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发生的,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武力政治开始的,用暴力形式维护的政治统治的同时,也用暴力维护原始的神秘信仰。在缺乏暴力保障的小邦周,只能通过"礼乐"进行精神统治,试图打造一种人的美好精神生活和社会控制有机结合的德性政治。由于"自私"的人性最终使得美好的德性土崩瓦解,进而形成了意识形态的精神控制和制度化的政治精神生活。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精神控制的有效武器,科举教育制度以及它所催生的宗法社会直接剥夺了人生存发展的意义,使人成了为"意识形态"的附属品,导致了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所独具的基础图式、诉求张力和意义特质,使生活世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立的唯一实有畛域。其中,鲜活多元的、具体体验的、感性理性共在的日常生活世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性存在———引导"人"领悟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联,并使人学会合理选择生存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样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指向"人之生活世界",实现与生活世界的契合。只有择取了生活世界为承载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为教育对象精神品性的真正趋善找到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高度整合的结果,是人们笃信不移的合乎人们意愿的意义世界和理想境界。精神家园建设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澄明人生价值和意义、确定并持守人生信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从思想上塑造人、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精神家园建设在培育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激励、调节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帮助人们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理应成为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思想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走上现代化,要求有现代化的思想教育。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是建立在高新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多数人以追求物质生活为主逐渐转向以追求精神生活为主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它是对我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思想自主性、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是以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向人们传达教育信息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境界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境界内涵着手,认识到境界是标志着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阈以及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并通过对境界的层次性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一个正确的境界观,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教育,在对人的精神引导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和政治化的使命,并达成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之目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遵循"人与社会"两大逻辑起点,"人的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之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于"基于人性、弘扬人性"的教育,使社会教化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完整把握上,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学科意义、实践意义。是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标准,按照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塑造人、培养人,把伦理作为一种生存生活的方式,促进人性的完善和人的价值的提升,最终的旨归是追求向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形而上的伦理探究和考量,体现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观照。注重人的伦理存在的方式,尊重人、关心人,在“人”的活动中、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在“正义”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的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身。价值理性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客体精神质量的批判和建构,从而真正体现人的本质。它的内在规定性由四个方面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目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批判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是一种建构理性。这种内在规定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人或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对立,导致了价值目标的差异。这种针对价值目标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就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质量问题是当前人们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或者扩招提出质疑的一个主要方面。高等教育的师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形成了特殊的亚健康群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是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它长期影响着教师的敬业态度和精神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育人质量。必须预防和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本文从消费的角度剖析了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并着重分析了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对当前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幽默已经成为满足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调味品和融合剂。幽默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情趣,而且在学术领域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学科。本文主要就幽默语言的构成规律进行观察,认为幽默语言的构成主要是采用了语言的积极修辞手法:如词语的歧义选挥、双关、反语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当前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试论“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和人的终极价值,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全面发展的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和"人本主义"不同,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未来社会的目标,必须不断推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本体.然而,如何在物质化的都市文明中寻找人们生活的意义,阻止商业化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放逐,这无疑是现代都市文学要关注的焦点.但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必须根植于都市文化内部,建立在人们对都市生活的适应性上.张爱玲作品中的都市意象,是她在对都市人性的苍凉观照下,给予我们的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不断改革社会和文化的旧形式 ,创造生产新形式 ,以推进社会文化的历史变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同时也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要建设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 ,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众服饰文化以其自然性、直观性、务实性等特点,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领域和精神世界,使服饰文化的共享性得到了实现。具有批量特征物化生产的服饰文化,通过图像化、欲望化法则营造了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平面化的服饰文化文本。  相似文献   

18.
模糊修辞在幽默与笑话中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与笑话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乐趣 ,是人们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在特定语境下 ,利用语音模糊、词语模糊、句义模糊以及标点模糊等构成幽默与笑话 ,能收到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216名智障者父母进行的调查发现:智障人群人际关系总体状况良好,与"一般人"交往状态不佳;实际活动场所集中在"家"、"学校",与其意愿中的"公共场所"相差甚远;智障人的烦恼主要为"没人玩"、"为前途担忧"、"被歧视",烦恼的解决方式主要为非理性的发泄方式.据此提出4点建议,以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众对文化生产的要求是带有越来越多的娱乐性和游戏性的文化消费,各种各样的"吧"应运而生,都市生活的多元化以及彼此的包容性就在"吧文化"的流行中被充分显现着.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的休闲方式已由过去那种随大流、赶热闹的从众心态转为追求个性特色,讲究文化内涵,注重生活质量.小而适宜人宣泄情绪和放纵心灵的吧成为都市人的精神依赖.同时,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象征着小资情调的各色"吧"里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吧文化"为作一种时尚消费文化,唤醒了人们的潜在消费欲望.应对目前蔚然成风的"吧文化"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以便让其更好的服务于民众的文化生活,效力于健康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