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托尼·莫里森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小说《宠儿》,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互文性是西方文论批评中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相互"吸收和转化",还指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利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来分析《宠儿》中所体现的文化互文和文本互文。  相似文献   

2.
陆涛 《东方论坛》2010,(2):37-42
历史上的图像与小说关系就是图像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字争夺叙事主导权的一个过程,但无论怎样,二者始终是不可分的,共同促进了叙事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现代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文学图像化将会对文学的接受和传播带来积极的影响;文学(这里主要是小说)图像化,为我们的叙事理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文学或是文学研究将走向一种语-图互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体裁互文性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将显现的语篇与隐于其后的某个语篇相连,可以有效地传达语篇的隐含意义,对我们研究语言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从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出发来综合研究体裁互文性,可以解释这一语言现象的产生、阐释机制和功能,无疑为我们更好地对语篇含义进行解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修辞学现代衍进的典范形态,图像修辞不仅体现出其理论延展的族群特征,同时也赋予争议已久的“图—文”互文以合法身份。以“图—文”互文的修辞视角审视明代小说插图的文本实践,在剖析小说插图三种基本范式的基础上揭示小说插图“图—文”之间的阐释、批评、预述与时空并置关系,这不仅是对小说插图“图—文”互文实践的深度确证,对当代视觉语境中的“图—文”争议乃至视觉叙事本身无疑都具有一种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丰乳肥臀》与《苦菜花》有明显而直接的互文关系。虽然两部作品中母亲形象和母爱主题都很突出,但其所赞颂母爱的内涵和表现有异。冯大娘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体现了诸种传统美德,她对封建伦理中男女不平等及非人道成分,又有出于本能的反抗。她拥护革命和革命战争不是为了观念,而是本着个人良心和正义感。她对革命战士的疼爱是推己及人的结果。上官鲁氏则彻底反叛传统的和革命的伦理道德。对她来说,自己和自己子女的生存与繁育高于一切。这可看作莫言对冯德英革命历史叙事及其伦理观念在继承借鉴基础上的重写或颠覆。《丰乳肥臀》将《苦菜花》不回避性爱和暴力描写的特征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而剔除了后者的政治与理性内涵,只凸显其悲剧美、病态美和野性美。冯德英和莫言均重视作家创作态度的真诚和艺术描写的真实,但他们作品中的真实属于不同类型的真实。它们各有其价值和局限,我们不宜简单地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  相似文献   

6.
嵇康《卜疑》是拟屈原《卜居》之作,两文互文开放,呈现出从卜问宅基到卜问处世再到愤激质疑世道的轨迹,又各自与所处文化语境互文相生。屈原《卜居》与古代卜辞结构相通,嵇康《卜疑》在结构上仿效《卜居》,在思想上凸显徘徊于显隐之间、嫉邪憎恶却无能为力的无奈心理。魏晋时期对屈原的广泛接受是《卜疑》拟效《卜居》的独特语境。  相似文献   

7.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最后,二者都纠结于"梦"与"非梦"这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具有浓厚哲学意味。但是,这两个文本最终的主题指向却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旨趣,《盗梦空间》所要突出的恰恰是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人生因为意义的存在而变得值得期待,表现出一种现世的、务实的人生态度;而《齐物论》中对梦的叙述最终是指向一种超脱的、出世的人生观,其目的是通过宣扬人生虚无,试图减少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本性的束缚,使人回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玄同生死"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福》是对《鲁滨孙漂流记》的改写,因而两部小说也建立了历时性的联系.文章从复调和对话性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内部研究,进而从广义的互文性角度进行宽泛的文化研究.四个不相融合的声音构成的复调性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复调基础上构成的对话以开放的自由言说创建着意义.两部小说都与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互文性,《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故事体现了现代性建构的因素,而《福》反映了资本主义后工业阶段对中心权威的解构.  相似文献   

9.
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指涉运用视觉修辞的手段,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的历史文化联系。互文共律的语图叙事、互文隐喻的转义生成、互文语境的图像释义构成了语图互文的理论框架;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对话叙事、跨域映射和情景生产,以造型表意和意指空间的对话、源域和目标域的图式转换、生存共生发展复兴的情景创设,构成了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文之维;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叙事转义释义策略,则以承载内容主题和增强参照联想的信息加工,凝练转换装置和深化理解认知的概念迁移,集成情景图像和形构象征解码的文化场域,构成了图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文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模因论与诗歌的互文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它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互文性是语篇的基本特征。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任何语篇都是由引文拼嵌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文章审视了模因和互文性的关系,认为模因的传播就是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模因的角度分析了诗歌中的互文现象,以期读者能认识到模因论对研究诗歌互文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金冬强调了新诗与传统的联系,指出新诗本身就是传统的产物,新诗的发展已构成了自己的传统,即新诗的诗形与诗质就是中国新诗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诗歌和绘画创作在唐代都进入繁盛时期,并且这两类艺术的互相渗透与影响也日渐突出.到了北宋,诗画融合趋势更加明显,以苏轼为代表的文坛宿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随着文人画、写意画主体地位的确立,诗歌和绘画在表现作者人格精神的最终指向上趋于统一.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因此而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与用典有契合之处,用典本身属文本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引用,古代诗话中又有与互文性相通的论述,这是引入互文性理论阐释古诗用典现象的基础.借鉴热奈特的文本类型分析方法,可以将典故的互文关系分为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这一视角不仅可以扩大典故探索的范围,而且可以深入考察文本网络之间的因袭、变异关系,研究典故意义在不同话语之间的流动、转变及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而又相通,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研究诗歌与绘画的相通相融.诗与画在意境与形式上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美学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诗传统的河流里始终起伏着“阳光派”与“阴影派”两脉.中国现代政治抒情诗与“阳光派”传统密切相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审美风格以及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从郭沫若、艾青到贺敬之、郭小川,他们对政治抒情诗和新诗传统都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在阳光和阴影的交错与融合中流变的政治抒情诗,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样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发展到近代,创作中的诗意逐渐淡化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中国近代社会政局巨变的影响;其次是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最后是中国画求发展,以实现中国画近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五陵少年和五陵原在唐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连接汉唐两代文化的一个纽带,也使唐诗中有着浓厚的五陵情结。汉唐两代都有开疆拓土的经历,且没有过多思想约束,这是五陵少年能够共同存在于汉唐两代文化中的重要原因。五陵原是唐代人反思历史的一个参照系,昔日辉煌的汉代五陵原在唐诗中总是带着忧伤的色调,成为与大唐气象相伴而生的一缕悲凉之气。五陵少年和五陵原是唐代文化中的两个象征符号,前者是唐代豪侠气概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后者则成为大唐盛世文化的悲凉底色。  相似文献   

19.
词的吟诵活动在古代乃至近代一直都存在着,而真正优秀的词作也都需要符合音乐和声律两方面的要求。无论是就体式的形成还是就其创作方法而言,词都与以格律诗为主体的唐诗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吟诵角度来看,律句较多的词作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只要能够准确判断出词句和律句的关系,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就能够自由地进行吟诵了。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云冈石窟在佛学、考古、雕塑等领域探究颇深,本文则从较少涉及的文学和美学层面进行探讨,纵向对自古至今有关云冈的诗文进行美学分析;再从"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对话的角度来探讨雕刻与文学的碰撞、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