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始见于元代,鼎盛于晚明.清嘉庆以降,由于木刻版画技术的衰落,小说图像本渐趋式微.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洋照相石印术的传入与普及,古典小说图像本呈现出复兴景象.诸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名著,均出版了多种石印图像本;单部小说的插图数量,较之清代中后期木刻本大幅增加;久已消失的情节插图,重新成为小说图像之主体;众多海上职业书画家的参与,使得小说图像绘制艺术有了显著提高;而五彩石印术的应用,又催生了一批珍贵的小说彩图本.总之,照相石印术乃是推动中国古典小说近代传播的不可忽视的物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3.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4.
纬书内容丰富博杂,许多纬书片断具有浓郁的小说性.纬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关于地理博物的记载,许多这样的记载可视为地理博物小说.纬书中有众多关于圣王、圣人的叙述,其中一些叙述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实可视为杂传或杂事小说.纬书与汉代小说关系密切,纬书的许多内容直接成为小说的取材对象,许多故事情节和叙述模式为小说借鉴和效仿,纬书重祥瑞等思想对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明清世情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7.
梦中说梦     
《红楼梦》的读者分两种,一种是以《红楼梦》为小说;另一种是以《红楼梦》为历史,为自传,为政治指针,为经济教材,为性理大全,为人伦总汇,为社交经,为子弟规……总之不是小说。  相似文献   

8.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问世后,随之诞生了似乎永无休止的各色解读。家事说是小说流传初期,清人以当朝历史人物敷衍到小说故事情节中而产生的种种说法。论及原由,与小说发展历程以及在小说审美过程中一直不脱历史观念有关。清人周春代表了当时正统文人对小说与历史之间界限不清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旦捷 《江淮论坛》2001,(2):102-105
《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小说 ,极大地突破了前代悲剧性小说的美学传统 ,具有新的审美观照焦点、新的审美视野和新的处理悲剧成因———经过———结局的模式 ,表明我国的悲剧性小说开始由前代的传统型向《红楼梦》、《儒林外史》式的新型悲剧、悲喜剧小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古小说发展的不仅仅是先秦的雏型小说和寓言、神话,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小说表现手法的影响不容忽视。战国中后期产生的《战国策》的某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描写、场景安排、结构线索等方面,对后世小说都有重要影响。其对我国古小说民族特点,诸如重人物精神风韵点染而较少刻画外在形貌、不以人物形貌的大段白描取胜而以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等特点形成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隋志》著录《搜神记》于史部杂传类,而把《世说新语》著录于子部小说类,这反映《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可以从“小”与“说”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所谓“小”,一是体制小,言其篇幅短小,且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言其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而“说”,是就全书的内容与性质而言,言其重点在记魏晋士人的琐事名言。这些特点使之正契合中国早期对小说的认识———“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街谈巷语”。《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小说类,反映在唐代至少到《隋志》成书之时,人们还是秉承着传统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短篇小说《厄舍府崩塌记》和《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的比较,从哥特小说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在环境,人物描写,性格命运刻画及故事情节,结局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章回小说,多以惊险离奇、波诡云谲的故事情节取胜,构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学传统,早期的小说美学理论家,如金圣叹、毛宗岗等.都强调小说的传奇性,要求用惊奇险急的故事情节提高读者的审美兴趣,激起惊极吓极的快感。他们说:“不险则不快,险极则快极也。”①“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②到了《红楼梦》,这种追求传奇性、惊险性的传统写法和美学风貌被打破了。曹雪芹从家庭日  相似文献   

15.
在以《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的长篇写实小说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建构形式:关联叙事。其特点是,通过事件的多重关系之间的交互联系和作用来呈现人物及其世界的意义。关联叙事体现了小说力图把握生活世界的差异和对立,具体而完整地认识人的形象的意识。关联叙事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丰富和深化了小说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张扬 《东岳论丛》2011,32(2):59-62
"存疑主义"是胡适在清代朴学的基础上,从赫胥黎自创的Agnosticism这个概念中截取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胡适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的考证中一直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他的《〈水浒传〉考证》、《〈水浒传〉后考》、《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序》、《〈红楼梦〉考证》和《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等重要论著,其写作过程和文章结构无不是"存疑主义"这一学术方法的体现。这种方法在胡适对白话小说文字的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字狱远胜于历朝历代,而乾隆朝又是文字狱的高潮时期,乾隆帝以索隐的方法罗致罪名,在文学创作领域制造了恐怖气氛。志人小说和以时事为题材的小说不再有人敢写,而一切小说家在创作时也不能不畏惧头上悬着的文字狱利剑。作家的关注点从时事政治转移到人和人的精神世界,却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8.
纪秀明  汪智超 《云梦学刊》2005,26(6):134-137
在后殖民语境下,如何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坚持怎样的文化身份立场成为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翻译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西厢记》的翻译传播实践看,针对古典叙事文学的具体特征,翻译中的身份立场与具体翻译策略问题值得重视,古典叙事小说的翻译应当遵循适度、多元性原则和采取多种翻译策略糅合并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彦东 《中国学术》2003,4(3):282-288
在小说史研究中,产生于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心所在。这不仅是因为其中包含有《水浒传》、《红楼梦》等众多丰富的阐释资源;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白话小说的理解和评价直接关系到解释者的意图以及小说研究的基本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世情与言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缘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 ,是充分汲取传统小说丰富营养并籍以形成独自个性的作家。她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 ,尤其欣赏《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写实作品。她的小说创作 ,便是在世情小说的基础上 ,形成对惨烈现实的如实描绘 ;在言情小说的传统上 ,形成对情爱世界的冷峻审视。因严酷的“世情”而寻求温馨的“言情” ,又由颓唐的“言情”返归无奈的“世情” ,构成张爱玲创作的基本路径 ,由此 ,她也激活了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