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142-148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也是一个特殊人物。尽管近年来对他的评价有所改变,但碍于更为复杂的原因,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地把李提摩太边缘化。国家清史编委会编译丛刊之一——《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为李提摩太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精神救赎到肉体救赎再到精神救赎,是李提摩太在华传教的大致轨迹。我们应该对他在华赈灾、思想启蒙中表现出的同情心和执著怀有敬意。耐人寻味的是,李提摩太孜孜以求的是播撒上帝的福音,但他的传教事业却乏善可陈,反而在世俗事务中取得世人的认同,甚至成为中国改革先驱的思想资源;他自西而东趸来的宗教没给中国社会留下多少痕迹,而那些夹带来的科学却给后世中国带来了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传教士的特殊身份,"文化侵略"几乎是传教士近代在华事业的全部诠释,并一直影响人们的视听.实际上,以李提摩太为代表的传教士在进行其传教事业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的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作为传教事业的"辅助"载体,李提摩太所带来的西学在中国的传布,是时人汲取西学的主要来源,并促成了维新运动的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研读,客观上促进了汉学在西方的传播.在一定时期内,他们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高鹏程  池子华 《社会科学》2006,82(11):132-138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积极参与"丁戊奇荒"赈灾.在他看来,赈灾是手段,传教才是最终目的.他提出根除灾荒的开矿、修路等理念,实质是传播西方文明.他的赈灾行为,直接使灾民受益,赢得了灾民的尊敬.他亲临实地的灾情报告警醒了《申报》,在《申报》的报道中,李提摩太等西方人成为赈灾的榜样.他救灾的善举得到了清朝官员的承认与支持.日后李提摩太之所以能够广泛涉足中国政治,与他赈灾获得的社会声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彧 《阴山学刊》2006,19(6):24-27
圣母圣心会在呼和浩特传教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传教士把传教的重点放在乡村,在呼和浩特无所作为。进入民国后,调整传教手段,迁址主教府,兴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幕府是晚清著名的幕府之一,自1862年沪上开府始,至1901年李鸿章去世终,共存在了40年之久。在这40年中,它内而洋务新政,外而邦交订约,参与了李鸿章所有的政治活动,处理了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同时期其他幕府相比,它无疑极富特色:首先,具有变局意识;其次,富含改革精神;第三,事功突出,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7.
魏均 《人文杂志》2002,(2):139-143
在蒙昧初开的近代中国,启迪中国人心灵,使之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引路人,李鸿章自然位当其首.在中国晚清史上,李鸿章主政四十年,可谓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四十年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本文拟就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引路作用,略作赘述.  相似文献   

8.
从1895年至1901年间,李鸿章的思想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晚清许多历史人物晚年思想日趋向传统回归不同,李鸿章晚年的美国及欧洲之行,使其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判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旨在分析这一变化到底表现在那些方面,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对晚清政治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规模·能量·影响--李鸿章幕府与曾国藩幕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茗 《社会科学》2002,(11):68-72
晚清时期 ,幕府的大小与幕主的职权、地位等密切相关。李鸿章的勋望、权势均较其师曾国藩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 ,李鸿章幕府无论在幕僚的素质上 ,还是幕府的规模和影响方面都比曾国藩幕府逊色。究其原因 ,除了时代的差异外 ,主要在于李鸿章本身的人品、道德、学问不如曾国藩。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淮系集团的政治势力难与湘系集团的政治势力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何小莲 《社会科学》2003,13(3):104-109
藉医传教是传教士间接传教的重要方面 ,来华传教士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努力 ,结果 ,西医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中国民众所接受 ,科学的观念也渐入人心 ,而传教方面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美望厦条约》谈判重要细节、林则徐请伯驾治病、李鸿章资助教会医院、谭继洵妾为传教士立碑等事件的分析 ,说明西医何以具有巨大的文化穿透力 ,进而阐释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共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晚清现代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被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晚清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军事现代化。湘军、淮军和甲午战后的新军前后相继,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的统领下,变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了晚清军事现代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推动了中国早期军事现代化进程。但由于封建专制腐朽、经济困境和传统观念的制约,中国军事现代化被延误。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共”“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与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在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述。本文着重从他在海军装备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积极组织领导了晚清的制器,但始终不主张清廷自己制造轮船。1862年6月,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军6500人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的洋务外交活动中,对朝鲜外交是一项重要内容,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李鸿章十分重视与朝鲜的外交。在坚持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前提下,李鸿章积极帮助朝鲜抵御列强的侵略;敦促朝鲜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内政,开放对外贸易。中国被迫卷入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清廷顾及维护朝鲜的权益。这反应了李鸿章洋务外交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既以传教为先锋,亦以传教为突出。传教特权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得到承认和巩固。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帝国主义获得在五口设立教堂的先例;1858年的《中法天津条约》,帝国主义又获得在内地传教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清流派,是指光绪初年一批标榜风节、纠弹时政的京官聚合成的一个政治集团,其在中法战争后期解体。李鸿章与清流派关系是反映李鸿章在晚清社会舆论中处境的一面镜子,实有进行探讨之必要。一清流派活跃时期,正处中外交涉事件迭起环生,无岁无之的岁月。因此,不论是李鸿章还是清流派,他们的对外思想,都产生于这一历史大背景。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发生的持续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史家大都认为它只是造船造炮之类器物层面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是不是仅为器物层面的革新?有没有内在的合理因素支撑着洋务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洋务运动在深层的精神层面的历史价值何在?剖析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认识,是回答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近年来发掘出《李鸿章全集》佚文——李鸿章为《格物入门七种》等五种中译西书所作的序言,这些序言揭示了李鸿章确实研读过西学书籍,并且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致力于引进西学,是洋务运动第一次使科学和技术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正是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换所必备的。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是晚清后四十年地位最显赫的汉族重臣,19世纪后半叶名满中外的政治人物。日本是中国近邻,1871年中日立约,揭开了两国近代关系的序幕。李鸿章在领导洋务运动时,其思想深受日本影响,在其后的外交生涯中,日本也是他的主要外交对象。  相似文献   

18.
马根济是中国近代医学史和天津地方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医学传教士,虽然目前对其已有一些相关的论述,但还存在着一些相互矛盾、似是而非之处。实际上,马根济创设的施医院是一个性质未明、中外合作的慈善机构,流行的所谓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的说法并不确切。而与施医院不同,医学堂当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医学教育机构。马根济的成功,既与他成功医治李鸿章夫人之病这一偶然事件相关,同时也是其传教需要与中国慈善传统、西医影响日增、中国追求富国强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马根济虽然在创办近代医疗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但在其念兹在兹的传播福音方面,却远未取得他所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程丽红  刘洋 《东岳论丛》2019,40(9):146-151
李提摩太是清末时期西方来华知名传教士,广学会是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的最具影响力的出版机构,二者相辅相融、彼此成就。李提摩太一手将广学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甚至濒临倒闭的出版机构发展成为影响整个清王朝的行业翘楚。深入挖掘李提摩太入主广学会的历史真相,全面梳理李提摩太独特传播策略的形成脉络,对还原其助推广学会崛起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庚子孙李关系与中国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庚子孙李关系与中国政局苑书义庚子孙李关系与中国政局苑书义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李鸿章是晚清元辅重臣。孙中山与李鸿章的关系,涉及到他们的思想风貌和晚清政局的演变,但因史料残缺,难窥真相。现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庚子年间孙李关系和中国政局作些探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