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画的意象性大致有六个方面 :一、形的意象性。中国画的“形”一是指事物的造型 ,另一指事物的形状、形象、形体。“得意忘形”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二、空白的意象性。“空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方法 ,它的意象造型价值在于 :虚胜于实 ,无胜于有 ,简胜于繁。三、线的意象性。中国画的线是高于生活的图案化 ,表现化的一种手段 ,它是主观“强加”给客观的 ,是结合了“意”的东西。四、色彩的意象性。“固有色”、墨分五色实则就是意象性的色彩。从“随类赋彩”到以墨当色和墨色结合 ,可以说一直是沿着随“意”赋彩的这条路发展和变革的。五、视觉的意象性。中国画的视觉自古就打破了时空的界线 ,人和自然合一 ,没有时间、地点、空间、形状、色彩的严格界线。我为自然、自然为我的哲学思维 ,奠定了中国画的视觉是意象的 ,形式是人为的 ,感受是心理的。六、韵律的意象性。中国画的韵律涵义有三个方面 :气韵、墨韵、色韵 ,常统称为“气韵生动”。韵律是中国画追求的目标 ,一幅画以气胜者 ,乃偏于阳刚之美 ,一幅画以韵胜者 ,乃偏于阴柔之美。“阳刚”“阴柔”实际上就是意象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画的“点”孙韬成中国与西洋的绘画都讲点、线、面的关系,都以点、线、面的原理安排画面上的构成形式。然而中国画用线与西洋画线条是不一样的。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它的特点是以骨力的线条去概括物象的形神关系,不拘于外光的变化,重在形体本身的结构,着意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史实为依据 ,说明中国画原本是色彩画 ,只是在封建社会由鼎盛到衰亡的历史阶段 ,中国画才色墨分流 ,笔墨逐渐取代丹青。阐述中国画用色与用墨经历“合—分—合”的过程 ,反映了文人画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历史。从而分析与评价文人画 ,论证“中国画不能局限于文人画”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墨分五色"的认识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墨分五色"的认识原型,运用原认知结构理论,对中国画审美之贵"墨分五色"这一价值观的哲学基础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得出"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这一文人画笔墨价值观的核心,乃是与道相配的"本色"或"正色"文化心理在笔墨变化上的体现。换言之,古人不是感觉不到自然界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而是"道""德"意识左右着他们的文化心理,并使之主动放弃甚至蔑视五色之外的其他颜色。经过一千多年文人画的发展、五色观念无疑已经使中国画的用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21世纪是中国画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从理论上认识五色观念的文化本源,对于变革中的中国画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重"气韵","意境"。气韵便是"形神兼备",中国画要求不但要绘出物象本身的形态,还需表现出精神气质,只有达到神似,才能气韵生动,整个作品里没有气韵的存在就不能叫做完整的画。"留白"之美体现在"留白"能够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意境是山水画中实境与虚境相对比得出的,实境就是画面当中所要表现的物象,虚境是通过画实境得到的,山水画的虚境能够表现出山水的灵性,虚境的表现是自由的,让观赏者达到可视到可想的地步,这就是山水画留白的思想原理。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西绘画审美之不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界美术角度上观察,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审美区别于西方体系,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中国绘画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形成的,与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主体的思维方式,艺术方法相联系。中国画的艺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物象的表面,而重于抒发内心的感受,重在“意”字,力求“神似”,从观察、立意、构思表现形成一系列的艺术手法来讲,酉洋画强调客观真实的直觉效果,着力把眼前客观表现在画面上;中国画则侧重在寓神情于物象之中,对客观物象的意会,像白石老人指出的似与不…  相似文献   

7.
李煜词"神秀"、"情真",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写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词中物象色彩艳丽,以金、红色为主;后期转为写时移世易及家国之恨,色彩表现上晦暗不明,景物描绘也由浓转淡、由明转暗,词人的情感隐藏在其作品所表现的色彩之下。由于身世变化而导致的心理落差,潜移默化改变了词人看世界的眼光,在变故之后词人的人生视线,也像是戴上了一幅墨镜,使得一切的色彩都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有讲究的。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的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红黄及白色的为最劣。磨墨时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现用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我们现在有…  相似文献   

9.
论苏轼词中的意象与理趣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质素。在诗歌中,凡是涉及到写景叙事等所有心曲的外在表现都可以用“意念”和“物象”的审美契合——意象来表达。正如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到“玄解之宰,寻声律以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可以说,诗歌以意象的存在而存在,也因意象的生发而升华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教育中色彩的训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原因在于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观察力,使其能在生活中观察出丰富的色彩变化,从而掌握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 色彩的观察、理解及表现是色彩课教学上三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环节,它们之间有着严密的连接性,每个环节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一、观察 一个艺术家对生活应独具慧眼,要比一般人看得深,看得远,能抓住事物本质、规律与发展趋势。观察是绘画艺术创造活动的开始,主动视知觉是有目的性的观察、观察事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局部观察,即看色彩只孤立地观察固有色,如不管白色物体受什么环境色影响起什么样的变化,只是孤立地观察固有色;另一种观察法即整体观察,如一幢红色的楼房在阳光照耀下,背光面一部分受天空青色光的反射,受光面及背光面与光面色彩发生各种具体变化,受光面由于阳光照射可能变成黄橙、红橙,受天光反射的背光面可能接近于青紫色,一部分背光面可能受附近绿树反光影响变成青褐色,整体观察就是研究分析物象这些变化了的具体色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为当代工笔画的复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工笔重彩艺术在新的语境下重现生机。但因为艺术家多有着迫切的发展心理,在国门突然大开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理论引导,故此在对异域艺术因素的借鉴上产生了盲目性。由于创作上缺乏对传统的承接,使中国画的民族性受到了忽略。工笔重彩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因此,艺术家既要借鉴其他画种的长处,又要保持民族性;既要发扬民族传统精髓,又要表现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国重彩艺术的未来才会既有现代感,又能表达画家个性,并且在本质上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2.
李铁夫是我国20世纪赴美留学的造诣高深的油画家,同时也是获得极高成就的水彩画家。文章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对李铁夫的水彩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进行探讨,并对李铁夫所进行的水彩画中国风格的尝试与追求及其影响作了比较详尽的实事求是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工笔重彩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它注重意象的营造,表现风格与写意绘画中的写意性有着同源的特征。文章分析了传统写意美学与工笔重彩绘画的关系,以及"写意性"与写意、写意画的区别,对工笔重彩的写意性特征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证,力图揭示体现工笔重彩绘画的写意美的艺术文化本质及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礼教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建筑色彩的发展面临着两难境地 :是依附于传统 ,还是趋同于潮流。文章基于此问题出发 ,剖析了中国建筑色彩依据社会礼教的用色规则及中国建筑色彩的发展渐变过程 ;提出了中国建筑色彩的美学框架 ;并对中国建筑色彩的未来发展作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人物画深受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影响,强调"成教化、助人伦"的功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画论等有关材料的分析解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对古代人物画在选材、表现的内容及在造型、空间、构图、比例和色彩的处理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促成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图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这批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延安木刻家及其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外,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延安木刻版画艺术在民族特色方面的执著追求。延安木刻家们将西方木刻"拿来"时,"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鲁迅语),走出一条别开生面的木刻版画创作新路。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对新中国美术产生过深远而复杂的影响,确有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绘画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始终存在。这种主要使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的绘画,是中国绘画的绚烂宝藏。上溯原始时代对色彩的最初的尝试,下至当代艺术的视觉震撼,重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色彩明丽的恢弘画卷。通过研究这些不朽之作,现代重彩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重彩画的文化,经历了语言形式的演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艺术之林。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与文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有装饰、象征等多重功能。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既不是纯客观视觉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趋吉避凶的世俗心理铸成古人的色彩观念,制约着华夏民族的色彩选择,也赋予民间美术色彩以多重表现功能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借用丹青的手法,摘取了大自然的关色,赋予了语言以五彩缤纷的色彩;描绘了自然绚丽景色,澶泄了主体内在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20.
从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色词汇被广泛运用于语言中,折射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从红色、白色、黑色、黄色、蓝色、绿色等六种主要颜色词的中文和英文中的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对"颜色"词汇的系统了解,可以使人们提高英语兴趣,拓宽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