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文夫 《兰州学刊》2012,(10):80-82,89
新中国建立至上世纪末,工业题材小说一直承担着弘扬时代精神、书写社会变革的重要任务。随着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新世纪后的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也面临着困境与突破。曾经是文学主流的新中国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新世纪以来表现差强人意,出现滞缓,难觅多角度、全方位、分层次展现中国当代工业文明景观或深刻挖掘当下工人命运变化的精品力作。同传统工业题材小说相比较,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的内涵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在生产空间、人物形象、创作理念、审美价值等方面发生了大的转变,厘清这些转变,对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域外题材历史小说是指中国现代作家以外国历史为题材的"创作小说",此类小说除了与以中国历史为写作对象的历史小说一样具有时间上的久远性外,还具有空间上的隔膜性。由于这类小说数量较少,以致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理论和研究领域并未将其纳入。从类型学与阐释学理论入手对这类小说创作加以综合研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和理论视野的一种开拓。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期生态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区。经过20世纪的生态启蒙,生态小说创作数量正快速增长,质量也日渐提升。但无论是在题材和形象塑造上,还是在小说文本的内涵上,都存在着一些影响生态小说良性发展的弊病。中国新时期生态小说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切实转变创作的趋同性倾向、进行合理的文化批判、深化文学审美和哲学思辨等。  相似文献   

4.
左翼作家和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 ,构成了192 7年~ 193 7年间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主流。受时代思潮和文学观念的影响 ,知识分子的方向转换和自贬自责成为这些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既区别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 ,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五四”文学的发展和超越 ,同时暴露出自身思想上的盲点和艺术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黄书泉 《江淮论坛》2004,(5):100-106
"大自然文学"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和现代性文学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形态.在中国,则是以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大自然小说为雏形.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八十年代以"自然、土地与人"为题材、主题的"寻根小说"只能被视为准大自然小说.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脱胎于儿童小说.从儿童小说到大自然小说的演变、转换,其内在机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传统儿童文学观向现代儿童文学观的嬗变.大自然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新的领域,显示了新的小说美学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可望在小说创作方面建立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工业建设开始引起中国当代作家的关注。表现工业生活、塑造工人形象成为时代赋予作家的重要使命,炼钢的内容大面积进入文学,形成了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分析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中的钢铁意象,可以发现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质,可以窥探文学与政治的紧密纠缠关系以及某种隐形的政治文化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7.
阚文文  都玉龙 《理论界》2012,(10):119-121
不同时代的"梁甫(父)"题材诗歌在内容、体裁、功用及数量上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诗歌在美学特征上以真善为创作基调,以"断章取义"的手法和创作思维促进诗歌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以三种创作模式进行传情达意,在诗歌体裁的选择运用上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自律与自由的美。  相似文献   

8.
汉译佛典影响于隋唐五代小说创作题材,前贤已多有发现.通过对隋唐五代小说和佛经故事中"镜显善恶"这一题材的同构现象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华梵文化交融促进了隋唐五代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煤矿工业题材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区域性和时代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姿态和文学精神。当代煤矿工业题材小说并没有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沉溺于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社会时尚中,而是以沉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中国煤矿工业发展、煤矿日常生活世界等领域进行审美观照,在社会的转型和艰难的发展中坚守人文精神,呈现自身独特的审美品性。这类小说作家敏锐地把握和洞悉煤矿世界中的苦难真相,寻找一种担当真相的力量,让人们在审美的世界中获得精神的抚慰和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草明工业题材小说对现代工业文学具有滥觞的意义,草明对工业文学的坚守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工业"风景"引入了当代文学的视域.以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对草明工业题材写作之转型及得失进行探讨,不仅具有个案研究的价值,且对探究现代工业题材小说的问题及出路具有典型的意义.草明对工业题材的专注性与对主流话语形态的追随在文学史中是独有的,她为工业题材小说提供的写作范式,至今日仍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从来都受着特定的文化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社会历史形态、生活方式及其生成的历史语境或潜在或显在的规约。中西文学史上的工业题材小说,也经历过一个审美及其主体性获得、确立、转变与调整的过程,对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参差的对照的写法"是张爱玲论小说的重要概念,包含了她对小说创作"不相干的事"的题材选择、"非斩钉截铁"矛盾冲突情节结构的设计、"不彻底的人物"塑造和"苍凉"悲剧审美经验的提炼等等,这些都是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阿尔布都的东干文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东干文学史上的双子星之一的阿尔布都的小说创作,在整个世界华语小说中是独特的.他的小说具有东干文化的"百科全书"性质.他的创作题材多样,涉及东干人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悲喜兼备.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意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意识.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丰富生动,语言鲜活,具有相当的典范性.  相似文献   

14.
陈寿琴 《天府新论》2005,(Z1):299-301
在我国现代文学早期,女作家石评梅的小说创作,无论是反映个人悲哀和"五四"时代青年人共同的迷惘,"个性解放"旗帜下的自由恋爱,还是对社会风云的变化密切关注,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精神.这对于上世纪20年代女性小说来说,既拓展了题材的广度,又注意了小说内涵的挖掘,对我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从而使其小说创作具有了独特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现存的唐人小说看,无论是琐语杂谈式的笔记小说,还是藻汇可观的所谓"传奇",都常常对域外奇闻轶事津津乐道,这使得小说在写作题材和风格上都超逾了前代.唐代的域外题材小说形成了"志怪传奇"与"真实平易"两种写作风格.唐代域外题材小说的繁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唐王朝繁盛的对外经济、通畅的文化交流为文人提供了一个认识域外、了解域外的平台,这是推动域外题材小说繁荣发展的外在动力;而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独特的时代精神成为他们写作域外题材小说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鷟是唐代小说初兴期较有影响的一位小说作家,他留下的小说作品主要有<游仙窟>和<朝野佥载>.本文通过对他的这两篇小说的分析关照,认为其创作的总体审美特征一是题材情节上的求"奇",一是艺术表现上的求"美".这种对于"奇"与"美"的主动追求,是唐人小说审美特征在唐人小说创作初期初露端倪的明确表征.因此,对张鷟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为研究唐人小说审美倾向在初兴期的形成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初,日本文坛在翻译和归纳西洋小说时所创立的小说题材分类概念传入中国,在中国产生了热烈反响,从题材上对小说进行分类成为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政治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题材的优先提倡,都受到了日本文学的直接影响;滑稽小说、社会小说、家庭小说、武侠小说等题材类型也和日本小说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两国的相同题材类型的小说在理论和创作上又呈现出某些不同特点。由于中日两国近代小说的题材类型的革新和转型有着大体相同的背景,因而也出现了大体相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题材类型划分的重叠交叉,新的题材类型的小说由严肃的启蒙文学演变为商业性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18.
丁帆是当代乡土小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领军人物。围绕乡土小说的学理与创作问题,他先后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文章,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这一批评领域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特别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汹涌澎湃的"打工潮"影响下,乡土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乡土"的主体由"乡村"迁徙到了"都市"。面对题材、主题的大规模转移,他又敏锐地从史学高度提出了"乡土描写的转型"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上看,为"五四"以来的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勾勒出一道分界线: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乡土小说主要体现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合一,之后的乡土小说则着重表达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从微观上看,扩大了乡土小说的版图与表现疆域,在传统乡土小说人物画廊之外增添了一批游动在都市中的"新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开辟"民国史"等独特题材、探寻人类的普遍生存困境、尝试现代小说叙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著名广西籍台湾作家白先勇小说鲜明而独特的创作个性与写作成就,也标志了白先勇小说在上世纪50-70年代两岸四地中国当代文学史大坐标中所处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陈颖 《北方论丛》2002,(2):89-100,104
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是在近代反侵略战争背景和近代小说革命的浪潮中发端的,并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为社会政治服务的使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20年代末"反战"小说曾昙花一现;20世纪中国战争小说的第一个创作热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各涌现了众多风貌各异的抗战小说,解放区战争小说则题材新颖、风格独特;50年代掀起了战争小说创作的第二个热潮;80年代中期之后战争小说创作逐渐摆脱了政治的单一影响而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