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提出和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发展生产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政治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政治就是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论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政治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举国上下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邓小平总结经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邓小平关于认真总结经验的思想及其方法论内容十分丰富、深刻、系统,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党能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遵循了邓小平总结经验教训基本思想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上符合中国发展的特殊实际,并能在当前的中国实现社会较快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上发展民主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发展民主重要性的认识,邓小平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原则和构想。他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能照搬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观与十六大提出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存在着渊源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也是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奠基人。关于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作了许多非常深刻、非常精辟的论述,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邓小平同志科技思想的发展历程 回顾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论述和实践活动,可以清楚地看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思想内容,是我国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定协调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命题,并探索设计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蓝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极大的政治智慧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使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走向成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大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性质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科学发展观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的指导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同时大会也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明确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邓小平理论已成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该文结合《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观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观: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特别强调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他所坚信的社会主义信念观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基本的内容是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发展动力是改革开放,提出了在社会主义这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一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邓小平拨乱反正,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江泽民承前启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思考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丰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充满勃勃生机.邓小平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论述甚丰,是邓小平同志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文化思想、军事思想一道,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改革开放的跨世纪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由邓小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决定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有其历史根源,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也有严重的缺陷,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主题论作理论根据,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却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接续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或成形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纯粹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政治条件要素的促成,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文化条件要素的主体促成作用表明,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或成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直接作用而非仅仅间接作用。对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或成形中之直接历史作用的揭示,有力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论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邓小平同志的稳定思想孔凡清邓小平同志的稳定思想,是指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防止动乱,提出的已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科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关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讲得最多。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到明确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到关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想,处处表现出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走出了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姚郁杰历史跨入一个崭新的世纪。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再强调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关于教育培养青年的理论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