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是西部地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根据西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提高小城镇质量,应是西部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国家在新时期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这种背景下,适合甘肃的城镇化道路该如何落实?本文首先从自然条件、城镇体系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其次,立足于空间、经济、城镇发展动力等层面,深入探索了甘肃省多年来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并分析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最后,对甘肃的城镇化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云南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学者们关于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特征和城市发展道路的研究的基础上 ,对云南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并分析了云南城市发展的特色优势 ,试图探索出一条有云南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借鉴学者们关于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特征和城市发展道路的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分析了云南城市发展的特色优势,试图探索出一条有云南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作为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向现代化迈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以GDP为主导的"硬环境"发展模式也显露出很多问题。文章认为提升西部民族地区城镇的"软环境"建设,是缓解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针对西部民族地区特殊和复杂的情境,经济和社会多重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走出一条独特的民族地区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论梳理,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从政府力、市场力两个层面建构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评价指标。文中的基本假设是基于城镇化发展中"政府悖论"社会事实的存在,在一定意义来讲,政府的过度干预,并不有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为"政府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层出是当下城镇化发展中的实践共识。通过实证评价分析,我们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总体是靠政府力来推进的,但是又具有其异质性:特定区域下政府力的不作为凸显低水平市场力的高效应。最后是本文的相关补充说明、结论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突破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特殊的意义。滞后的城市化水平严重制约了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甘肃为例 ,在对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出符合西部实际的城市化道路是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东、中、西部城镇化效益比较研究郑秀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区城市的发展状况,标志着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东、中、西部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及其效益的比较研究,探索中国城镇化模式与地区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为建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9.
试论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则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改变西部城市化落后状况的关键 ,就是要依托现有区域中心城市 ,在不断提高西部农村工业化程度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西部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小城镇 ,提高西部农村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益。通过运用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自身发展迅速,但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依然相对滞后,中部崛起是一个迫切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探索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路子,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两大内生动力”,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群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部崛起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在西部大开发条件下 ,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对策问题。认为 ,甘肃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 ,应在分析现状和寻找差距的基础上 ,集中解决民族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选择更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任何制度变迁在产生制度收益的同时必定有相应的成本分担,既有的"低成本城镇化"实则是以过高的政治成本、社会成本、生态成本替代了财政成本。城镇化的制度收益过多地被工业化及其载体城市获得,相应的代价则为"三农"所承担。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导致既有的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探索走均衡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魏丽莉 《兰州学刊》2014,(12):185-190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质量的全面提升。文章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五个维度构建了衡量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为各个具体指标赋以权重,对临夏州七县一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提出了可供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借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多年来,理论工作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二元结构特点,对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在借鉴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教育发展的历史基础,分析影响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西部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燕芬  丁力 《河北学刊》2013,33(1):116-12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及矛盾,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城中村"滋生诸多社会问题、"城市病"问题严重等。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及矛盾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滞后"等有关。为了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并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视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更加关注城镇化的质量提升和结构效率。从城镇化的构成来看,我国的城镇化不仅包括城市地区的城市化,而且包括镇地区的城市化。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结构变化特点表明:城市地区的城镇化依然是我国城镇化的主流,但是,镇地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向"城"和"镇"地区集聚的新变化和国际经验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镇地区的人口增长将会继续超过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然而,随着城市群和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和能级的提升,镇地区人口增长的极化现象将会加剧。新型城镇化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二元结构差别,积极促进"城"、"镇"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消除体制和制度性因素带来的城镇之间的歧视性差别,以推动城镇化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8,(8):55-6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历程可分为"规模扩张"的传统城镇化阶段和"质量提升"的新型城镇化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到十八大之前的传统城镇化,在推动城镇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土地财政快速扩张、资源低效利用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高效、包容、绿色的城镇化,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成为拉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8.
正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而来的一个必然社会经济现象,但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同步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工业化超前,城镇化滞后,是宝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唯一选择就是按照十八大指引的道路,结合宝鸡城镇化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行分层次有重点的推进战略,从以往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转向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人口消费消化过剩产能,从而实现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来带动经济增长,着力点应从招商引资转向关注人的生活,关注城市经济本身所蕴含的生产机制,走出一条既符合十八大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部城镇化发展的概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目前西部地区城镇体系不健全,城镇发展质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西城镇化发展存在水平地域差异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方式粗放、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等问题。为改变现状,广西应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实现城市群"扩空间"向"提功能"转变,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并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