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尤利西斯》作为现代派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本身就有极高的"陌生化"美学价值。通过对陌生化概念的回顾,我们对陌生化美学具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行《尤利西斯》汉译的陌生化美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尤利西斯》陌生化的"前在性"为金隄译本的陌生化处理提供了基础。在此重点探讨了《尤利西斯》陌生化的主体性表现,涉及译者的陌生化诗学观及原著的陌生化表现,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翻译的"陌生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有着庞大的象征体系、晦涩的语言和令人惊叹的文体风格,让无数读者望而却步;作品所涵盖的丰富主题意义也深藏于文本之中使读者不易把握。对《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参悟其广博深邃的含义。文章从文本形式、意义生成和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艺术。  相似文献   

3.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4.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5.
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小说《尤利西斯》营造了典型的狂欢化氛围。加脱冕现象是狂欢中的典型特征,势必会在狂欢化的小说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在《尤利西斯》狂欢化的生活中,加脱冕现象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群体也一次次被加冕或脱冕。《尤利西斯》中加脱冕过程契合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于"第二生活"下的加脱冕现象的探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各色人物获得了平等。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的意识流名著《尤利西斯》的主题——对爱尔兰民族文化的批判除了体现在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体现在对作品中诸多异族形象的描写上。本文拟从形象学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尤利西斯》中的异域形象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其与乔伊斯的爱尔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的经典著作《尤利西斯》充满了荒唐的话语、怪诞的形象和极度夸张的行为,这一切奠定了其狂欢化的氛围。在狂欢化的《尤利西斯》中,展示了三个典型的母亲形象——代表过去母亲的梅,代表现在母亲的普里福伊太太和代表未来母亲的摩莉。而且,小说还赋予了这特别的母亲伴随其出现的水形象——伴随梅出现的海水形象、伴随普里福伊太太出现的酒液形象甚至是伴随摩莉出现的尿液形象。基于此,《尤利西斯》再次以都柏林和都柏林人事为中心展现了其"瘫痪性"。  相似文献   

8.
小说应该是什么?它应该是"关于存在的诗性沉思"。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用诗化的语言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为读者做了绝妙的诠释。在《尤利西斯》复调式的整体部署和局部安排中,从微妙的时空变奏和诗性沉思中突出了主体存在的象征性意蕴,从而揭露了人类生存状态的题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公认为20世纪最晦涩难懂的英文小说。小说中大量的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尤利西斯》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入手,不仅探讨了《尤利西斯》中存在的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诗学价值,而且分析了两个汉译本对原作中的语码转换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功能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姐妹们》、《偶遇》、《阿拉比》三篇文章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宗教、家庭等问题,对比《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尤利西斯》,发现精神瘫痪、流亡情节两个主题意象贯穿于乔伊斯的创作生涯,《都柏林人》是乔伊斯后期创作生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识流经典作品《尤利西斯》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之间存在重要的对应关系,这是公认的。乔伊斯在艺术表现及情节内容上进行背反所有传统的标新立异和大胆试验的同时,为什么要追求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对应关系呢?它仅仅是一种借古喻今的手法,还是对荷马史诗开创的“尤利西斯传统”的新发展,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在离家与归家的漂泊框架下,古代英雄在海上的十年漂泊化为现代小市民在都市大街小巷一天的游荡,而这一天的游荡又演化为漫长的内心的旅程,凸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多层面的现代“尤利西斯”。一部是古代史诗,一部是现代意识流小说,它们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奏响的都是飘泊者之歌和人之歌。  相似文献   

12.
采用描述的方法,以语料库翻译为理论框架,对《尤利西斯》中意识流语言特点的翻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该文的翻译研究和翻译评论提供量化的直观数据。  相似文献   

13.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著名小说家乔伊斯的代表作,其中主人公布卢姆形象的精神特征极为丰富复杂,主要表现为灵与肉、英雄与庸人的二元对立.<尤利西斯>全面展现了人性奥秘的各个层次和发展变化的曲折过程.不仅是犹太人、爱尔兰人的精神史诗,而且是现代社会人类精神发展的史诗.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西方现代派小说大师。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几乎涵盖了都柏林生活的每一侧面,具有现代社会“百科全书”的美称。笔者本篇论文试图从宗教、军事和城市景观三方面解读《尤利西斯》中所展现的压抑的都柏林形象。  相似文献   

15.
曹操的《龟虽寿》与丁尼生的《尤利西斯》在文本表现形式上风格迥异,但表现的主题却异曲同工一两首诗表达了诗人相同的生命观和乐观主义情怀。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折射出中西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和《尤利西斯》批评在西方经历了一个从破解“天书”到成为批评界关注热点的发展过程。它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读解及辞书类批评、一般批评、版本批评。读解类批评为一般类批评奠定了基础,一般类批评又有一个从表层走向深入的过程,而当代批评则借用了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理论视角;版本批评也是《尤利西斯》批评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尤利西斯>是一部现代主义的鸿篇巨制,也是关于爱尔兰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民族史诗,其中充满了乔伊斯关于民族文化与异族文化之间关系的真知灼见.在对爱尔兰民族文化之外的文化书写中,对中国文化的书写是支离破碎的,但含义也是最深刻的.<尤利西斯>再现了小说人物在外貌、饮食、特质、宗教、语言、道德等方面对中国形象的扭曲、误解和妖魔化,表现了这种定式化思维背后不同的动机和相同的危害性.当然,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书写这种对中国的定式化印象的目的是揭露殖民主义文化和民族主义文化对他文化的"他者化"的手法、目的和危害,并展示殖民主义文化和民族主义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对普通民众所产生的无处不在的影响,从而达到批判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