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数仅次于汉民族的南方民族。与之同源异流的壮侗语诸民族如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黎族等也居于中国南方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海南岛等广阔的区域里,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境外的东南亚国家中,如越南的侬族和岱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和印度阿萨姆邦的阿含族等,这些民族历史上都与壮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学者们喻为"同根生的民  相似文献   

2.
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读《布洛陀经诗译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翘首以待的《布洛陀经诗译注》(简称《布洛陀》,下同),在广西诸多学者悉心协力、科学整理后终于公开出版了。《布洛陀》素有壮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之称。当我们逐字逐句把它读完后,深感这并非过誉。《布洛陀》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古壮语、古壮字,为壮语文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而且记录了壮族历史变迁的方方面面,为前人探索壮族的神话故事、社会结构及其性质、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生产习俗、宗教活动等等,以论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解开南方少数民族古史中的一些“哑谜”,开辟了内容丰富的学术园地。  相似文献   

3.
卢露 《西北民族研究》2012,(2):53-64,20
美国学者白荷婷的《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是研究壮族的经典经验研究之作。这个研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认定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过程。作者总结了壮族地区和国家政治互动的三个时期,指出中央政府对广西地区实施民族政策的目的,是要将壮族整合进一个更大的国家政治体系中,所以政府必须发展壮族文化,提高壮族教育水平和保护壮族语言。但改革开放时期,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壮族的"族群———民族主义"在逐渐提升。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族群研究范式的差异性以及此项研究的不足之处,试图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制度设计中的局限性作一些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壮族、越南岱侬族的族群叙事将侬智高这一史实人物神圣化为英雄祖先与始祖神.文章选取中越边境的靖西安德乡和那坡念井村为田野点,通过对在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等族群中活态传承的侬智高信仰,分析地方社会如何将侬智高的历史记忆置放在古骆越族“祖先崇拜”的信仰结构中,并经过族群内部的神话叙事、祭祀仪式到公共性的社会展演等文化实践,重塑了独具地方性的历史真实.侬智高信仰成为壮族与岱侬族等中越跨境民族的族群记忆与家园遗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民族.布岱(po4 tai2) 是中国壮族和越南岱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弄下)桥"(loη4 kiu2)是每一个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人生仪礼,与当地"不落夫家"婚俗有密切的联系."(弄下)桥"是已出嫁的女儿生头胎孩子或怀孕之后正式"落夫家"的仪式,同时,又是男方家庭正式承认和接受这个媳妇的仪式.  相似文献   

6.
云南壮族源于古滇濮和句町濮人,是当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与居住在广西等地的同一民族一样,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濮”中的大姓自称“濮越”或“越”,亦称“僚”。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就已经懂得使用各种石制生产工具,进行集体劳动来获取生活资料了。这种原始时代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学者们根据云南壮族民间传说及“丝摩”文《戈管》(人源经)的记述,将其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咪弘”制时代,而父系氏族社会则被称为“布弘”制时代。咪弘(mε~(31)xu(?)~(44)),壮语“母皇”或“女帝”之意;布弘(pu~(11)xu(?)~(44)),壮语意即“父皇”或“男帝”。  相似文献   

7.
夜郎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时 《民族论坛》2003,(7):36-37
郎文化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近年来对湖南新晃夜郎竹文化进行了一番深层挖掘、整理,对千百年来广泛存在于新晃侗家人社会生活中的神秘的夜郎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种极具神话性、崇尚性和神秘性的民族文化。一夜郎文化包括了“采集、渔猎、农耕”三大文化,竹文化是“渔猎”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人们统称为“竹文化”早在5000到1万年前左右就已产生。这种狭义的竹文化,只限于以竹来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具,它并不能代表夜郎竹文化。夜郎竹文化产生在夜郎古国时期,即战国——秦汉(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38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百越民族和现代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与东南亚、大洋洲群岛等环太平洋周边民族相同的文化,形成了一个特点鲜明、共性突出的文化圈。因此,中外不少学者相应地提出了文化区域说。比如林惠祥先生50年代提出“东南区文化说”,将我国古代南方文化与东南亚古文化认同,认为有段石(石奔)和印纹陶是这个地区新石器文化特征;美国学者克娄伯提出“东南亚古文化区说”,认为中南半岛和东印度群岛在昔组成一个文化区域,其至今还保存着刀耕火种、梯田、祭祀用牺牲、嚼槟榔、高顶草屋、巢居、树皮衣、种棉、织彩线布、无边帽、戴梳、凿齿、文身、火绳、取火管、独柄风箱,贵重铜锣、竹弓吹箭、少女房、重祭祀、猎首、人祭、竹祭坛、祖先崇拜、多灵魂  相似文献   

9.
广西属于史称“百越”地之一,东北西南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越南毗邻,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与壮族共同开发边疆的有汉、瑶、苗、毛南、仫佬、侗、京、回、彝、仡佬、水等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他们创造、保存的乐器文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賨人,是古代活动于巴国和楚国边境(今湘鄂川黔四省边境地区)的一个土著部族。这个名称,是因该部族以“賨”为“赋”而得名。在战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306~251年),賨人因射杀白虎立功之后又被称为“白虎复夷”,又曰板楯蛮。上述诸名都是对该部族的他  相似文献   

11.
壮族文化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日的壮族,人口一千多万,自古臼成聚落活动于南中国。她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即使是在群体生活的最原始状态中,防兽、御敌、充饥、运动,及其他一切生理上的、精神上的需要,就已经产生了文化,所谓“壮族无文化”之论是不经的。但壮族的文化如何?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上旬,中央民族学院八七届壮族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八六届壮族文学研究生及中央民院几位教师就壮族文化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他们的议题是:(一) 壮族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二) 壮族文化所存在的弊病及成因;(三) 壮族文化的振兴问题。在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是嫁入中国的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姻亲关系的建构行为。它是越南壮族媳妇在传统后家观念的推动下,对拜后家文化习俗的借用;也是在现实边境政策的制约下,姻亲关系中断之后,因身份认同模糊而引发的理性选择。在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后家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妇女在姻亲关系建构中的主动实践。这种建构,也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霍巍 《西藏研究》2007,(2):49-61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在西藏博物馆“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厅中,陈列着一件带有“王侯”两个汉字纹饰的织锦。这件汉字织锦是偶然被发现的。2005年,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故如甲木寺僧人在门前的一座墓葬洞穴里收集到一些木棺碎片、丝织品、铜器等珍贵文物。2012年,相关部门又对这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在邻近地区发现3座古墓,合称为“故如甲木墓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碳14年代测定,该墓地的年代为公元2-3世纪,即我国古代的汉晋时期。  相似文献   

15.
壮族人口有1400余万,历史悠久,在开发西南边疆、缔造伟大祖国的活动中,创造了相应的文化。虽说这种创造曾出现过某种历史滞缓性和断裂现象,不显出持续性的金光灼灼,但它却也曾光华一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对祖国的文化创造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 壮族分布地区东起广东,西至云贵,北达湖南,南接越南。自古以来,他们居住的地域十分稳定。在广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柳  相似文献   

16.
僰为越论     
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曰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 0 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 5 5年) ,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僰,羌之别种也”之说乃是晚于人建国千年之后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7.
龙州县上金乡政府所在地及周边近年来考古发现有汉代墓葬、汉庭遗址以及青铜器和玉器, “岜伤”安置骆越将士战死者灵魂的神话、民间传说与泰汉时期骆越先民抗击中原王朝或与相邻族群爆发冲突史实的较为吻合,上金乡的船街作为延续骆越先人船祭水神祈福的重要物证,以紫霞洞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壮族民间以侬峝节、抢花炮等形式传承古骆越生殖图腾崇拜文化,上金乡政府所在地周边一些村落的古今地名信息存在高度重合,尤其是运用壮族语言思维模式对照分析发现“临尘”与“上金”所指地名一致.这些文化遗存进一步肯定了“汉象郡治临尘县所在地在当今龙州县上金乡政府所在地,花山古都就是临尘县”的基本推断.这对于构建民族文化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也对我们准确把握花山文化的地脉和文脉进行科学规划花山文化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为1.88万,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江平镇,其余散布于防城县城、钦州、东兴等地。京族过去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的祖先约在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北部湾的三个小岛的。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族、壮族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由于京族主要分布在这里,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现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也使用汉语粤方言。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  相似文献   

19.
春节,原是汉族的隆重节日,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在长期的民族交往中,许多民族受汉族的影响,也过春节。现在,春节成了我国许多民族共同的隆重节日。壮族也过春节,而且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在壮族的春节习俗中,有许多与汉族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接受汉文化的反映。据历史记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壮族先民就与中原汉族有文化交往。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汉文化的影响更逐步深入壮族民间。但是,壮族在接受汉文化时,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越族(5000万人)以外,在它的领土上还居住着其他一些民族(620万人),其中包括山地孟高棉人(54.55万人)。平原高棉人的民族成分已有许多著作论及。相对而言,对山地孟高棉人则研究得较少。对这些民族的系统研究始于1975年,然而迄今尚无有关山地孟高棉人民族成分的详尽资料。美国控制越南南方时期(1975年以前)所得的资料又很不完整,而且有时互相矛盾。同时,对山地孟高棉人、包括对其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