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杂文,这个鲁迅从事革命斗争的主要武器。是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批判地继承中外散文的优良传统,广泛吸收文学遗产的精华和各种艺术样式的特点,独创的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鲁迅的杂文,艺术上呈现着绚烂的异彩,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是一座丰碑。这不仅因为它的赫赫战功而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而且也因为它那独树一帜的文学笔法而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瞿秋白早就预言:“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事情果然是这样。本文仅就我们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有宋学知同志大作《“鲁迅杂文”各称考》,多处涉及到我的短文《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载《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二期)。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展开,我愿意再谈几点想法与宋同志商榷。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鲁迅杂文的教学问题。什么是“杂文”,什么是“鲁迅杂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言人人殊,实在不好把握。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接触到更多的资料和实际之后,觉得问题更为突出。不解决这个问题,鲁迅杂文的教学,尤其是关于其艺术形式的教学是很难深入的。因此,便在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写成了《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一文。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他的光辉一生中,共写下了六百五十多篇深刻有力、犀利泼辣的杂文,计一百三十五万多字,汇编在十六个杂文集里。这些杂文,大多是他同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战斗的“匕首”和“投枪”。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充满了彻底的革命精神,概括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是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小学语文课本选入了一定数量的鲁迅杂文。在语文教学中,认真教好这些杂文,对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经验,都是十分有益的。 鲁迅杂文,思想深邃,见解精辟,构思奇  相似文献   

5.
假言推理的省略形式是在语言形式上省略了某个推理步骤的假言推理。这种推理形式在鲁迅杂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探究了其表现在鲁迅杂文中的三种不同的书面形式及其表达效果,阐述了假言推理的省略形式是鲁迅杂文语言特点的一个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文教学应从文章全局出发,抓住论辩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搞好句群、段落与篇章的教学,而将创造性的修辞手法突出于篇章段落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品中“似乎”、“大概”、“也许”、“几乎”等估量副词特别多。怎样恰当地把握它们?这不仅影响准确理解鲁迅作品,而且在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能力方面也有密切关系。我们结合教学实践,来谈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作者提出鲁迅先生的文学活动自始至终跃动着一条浪漫主义的血脉。从早期的理论著作《摩罗诗力说》,翻译作品和旧体诗作,到创作高峰期的《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等,都是浪漫主义居主导地位。就是作为奠定新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呐喊》、《傍徨》,也内烁着某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后期杂文的浪漫与前期诗文不同,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浪漫主义的形成,一有社会历史原因,二是源于作家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的数量不多的讽刺诗,是现代文学中有开拓意义的诗篇,是革命艺苑中的奇葩。鲁迅是幽默大师,而且最善于幽默的讽刺,他的讽刺诗恰如一幅幅含蓄警辟、冷峻深刻的漫画,可谓“喜笑怒骂”,切中时弊,今天读来,仍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真实而深刻讽刺诗,作为暴露黑暗,针砭时弊的文学形式,正象漫画一样,既要有必要的夸张,又要不失其真实性。“第一要紧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事件和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且介亭杂文·漫谈漫画》)讽刺的力量就在于揭示艺术形象所隐藏的客观真实性,再利用这种真实性刺破外在形式上的虚伪性。只要真实地把鞭笞的对象借助形象,用幽默通俗的诗句表现出来,撕开掩盖着丑恶本质的画皮,那么这讽刺就深刻,就有力量,就有投枪匕首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明确地要求艺术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真实地描写现实。这样规定的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既反映了现实的发展规律,又反映了艺术的基本规律,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具有实践的品格,又具有理性的品格,也就是说,它既具有实践的基础,又具有理论的基础。如果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创作方法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越深厚,越坚实,越有独特性,那么,他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就将越来越深刻,越有力,越有强烈的个性特色。鲁迅先生现实主义的巨大力量和鲜明特色,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1.
鲁迅曾说过:“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①。的确,诗歌不是鲁迅的主要斗争武器,他也并非以诗人名世,除散文诗集《野草》外,未曾刊行过诗歌专著。但是,鲁迅在写作大量战斗的杂文和小说的同时,偶尔也写诗。鲁迅说:“我平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②“胡诌几句塞责”,当然是鲁迅的自谦,但也可以看出鲁迅写旧诗的大概情况。许广平说,鲁迅对旧诗“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朋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晒笑”。③所以,鲁迅后期的旧体诗除见于杂文中的几首外,几乎全部是应人之请而作的。鲁迅一生创作  相似文献   

12.
鲁迅从事文学革命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始终是围绕着改革“国民性”的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国民性”,即指与其他民族相对照而突出表现出来某些差异的,本民族全体成员所普遍存在的一些精神特性。中国的“国民性”,就是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某些特点。鲁迅最早提出“国民性”问题,还是早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抱着救国救民的愿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文,是鲁迅毕生业绩的主要表现,既是战斗的匕首,也是艺术的珍品。杂文,这种中国早已有之的文学体裁,一到鲁迅手里,不但思想内容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且艺术形式也有了独特的创造。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共计二十三篇,其中杂文占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 ,对鲁迅小说中的逻辑问题进行分析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的业绩,儿乎在所有方面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这里只想谈谈他的自省和自责精神。 有人说鲁迅说话尖刻,一生只知批评别人。我认为鲁迅并非只是以其“敢于批评别人”成为伟大,而是也以其“严于解剖自己”才成为伟大的。是的,鲁迅对反动、丑恶或顽固保守的一切事物是非常痛恨、厌恶的。为了大众的利益,中国的利益,“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以文艺为武器勇敢地战斗了一生。他说过:“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我们说,这种为了大众的利益,中国的利益批评别人,是完全对的,是应该十分肯定的。至于他批评自己阵营中的同志们的缺点,或者朋友们的过失,则是“恨铁不成钢”,尽一个“诤友”的责任,要求他们改正之后,自己继续和他们一道前进,真正尽到了诱掖奖劝的责任。这种精神,来自他对祖国、对祖国将来的耿耿忠心,来自一种极端严肃负责的爱国爱民精神。他曾在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致杨霁云》的一文中,向老朋友吐露真情:“自问数十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我们说,这种为了祖国,为了祖国  相似文献   

16.
丁玲的杂文体现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高扬着主体意识,表现出她的杂文文体意识的高度自觉,表现出她对社会的参与和政治的介入,显示她理性思维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情绪和感情投入。  相似文献   

17.
谈鲁迅小说之历史地位宋云奇鲁迅先生和他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来文史学家已有定论,然而前段时间,文坛上竟然刮起一股试图贬诋鲁迅先生的冷流.一些人大言不惭称曰:同当今时代的“作家”相比,鲁迅的创作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末流作家”,而且他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8.
关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的原因,流行说法是:广州“四·一五”大屠杀之际,中山大学许多学生被捕,鲁迅当天参加中大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而辞职,以示抗议。几乎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传》都如此叙述。这种说法是否全面、准确?陈漱渝同志的《鲁迅为什么辞去在中山大学的职务?》一文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果戈理夸俄国人之善于给别人起名号——或者也是自夸——说是名号一出,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它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弱点,却更知道这是谁。可惜我们中国人并不怎么擅长这本领。”事实上,鲁迅本人是“很擅长这本领”的。鲁迅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诨名,早为人们所熟知。除了小说之外,鲁迅在杂文中论及某种类型的人物时,也常常抓住这种人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离开我们整整五十年了。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在福建长汀,他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有威信的领导人之一,而且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奠基人,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诗人和杂文作家。瞿秋白象鲁迅一样,是最早举起如椽的大笔,把杂文作为战斗武器进行冲杀的“凶猛的闯将”。他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为杂文“正名”的开创者,为中国杂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