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工匠精神是一种包含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等一系列良好品格的精神集合体,蕴涵了包括职业文化、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工匠精神与职业信念高度契合。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信念培育,有助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时代新人以及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精神渗透、三结合、外化于行等原则。具体途径有坚持主渠道,渗透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认同;引导职业规划,定位工匠精神,培养职业情感;加强文化熏陶,感悟工匠精神,提升职业自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体验工匠精神,强化职业意志。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转型的升级的社会大环境中,新的人才观念被提出,工匠精神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出现的。顾名思义,工匠精神指的是具备有工匠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以及人文素养。处在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需要这样一批具备有工匠精神的建设者开展建设工作,以推动社会的转型发展。而高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明确教育目标,在培养提升学生学术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充分发挥高职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阵地作用,以更好实现社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在辅导员队伍中的培养与传承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职业理念和价值追求,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启示。在辅导员队伍中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以培养和传承辅导员的“工匠精神”为目标,应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培养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快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教育课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融通符合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点滴培养、注重细节、树立目标、及时激励等方式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实践之中,引导学生用工匠精神武装自己,这将对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工匠精神突出对知识的崇尚和对技艺目的善的追求,诠释了一种为技艺/产品的完美极致而工作的职业观;强调技艺活动过程遵循自然法则,对"物—我"关系有着特殊的理解,阐述了一种做好工作与幸福生活相关联的伦理观。古希腊工匠精神对工匠与技艺、技艺与幸福等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里面的一些理念为当代人所缺失,可为当代工匠精神的理论构建提供诸多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是一个工匠精神强势回归的时代,世界各地均掀起了崇尚工匠精神的浪潮。将工匠卓越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发挥技能型人才作用,展现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既是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工匠精神作为高水准指导和培育职业行为的一种精神,是大学生课程学习成果和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新观念、新视角、新工具.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方法引导下,结合劳动教育本身的实践性、道德性等方面特征,开展内容充实具体、形式新颖多元、评价反馈明确的劳动教育,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和获得,进而探索出一条真正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8.
石洋  黄勇辉 《社会科学家》2022,(12):140-146
职业教育与社会建设之间关系密切。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技能社会的重要环节。技能社会是一个以技能为中心的社会,其倡导社会全民进行技能学习与提升,融入“工匠文化”,打造技能共同体。要推动技能社会建设,就必须发挥职业教育凝聚技能教育资源、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服务全民终身技能学习的社会功能。要推进职业教育有效赋能技能社会建设,未来的职业教育就必须注重体系构建,整合技术教育资源;注重文化认同,营造技能环境氛围;注重技能协同,打造“技能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8,(6):247-253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人力资源供给侧之一,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和生源结构等要素配置扭曲导致了职业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浪费和结构性缺失并存,其根源在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缺失以及劳动就业制度与职业教育制度的分离。为此,宜建立教育性企业制度以落实现代学徒制,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大数据监管市场需求,统筹规划专业设置,实现精准供给;建立国家资格制度,促进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融通,实现创新供给;培养双师素质型教师,构建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实现优质供给;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工资待遇,培养工匠精神,实现个性供给。  相似文献   

10.
专注、专业、耐心、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核。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的重任,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言传身教的老师,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内涵,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工匠精神培育,并找出提升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创新性国家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存在数量短缺、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全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国传统知识产权教育仅局限于法学专业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法学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企业、组织需要的是具有理工背景,同时又精通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文章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表现出复合型和实践型两大特征。针对“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特征,我院学前特教专业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通过构建“三模块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三课堂结合”一体化育人,实施“三方结合”共建实践平台等实践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技能薄弱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改革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外交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互联网模式下,市场经济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翻译人才,选取合适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等培养学生的翻译专业素养与翻译实践能力,探寻校企合作之路,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提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文章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加强测绘新技术下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多样化实践基地建设、本科生导师制以及科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尝试与实践效果,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职本科院校合作培养“3+4”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推进中职层次上移、调整与完善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承德工业学校与河北工程大学选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试点改革项目,提出分段培养机制专业应用型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进行本专业分段培养目标的确定、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试点项目的健康推进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职技高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培养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出发,注重数字多媒体技术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使受教育者能够胜任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教学,学校或企事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远程教育实施、企业培训、数字化教育软件开发等职业岗位,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归属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天然地具有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办学特征,教师的实践能力呈现出满足不同层级教学需求的技能操作性、教学实践性和应用设计性。受本科教育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教师队伍建设结构性缺失、校地互动互惠共融机制不畅等诸因素影响,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面临困境。按照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导需求、契合高校和行业发展趋势、适合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高校应协调和凝聚校政企三方优势资源,统合构建"课程、项目、平台、机制"四位一体、良性互动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中职学校普遍重视校企合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合作还不够深入、课程资源共享还不够充分、校企互动共赢的局面尚未打开等。认为企业要建立对校企合作的战略性认识,学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从而营造一个适宜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整体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面临对就业指导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从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人员配备不合理、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等困境,完善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必须清晰界定就业指导教育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教育体制,合理配备师资,建立就业指导教育导师库,重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