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强制性制度变迁:温州民间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金融经历了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早期的民间金融和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民间金融响应获利机会实现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存在内部规则难以外部化、制度供应不足和制度滞后等问题,制度供需矛盾要求政府推动强制性制度变迁。民间金融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受到政府的政治稳定偏好、变革动力不足、多个要素市场扭曲、充分的诱致性变迁、利益集团施压等因素的影响。温州作为金融改革试点,也可以理解为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变迁依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重培育制度变迁的主体 ,增强政府的有效制度供给 ,转变政府的职能 ,使之适应制度变迁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税制改革、农业税取消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趋于弱化,甚至趋于消失,文章正是基于乡镇政权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进一步弱化趋势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两种基本模型,得出我国有对乡镇政权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行性,而不具备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国家或政府主导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使证券市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应向诱致性制度变迁发展,而摆脱利益倾向和健全法制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出版企业制度变迁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单位的制度变迁方向是企业化。出版企业有特殊的社会责任,其制度变迁主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该模式适合我国当前的改革背景,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在宏观制度变迁保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同时,应该允许出版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转轨时期诚信制度的变迁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作为非正式制度变迁的现代诚信意识的养成明显滞后于作为正式制度的变迁的经济体制改革.如果诚信制度的变迁继续按照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进行,其缓慢的变迁过程会导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相容,从而影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通过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诚信制度的变迁不一定必须通过诱致性变迁方式而缓慢变迁,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加快其变迁速度.  相似文献   

7.
强制性变迁模式、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各自特点如果从制度供求方面以及变迁过程角度来划分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则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两种模式是最恰当的所得。强制性变迁属于供给推动型的变迁方式,诱致性变迁属于需求诱导型的变迁方式,这是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强...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传媒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经历着自身的体制变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审视,传媒体制的变迁历程经历了"二元化"改革探索期、"市场化"改革发展期和"双轨制"改革深化期三个阶段。新时期我国传媒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和体制变革包含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路径模式,只是在改革进程中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促使我国传媒体制改革的动力因素则为明晰产权的欲求、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变迁主体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的变革其实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诺斯指出,制度变迁过程既可以由政府通过法律、政策和命令强制推行,也可以由个人或社会团体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前者被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后者则被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以政府为主体、自上而下、具有激进性质的制度变革。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以微观行为主体为主体、自下而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徐晖 《理论界》2009,(4):61-62
中国股市的制度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事情。其改革将向何处去?政府在股票制度改革历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种角色在以后的股市制度改革中要不要作出改变?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出发去研究这些问题,认为政府在股市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同阶段应发挥不同的作用,并提出我国股市制度变迁的方式应适时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和深化四个主要阶段,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于固有利益机制、文化产业产权制度以及成本收益的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制度变迁仍然存在路径依赖问题,以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为此,应做到坚持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正式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创新相结合、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倩 《社会科学》2002,(7):18-22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历史 ,指出了前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实质和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 ,剖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新的变迁趋势 ,并从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以及变革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新的制度变迁所面临的变革环境。本文揭示 ,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和新的农地制度变革的“非帕累托”性质 ,必须以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3.
粤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容,两地相互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两地区域合作成效显著。文章认为,区域合作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粤港两地区域合作经历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粤港形成了由企业主导的"前店后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促成了香港经济的转型与广东经济的崛起;在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粤港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区域合作向多领域拓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粤港区域合作不同阶段也面临着不少掣肘,因此,笔者提出需求诱导型制度变迁、完善配套制度和加强制度认同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我国老农保制度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动力,诱致性变迁乏力导致了老农保制度供给不足并锁定在无效率状态。而普惠制新农保的创建是一种强制型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关注的主要是效率目标,其决定因素不是外在压力和财政能力,而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机。普惠式基础养老金保障了新农保的社会性和强制性,有利于缩小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差距,但不能明显提高农村内部养老保障的公平度,且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要保障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必须实现强制型制度变迁向诱致型制度变迁的转变,采取措施提升农民的制度需求,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体制变迁过程是在市场机制缺损的条件下由政府部门来推动的,由此便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体制变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而非诱致性制度变迁。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任务,其中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应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罗熙 《学术探索》2015,(2):47-52
小产权房现象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立法的"暧昧"、政策的限制、执法的放任,小产权房如星星之火般燎原发展。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考虑立法对策时,不能仅从"就法论法"的角度细化立法、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法律毕竟是基于人性而构建的制度,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深入剖析小产权房产生的内在动因、利益诉求,通过立法和司法实务的进一步考察可知,"失范"的小产权房应借助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动力转变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的规范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兵  雷静 《人文杂志》2001,(4):78-82
一般而言,资本帐户开放过程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但是,加入WTO以后,在其规则约束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冲击下,我国资本帐户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中断其诱致性变迁历程,而发生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异变使我国先前制定的资本帐户开放的若干战略部署面临调整,资本帐户开放(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可能在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被迫提前进行.为了应付制度变迁过程异变带来的风险(或成本),我国在现阶段必须围绕如何降低转制成本这一问题,在不违背WT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来进行资本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本文分析了这种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制期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当前我国制度供给现状及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变迁方式的不同,制度结构也就会有差别。需求诱致制度变迁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核心制度缺失而导致制度供给陷阱,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可能因为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导致严重的制度结构不均衡,这就对研究制度变迁方式及其运用规律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典型的需求诱致制度变迁———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制度变迁方式的交替使用能够较好地避免制度供给跌入陷阱,而且制度变迁的及时转换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依赖于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是随着农作制度的演变而变迁的,是以连续的、渐进的变迁方式进行的,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已经历了两次变迁,并且正在经历着第三次变迁。  相似文献   

20.
邹朋飞  袁蕾  尹筑嘉 《兰州学刊》2005,71(4):106-108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内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外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容易导致诺思路径依赖Ⅱ.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我们应该打破这种状态,使其回到正确的制度变迁轨迹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