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雯 《今日南国》2007,(24):9-12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节能减排工作已不再是一项任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这说明,我国将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今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了在全区范围内迅速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工程减排和结构调整减排成效明显。1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表示,广西决定在2008年自治区本级预算中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亿元,通过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对节能减排项目予以安排。同时,要求各地财政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我们则开始领悟到,节能减排我们谁都不是看客——  相似文献   

2.
节能减排过程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将高消耗型转为"节约型",将高污染型转为"清洁型",推行以节能减排为起点的产业新政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节能减排工作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均给以高度重视.通过建立模型,对节能减排工作中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寻求博弈双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规律,探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多元化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3.
彭兴庭 《华人时刊》2007,(10):12-13
这是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在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对11个省区126个工业园区的检查中,发现有110个存在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和"三同时"不落实等环境违法问题,占检查总数的87%。与国家坚强的节能减排决心相比,一些工业园区死抱"黑色GDP",一项项节能减排令在当地企业、政府的"软执行"之下变成了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强化节能.节约能源,是中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实现低碳经济,需要强调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如何来激励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的节能意愿,需要着眼长远、建立起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只有加快节能机制的创新,建立起自觉行动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水泥工业大省,河北省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河北省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河北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积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继续大力推进"双三十"行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面临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宁波纺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实施财税激励政策以降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成本;促成纺织企业联盟以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步骤,进而对英国国家审计署(NAO)关于英国实施EU ETS的审计报告作一简介.该报告总结了第1、2阶段英国实施EU ETS的概况,并提供了第3阶段执行方案的协商结果.NAO审计报告对我国开展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启示有:政府审计机关应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节能减排审计理论研究;借鉴国际节能减排审计经验;加快节能减排审计立法;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审计准则以及重视节能减排审计公告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加大力度、迎难而上,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这也意味着中国节能减排产业掘金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便捷追踪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的努力程度和成效,揭示碳减排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利用文本挖掘方法对2001—2020年44 502份公司年报分析,从结构优化、节能增效、固碳工程和管理保障四个维度对企业碳减排行动开展定量评估,并构建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指数。发现过去20年中国上市公司碳减排行动力度持续上升,且与国家减排政策紧密相关。节能增效行动最早开展,管理保障行动在2020年有爆发式增长。发电行业和终端高耗能行业企业碳减排行动积极,国有企业在减排行动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从行业内部看,发展规模大、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把碳减排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减排行动指数揭示了企业对国家政策和时代潮流的响应速度、力度和方式,可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以D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视角出发,借助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基于D市68家样本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绩效及政策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在内外驱动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企业规模、上市情况、产品市场及节能减排投资回报率构成第一主成分。(2)企业节能与减排行为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十一五"期间,D市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1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平均减少9.5%,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减少8.7%,均未完成国家和D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但与节能相比,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更高。(3)节能减排政策是制约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重要症结。"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应该主要在三方面改进:综合利用多种节能减排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指标分配方式、推进节能减排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改变了环境管理理念和角色,促使企业从被动守法转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为此搭建良好平台。节能减排自愿协议从实践到规范、从政策到法律的升华必须明确其法律规制必要性、主体、内容、适用范围、法律定性等制度内核。广州开展节能减排自愿协议行动已初见成效,结合对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制度进行思考,有助于"低碳广州"目标的实现和相关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运作。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利益倾向不同,存在信息不对称,政企关系向契约化和交易化方向发展,从而导致节能减排政策执行的变形走样。这些现象本质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建构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模型,设计相关参数,可以发现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力不强的关键环节和原因,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全面打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愈来愈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与行为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对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保护都有较好的认识,但是行动较少,对此应健全高校节能减排制度、构建绿色校园、增强大学生环保责任意识与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作为社会经济低碳化发展部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中国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面临的内外制约因素,认为加强政府工作力度,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节能宣传等都是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低碳供应链环境下,以博弈理论为工具,构造了政府征收碳税监管企业减排的演化博弈模型。模型给出了企业实施低碳化生产的成本与收益,以及政府采取征税措施的成本与收益,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表明,企业成本与政府税收对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从长远看,政府应逐步加强环境立法,提高碳税以有效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影响上下游企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及环境"三赢"。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不久前在谈及今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时指出,在下半年开始的省级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进一步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  相似文献   

17.
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角度看,高校节能减排应始终坚持模型中的"持续改进"理念和PD-CA(策划—实施—监控—改进)科学方法,系统地做好高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教育、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角度看,高校节能减排应始终坚持模型中的"持续改进"理念和PD-CA(策划-实施-监控-改进)科学方法,系统地做好高校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学生节能环保意识教育、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和节能减排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太原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十二五"太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推进转型跨越发展,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节能减排是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河北省水泥行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策略方法作了归纳和总结,并针对河北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