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品牌关系质量理论,从品牌关系强度、品牌关系持续度和品牌关系干扰度三个维度,构建了过失型食品伤害危机情境下食品企业品牌关系质量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采集414份消费者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品牌依赖、品牌亲密、品牌承诺和品牌忠诚对消费者宽恕意愿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品牌忠诚是最重要影响因素,品牌承诺是第二重要影响因素;品牌风险和品牌伤害对消费者宽恕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负向显著影响,其中品牌伤害比品牌风险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负向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影响品牌关系再续因素的理论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创建品牌过程中,遇到许多顾客不断更换品牌,或者中止与品牌的关系,品牌关系再续成为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对影响品牌关系再续的因素分析,并进行以下分类:一类从影响因素的破坏程度来分类,分为导致品牌危机的因素和非导致品牌危机的因素.另一类从驱动因素类型的不同来分类,分为消费者驱动型因素、品牌驱动型因素、企业驱动型因素、品牌-顾客关系驱动型因素、竞争对手驱动型因素.由此提出再续企业品牌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品牌关系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食品伤害危机消费者宽恕意愿研究模型,揭示品牌关系强度(品牌满意和品牌信任)和品牌关系发展能力(品牌承诺和品牌亲密)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作用,并检验网络负面口碑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信任、品牌承诺和品牌亲密正向显著影响消费者宽恕意愿;相对于强网络负面口碑,弱网络负面口碑情境下品牌信任、品牌承诺和品牌亲密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正向调节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顾客对产品感知伤害度为调节变量,研究归因认知与风险偏好对购买意愿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过程,通过对上海市民进行抽样电话调查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产品伤害事件中归因认知通过感知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认同两个中介变量对品牌购买意愿产生影响,顾客风险偏好通过感知价值和品牌认同两个中介作用对品牌购买意愿产生影响,其中顾客风险偏好比归因认知对品牌购买意愿产生更大的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感知伤害程度在归因认知与感知价值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而在风险偏好与感知价值间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该研究结论提出了关于品牌危机的公共策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品伤害危机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危机后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有效降低危机带来的伤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采用实验法对产品伤害危机、企业社会责任、时间跨度和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产品伤害危机程度越高消费者品牌态度越差;(2)时间跨度越大,危机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负面影响越小;(3)对于低程度的产品伤害危机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在产品伤害危机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而对于高程度的产品伤害危机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情绪认知理论,尝试关注多个企业同时陷入不可辩解型的群发性危机情景下,未曝光企业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对消费者情绪及其品牌购买意愿影响的内在机制.实验选择真实的手机品牌作为刺激物,通过构建两个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1)在多品牌产品危机中,未曝光企业选择主动介入与赔偿型措施时,涉事企业可获得消费者更高的品牌购买意愿;(2)涉事企业选择被动介入以及服务型措施时,消费者的介入评价对其负面情绪的影响程度更高;(3)消费者的负面情绪与其品牌购买意愿负相关,且消费者愤怒情绪较无助情绪对其品牌购买意愿影响更大;(4)消费者的负面情绪对消费者的介入评价与品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危机事件发生后,在品牌声誉调节作用下消费者对企业相似性不同产品购买意愿的差异性.得出结论:产品危机事件发生后,相对于低相似性产品,消费者对高相似性产品购买意愿负向影响较大;相对于高品牌声誉企业,消费者对低品牌声誉企业的低相似产品购买意愿较低,对低品牌声誉企业的高相似产品购买意愿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从生鲜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生鲜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信任修复意愿的影响模型,采集327个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研究方法,分析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的生鲜电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信任修复意愿的影响,并探讨危机类型在此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修复意愿受到品牌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责任的正向影响。与过失型生鲜电商产品伤害危机相比,蓄意型产品伤害危机情境下生鲜电商的品牌责任、道德责任和环境责任对消费者信任修复意愿的正向作用会增强。亟须加强生鲜电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实施生鲜电商品牌战略、提升生鲜电商质量安全控制能力、激励生鲜电商的环保意识、建立生鲜电商产品伤害危机预防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摘要]本文根据大量的市场观察,基于消费者时间记忆的特性,在回顾、梳理以往学者关于休眠品牌有关的研究成果上,通过深度访谈、调研等方式,对饮料行业的休眠品牌的品牌关系再续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实证研究,并且提出休眠品牌激活的四个关键激活点:品牌关系断裂前的初始感知价值、品牌关系断裂的归因、品牌关系记忆、品牌情感联结,为企业激活休眠品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情感利益是消费者从物质当中获取的心理满足程度,情感品牌能够利用某种情感因素刺激目标消费者产生条件反射.本文通过将情感品牌与现有的品牌理论进行比较和结合,发现情感品牌更易被消费者所依恋,更易被厂商所激活,在同样物质利益的条件下,高情感利益的品牌其需求曲线会更陡;如果品牌的单一品类更加靠近顾客的终极利益形态时,其品牌的持续性也会更强.  相似文献   

11.
以老字号品牌为研究背景,探讨老字号真实性与品牌承诺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加入怀旧倾向作为调节变量,研究怀旧倾向对该关系的影响。选取天津狗不理餐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工具AMOS 17.0和SPSS 20.0对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老字号原真实和自我真实对品牌承诺和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怀旧倾向正向调节老字号真实性与品牌承诺和购买意愿的关系。从品牌关系角度出发研究真实性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老字号品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消费价值、品牌关系型态与品牌忠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客满意和信任并不能全面解释品牌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形成,在消费价值和品牌忠诚之间有必要加入品牌关系型态这一新的变量.根据文献回顾可以得出:消费价值由功能价值、情感价值和财务价值三个维度构成:品牌关系型态以交换论为基础可以分为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或者说工具型关系和情感型关系:品牌忠诚则是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个维度的统一.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表明:功能价值负向影响工具型关系,正向影响情感型关系;情感价值正向影响情感型关系;财务价值对工具型关系有正向影响;工具型关系正向影响行为忠诚;而情感型关系正向影响态度忠诚,但并不直接时行为忠诚产生正向影响;态度忠诚正向影响行为忠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北省379位农户的调查,基于农户认知视角,分析零售店内知名农资品牌对其他农资产品的连动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测量了赊销和价格折扣策略对连动效应这一过程发生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农户对农资知名品牌的认知(知名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会影响农资品牌连动效应(主要体现为引荐力、店铺信誉力、其他产品信誉力和行动力);零售商赊销政策正向调节知名品牌忠诚度与行动力之间的关系,而价格折扣不能起到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农资零售商可通过优化产品组合、适时适当的选择促销方式来提高店铺总销售量或销售额;知名农资品牌产品生产商应利用“吸引力效应”,避免“稀释效应”,保证零售商及顾客的忠诚度;弱势农资品牌生产商可通过“攀龙附凤”提高其产品影响力和销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这引发学者和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CSR)的质疑。实践中,企业的确开展各种CSR行为以期救赎品牌而获得新生。但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CSR行为是否都能实现预期救赎目标,以及效果有无差异性,这是当前CSR和品牌危机管理的研究前沿。通过实验法研究发现:第一,企业通过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公益责任与组合式责任这五大CSR行为策略均能获得消费者宽恕、重建品牌形象与品牌关系再续意愿的三大救赎目标,然而却无法重建品牌信任。第二,不同CSR行为对消费者宽恕、品牌关系再续意愿的救赎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对品牌形象而言,组合责任效果最优,而社区公益责任效果最不理想。以上发现表明,企业在丑闻之后实施的不同CSR行为尽管能够作为摆脱丑闻泥淖的有效危机应对策略,但是,基于战略与长期视角,将CSR内化为企业价值观,创造共享价值,才是实现企业基业长青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众多品牌正积极实施拟人化的营销策略来加强与消费者的关系,却甚少关注到拟人化的风险。有研究关注在品牌犯错后品牌拟人化对消费者态度或评价的影响,却在作用方向上未能达成一致的结论。本研究聚焦于在品牌犯错后,消费者对拟人化的品牌和非拟人化的品牌在宽恕意愿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当品牌犯能力型错误时,拟人化的品牌会获得更高的消费者宽恕意愿;当品牌犯道德型错误时,非拟人化的品牌会获得更高的消费者宽恕意愿。移情在品牌拟人化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但移情并不是所有犯错类型调节的中介,即不论品牌犯何种错误,拟人化都比非拟人化更能够促使消费者产生移情心理。本研究在理论上对拟人化在品牌犯错情境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补充与扩展,并丰富了消费者宽恕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实践上,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拟人化营销在品牌犯错后的风险,可以为品牌拟人化营销策略的启用提供建议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产品伤害危机后的两种主要的销售促进:金钱性促销和非金钱性促销,建立了促销方式通过感知风险和感知价值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模型,研究了不同的促销方式对危机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消费者性别对于危机后促销方式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产品伤害危机后,非金钱性促销比金钱性促销能更好地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提高消费者感知价值,从而能更好地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同时,男性和女性在不同促销方式下的感知风险有所不同,在非金钱性促销方式下,男性有更低的感知风险和更高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17.
应用实验法,通过研究不同应对方式下消费者品牌信任和感知风险的变化,得到不同促销伤害危机发生后修复与消费者关系的最佳应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促销人身伤害危机还是在促销财务伤害危机中,积极承担责任并致歉的应对方式下消费者的品牌信任最高而感知风险最低,是最佳的危机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情感平衡(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之差)对情境绩效的影响,并探讨情感承诺和生活满意度在以上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及调节作用。以8家制造企业中32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层级回归分析表明:情感平衡对情感承诺和情境绩效有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在情感平衡和情境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度在情感平衡和情感承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有文献已指出品牌社群认同会促进品牌忠诚,但二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尚未探讨。基于类别化和关系化理论,我们提出从品牌社群认同到品牌忠诚的两条间接路径,以及品牌认同和品牌社群承诺的中介作用;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提出感知社群—品牌相似度的调节效应。偏最小二乘法(PLS)的实证结果表明:品牌社群承诺和品牌认同在品牌社群认同和品牌忠诚之间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感知社群—品牌相似度在品牌社群认同与品牌认同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而在品牌社群承诺与品牌忠诚之间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完善了品牌社群理论,并对企业的品牌社群营销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拟人化沟通是品牌建立和加强与消费者纽带的有效方式,已有研究对应当采取何种类型的拟人化沟通没有定论且研究不足。该文提出“仆人”和“伙伴”这两种拟人化沟通方式,并引入品牌价值观一致性这一中介,基于产品类型差异来探究不同拟人化沟通方式对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拟人化沟通比非拟人化沟通更能提升消费者的价值共创意愿;拟人化沟通(仆人型vs伙伴型)与产品类型(实用品vs享乐品)交互影响消费者的价值共创意愿;品牌价值观一致性在拟人化沟通方式与产品类型对消费者价值共创意愿的交互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