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主义对20世纪的世界有三次大的冲击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表现为两次大战的爆发,结果是欧洲的衰落,美国的霸权开始确立,同时欧洲产生新型的民族主义;二是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表现为亚非拉各民族的觉醒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三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冲击,表现为苏联东欧的全面演变。此后,民族主义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交往的一个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财政学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西方财政学的最初发展阶段是新古典财政学的出现,包括安格鲁·萨克森传统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两个分支。前者运用价格理论分析了税收转嫁和归宿问题;后者则研究了公共支出和集体决策问题。50-70年代,这两大传统完成了对接。随着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西方财政学又演化出宏观财政学。最近发展的方向是对公共产品供应和最优税收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戏剧长演不衰,除其较高的社会价值之外,还在于独具的艺术特质。表现在:物像的象征性,即运用象征这种古老的表现手法反映社会,揭示人物心理;风格的怪诞性,即运用善恶同体、反位颠倒等方法揭示社会,形成怪诞现实主义戏剧;心灵的内化性,即探求人的深层心理,形成心理现实主义戏剧。这些艺术特质的获得,是艺术创作规律作用的结果,直接受现代主义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批评视角的转换从“五四”到新中国建立,再到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社会政治视角到人性人情视角,再到审美视角,其后到文化视角的单维向多维的转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批评视角的转换提供了内在动力机制;“全球化”、“多元化”的视域和语境为批评视角转换提供了外部动力机制。文化批评的多维视角构成了批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具有理论建设和实践运作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 ,以王新命为代表的中国本位文化派 ,以贺麟为代表的抗战时期的新儒家以及 50年代以后的港台新儒家 ,他们的文化主张 ,虽然都没有明确提出“中体西用”论 ,甚至反对“中体西用”论。但本文认为 ,这些文化主张无论在方法论上 ,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的模式 ,相反却是“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  相似文献   

6.
联邦制和单一制是现代国家国家结构的两大基本形式。清末民初,伴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来,联邦制思潮传入中国,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学说,而且也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运动和政治发展,由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急剧变化的政治风云,以及较为复杂的阶级关系的影响,联邦制思潮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殖民主义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产生出各具时代特征的研究成果.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拓展和加深了对殖民主义这一世界性历史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 ,2 0世纪以来发生了两次深刻的变革。 2 0世纪 30年代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的改革之路 ,开始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一次转型。二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确立了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的现代化道路。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 ,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英美新保守主义政府上台之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推动了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引发了西方世界 2 0余年历久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内容 ,它的一些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本质上看 ,它是代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 ,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其基本功能是调节西方社会政治观念 ,维护西方社会政治制度 ,欺骗和控制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蔓延 ,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 ,同时又是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走向国际垄断阶段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西方多元文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多元文论的碰撞、交融、转向等成为西方文论的发展趋势。历史证明,文学观念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对前一种研究思路和格局的总体性扬弃,并引发整个文学观念的全局性变革。文章梳理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并主要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哲学与美学思潮、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等几个方面探究其对文论嬗变的影响。在深入评析的基础上,揭示其中的规律性问题。我们可以将西方文论视作参照系,借鉴西方文论嬗变中富有意义的成分来发展本土文论,丰富我国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20世纪西方关于国际移民问题的著述颇多,有关理论涉及到人口构成、社会传统、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心理索质、价值取向等多重因素。参与国际移民理论探讨的学者,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展现了多学科、多方位相互借鉴、共同探讨的丰富内涵与多元构架。纵观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相关学术动态,进而结合中国移民特点更准确地加入国际移民研究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世纪的世界领袖,列宁对无产阶级文化及人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创见。将这些创见置于20世纪大众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仍可见出其深邃的洞察力和深远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音乐的诞生以反传统观念为起点,并因此走向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极端,陷入异化之窘境。自20世纪70~80年代,西方音乐出现了情感的复归现象,这标志着异化现象的缓解。音乐的异化实际上映射出的是人的异化,音乐中情感的复归映射出的是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心事件之一。这种形象塑造的方式是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58年之后的文学形象的塑造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规范要求农民英雄人物必须“放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必须写成“进攻的性格”,是“叱咤风云”的形象。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存在着严重的“神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儒家文化对20世纪中国生态诗歌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为生态诗歌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唱尊重自然规律、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主题提供了审美视角;“仁民爱物”、珍惜生命的生态价值观,为诗歌表现珍爱生命、体爱万物的人文情怀提供了思想资源;“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宁俭勿奢,惠而不费”的生态消费观,为诗歌提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简单生活提供了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5.
从 1 9世纪 70年代到 2 0世纪 ,中国处于不断的改革或革命中 ,小说也相应存在一种共通的现象 :继续着古典才子佳人的传统而与政治运动相联系 ,使这一古典传统不断地相应改变自己的表现形式 ,但精神实质仍然是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美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可以5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50年代之前,研究者并非把美学当作一门纯粹的科学,其主张侧重于美学研究应在改造社会人生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五六十年代之交的美学问题大讨论,使美学研究再度引起学界的关注,形成一股热潮,并逐渐走向学理上的探讨和理论上的建设。当时,实践美学解决了美的根本性质问题。反思20世纪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美学与现实人生分离的"艺术哲学"的倾向,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把审美、艺术、人生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研究,这是中西美学思想史以及20世纪美学研究发展过程所昭示的真理,它也预示着中国美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文学理论传入中国60多年了。60多年来,普希金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界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中国文学理论中人民性、民族性理论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学理论中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三是对中国文学理论中典型人物复杂性格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文化史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00—1949年;1949—1999年。从时序上看,五代学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一个有着五千年久远传统的古国,只要用思想的闪电照亮这片大地,亚细亚将会有灿烂的日出。  相似文献   

19.
透视20世纪日本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日本化和革命方式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日共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日共取得日本式社会主义胜利的前提;增强日共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无产阶级观中的应有之义,又是日共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的所在;正确进行党内斗争和建立最广泛统一战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又是日共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再到成熟的重要标尺。日共这些经验对于我们研究日共新时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走向和分析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都富有重要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是写康熙废太子胤的。他在《〈红楼梦〉里藏血情》(《四川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3期 )中说 :“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 ,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 !”3 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另一说法。正当索隐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推测方兴未艾之时 ,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 1年出版 )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考证 ,推翻了索隐派的种种影射说 ,并提出新说 :“我们看了这些材料 ,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