教育部新近推出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深刻内涵。认为,协同创新,需要有健全的科学研究队伍体系;协同创新,需要有广阔的国际合作视野;协同创新,需要有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团队和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15.
论实践创新     
颜晓峰 《南都学坛》2002,22(4):80-86
创新属于实践领域的活动,实践是创新的发生前提,创新是实践的本性与精髓。实践创新是现实化、对象化了的创造,是对未知与未行领域的开拓。实践创新可以因设计而起,也可以由演化而成。实践创新的对象化形式有物化的新产品、制度化的新关系、主体化的新行为。实践创新是与作为主体的人与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效果具有二重性,人对这种力量的利用和引导还不能达到完善与完美。  相似文献   

16.
组织与创新     
组织是资源集中使用的制度安排 ,创造了新的扩大了的生产力。组织是创新的制度保证 ,它具有创新所需要的资源能力 ,抗衡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创新扩散的品牌效应。创新塑造了适应创新的组织模式 ,表现在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性能适应性和组织运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高校管理观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创新是高校教育创新中的子系统,管理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先导。理工科高校管理观念创新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树立"大工程"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尝试性、创新性的试点工作,开展了首期大学生暑期赴美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成效。本文对该项活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战略对科技园区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完善也提出新的要求。为此运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科技园区创新成果与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关系的分析,提出在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下,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优化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