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的理论框架中,国家、制度和阶级是劳动力市场分割形成、发展与演变的三个决定力量。而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历史特殊性,使其表现为发展战略选择、制度约束与阶层分化。其中,国家通过选择发展战略,决定劳动力市场依存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通过其约束力在劳动力市场形成分割;分割对劳动者不断地分化重组,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阶层;阶层分化又通过制度变迁对分割施加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多重分割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设计紧密相关,政府强制性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准入等制度的过度供给造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局面;而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提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加快改革扭曲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加强对垄断的监督管理,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备件。  相似文献   

3.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及其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斯特对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 ,特别是国际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批判 ,为德国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除了向经济学引入国家主义和生产力这两个新颖的观念外 ,他的历史分析法成为德国历史学派的理论先驱。他把国家制度和伦理道德看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对制度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息理论无论是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还是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对新古典经济学家(大致就是凯恩斯所称经典学派)来说,利息率是调节投资和储蓄达于均衡的杠杆,利息率的这种调节作用是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故而,新古典利息理论构成其全部理论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定会达于充分就业这一观念进行论证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凯恩斯在《通论》中所阐述的利息理论则既是其反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能够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观念的有力工具,同时又是其论证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的就业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应对亚当·斯密"经济人"理论进行系统的理解,它包括利己心、道德与法律和基于制度建设的经济自由主义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层次;但后人对斯密"经济人"理论不断地庸俗化从古典经济学家的继承与发展,到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修正与发展,直至新政治经济学的完全庸俗化.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对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但理论上的庸俗化导致伦理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其危害影响深远.为此,我们应当正确地借鉴和应用"经济人"理论.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并简短评论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派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经济学对最低工资制度经济影响的传统判断,依赖于完全竞争市场、最低工资规定的完全覆盖以及无条件执行等假设,但是理论分析结果始终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基于由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组成的一般均衡框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产品市场上,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将通过引发成本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企业退出市场竞争,其拥有的产品市场份额将由产业内的剩余企业分享。这一产品市场结构的调整,将使得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劳动力的企业间转移和部分劳动力的失业。研究显示,在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后,某个行业内的就业可能在短期内出现上升,但最终整体经济的就业率还是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技术创新的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个理论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概要提炼出各个流派的研究焦点和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新古典学派研究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新熊彼特学派对技术推广与扩散、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研究假设与现实相差较大;制度创新学派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但其所研究的制度拘泥于具体制度,忽视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学派认为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但仅以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为例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经济学有两个理论支柱,一个是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一个是科斯经济学.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分析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为环境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参照系.科斯经济学强调产权明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作用,引导经济学家关注外部性的产权根源,以及环境产权制度的变革问题.在上述分析的指导下,环境经济学家提出诸多环境政策工具,对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市场配置资源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配置资源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与方法 ,然后概述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配置资源理论的基本分析思路与内容 ,最后 ,对新古典市场资源配置理论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项反映人类行为的基本经济学设想以及将这一设想和对人类产生影响的媒介科学理论进行对比的研究。这一方法涉及到媒介的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感知层面。可运用传统新古典主义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对人类行为的不同设想,分析以上三个层面。把经济学理论与媒介理论相结合,而不是把现存的经济学理论单纯地应用到媒介上,将形成一种从媒介经济学角度论证媒介理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 ,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2 0世纪 80年代 ,以罗森、贝克尔、杨小凯、博兰和黄有光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 ,借助超边际分析的方法 ,将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分工与专业化变为决策和均衡模型 ,而从中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这一全新的经济学思想。其对经济学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拟从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的角度来考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方法 ,及其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表达为“免费的午餐”,多年来许多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TFP变化的解释性变量。在本文中作者讨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下的TFP增长率解释和内生增长理论下的TFP增长率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生产率变化的解释性框架。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理论由于其相当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这一区域经济概念是和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传统的经济学基础基本上是建立在研究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上的.对于因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产生的报酬递增和产业区的产生发展的演化过程,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力并不强,而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却能很好地应用到特色经济与新产业区理论中.对两种理论的深入分析,说明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建立新产业区的经济学理论支撑体系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五四"风起云涌之际,圣玛利亚女学坚持其独特的办学方针,秉持对"中"、"西"学"不偏不倚"的教学理念,活跃于上海教会女学之中。校办刊物《凤藻》的出版发行,正是这一思想理念的集中体现。结合《凤藻》来研究圣玛利亚女学的"生源"和"教学",亦可探究1919年前后从教会女学"走出"的留洋女生们的家庭背景和出国前的知识结构,并可管窥留学女生与文学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本文从学科、学科性和跨学科等概念入手,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知识谱系下的法国学派的历史社会学方法、英国学派中的历史社会学特点、批判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中的历史社会学方法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一跨学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什么样的特点、解释力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近八十年来,“侯外庐学派”的经学研究经历了批判总结、积极探索与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并在长期的耕耘中产生了《中国经学思想史》《中国经学史》等在当代经学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侯外庐学派”经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横通”与“纵通”并重;第二,讲求“实事求是”、重视考证辨伪;第三,追求“独立自得”、注重阐微决疑。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几大流派中,法国年鉴学派影响最大。该学派以社会史、经济史为发展方向,其中社会史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从社会经济史到心态史、政治史,从计量方法的使用到叙事史的复兴,年鉴派的社会史不拘一格,却不断引领史学潮流的发展。年鉴派社会史在二战后的成就,说明社会史主要是一种研究思想和视角,而非僵化的概念和体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与联系,两者重在学法,并可相互转化。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过分集中在教师的教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方面,学校和教师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法方面,忽视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从而造成教法和学法脱节,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扭转这种教法与学法脱节的局面,师生就要在教法与学法问题上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法,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索相应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