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上,青海作为多民族迁徙、活动的交汇地区,曾留下丰富的民族语地名。本文运用地名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些地名在青海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关系史上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其历史文化内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青海民族文化史是青海民族史的延伸 ,是一门新的学科。文章就如何展开青海民族文化史论述和研究问题作了探讨 ,认为应当坚持总论和分论相结合的方法 ,即 :“总论”以纵述历史 ,究其源流 ;“分论”以横陈门类 ,详述事象  相似文献   

3.
青海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何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市场流通、文化服务等产业化运作,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开发与利用,是青海民族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标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和种族。历史上的民族认同是自由的,民族身份可以随时改变。古代民族认同的变异性,促使各民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是静止不变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是分不开的。以文化作为分类和认同的标准,使不同文化的族群由淡漠隔阂走向自然融合,促成主体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并促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古代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强化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成各民族大一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各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2000多年统一和完整,与古代中国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以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并存与交融的青海高原文化圈中,大学生人际适应的难度加大,部分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汉族大学生与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族心理特质、民族历史上的交流和冲突是影响大学生人际适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略谈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舞蹈是我国众多民族文化中的一束奇葩。它是各族人民劳动与生活的缩影,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经过人们千百年来的生活体验和不断完善,民族舞蹈的可塑性、可创性及直观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实地反映了各民族特有的生活内涵。它以特有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舞蹈语汇向世人展示每个民族的特点,叙说着每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沧桑,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让民族文献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献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历史沉积的记录,是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都永远是民族文献的生命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则是民族文献强大的价值表征。历史可以影响未来,只要我们重视民族文献中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赋予民族文献新的活力,让民族文献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促使其在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氛围中,使本民族传统文化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8.
按照民族学的基本原理,民族关系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以青海少数民族人口为依据,在指出青海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青海的实际,对正确处理青海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档案是记录、反映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现状的重要载体,是对少数民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卷帙浩繁的文化档案里,民族文化档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化档案工作对促进我国的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群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保护、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亚文化、民族认同与民族分离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共同体,也是一个亚文化群体.亚文化与民族认同总是伴随而生.民族认同的极端化极容易演化成民族分离主义.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主文化与亚文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两对关系对防止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原生态的舞蹈样式广泛传承于各个民族之中。本文以世居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主体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审美对象,归纳出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并对它们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西部文化的特点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发展既是西部开发的目标,也是其重要资源.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对于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并提出了在西部开发中发展民族文化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省不仅风景独特,资源丰富,而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大力推进民族体育产业化,把握好发展的每一个机遇,才能使之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涵盖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精心打造"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挖掘、整理出适合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民族体育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给中华民族打上了特定的文化心态烙印,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现代产品广告对当前民族文化心态缺乏应有的了解是难以奏效的。文章从广告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广告文化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的基本特性,并根据产品的不同性质有效地融入本民族文化特性,以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论青海土官、土司制度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青海地区土官、土司制度的变迁 ,对了解元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具有典型解剖的意义。青海土官制度创始于元代 ,明代得到普遍推行 ,清代演变为土司制度。清代土司制度与明代土官制度大同小异 ,随着时代的进步 ,土司制度日益不合时宜 ,终于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拥有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本文从膳食配置、饮食方式、菜肴风格、餐饮习俗、饮食制度、餐具使用、美食追求、烹饪思想、饮酒风尚、茶事活动以及宴会举办等方面概括总结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或文化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作用,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源流、文化发展无疑在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中起着最根本的基因作用。探讨日本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日本人有史以来就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固有文化才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始原文化的特点铸就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化与多重性。正如文化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适应一样,民族性格也代表着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其形成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文化作用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19.
青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自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地域性,在青海实施这一制度,为青海民族关系和谐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制度保障,也对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制度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