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一次全新的革命,其着眼点从传统金融改革始终聚焦的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通过金融法律来影响和调整金融结构,进而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代金融改革的规范范式。基于结构金融法理论,指导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法学必须主动树立对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意识,以最优金融结构理念为根本遵循,通过金融商事法律制度、金融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和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创新进行统合施治,为金融体系业态结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金融调制组织法权配置结构等三大金融结构的法律调制做好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是适应新时期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山地生态农业具有投入低产出高、绿色、稀缺三大特征正好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契合,有利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市场高效供给,满足消费者健康绿色需求.发展山地生态农业需要在遵循"特、优、绿、规、名"的总体要求基础上,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产品加工和中介服务五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当前农业农村总体形势、阶段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指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处理好战略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粮食总产量和品种结构、粮食数量和质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政府和市场、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8大关系,最后提出了稳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个方面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振农村居民消费是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重要任务,那么,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影响农民消费的机制,通过构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价体系,运用2009-2018年份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显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但该提升效应表现为中、东、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平衡特征;改革的组成成分影响农民消费的效应亦具有区域差异性,但也存在共性,即各地区依托农业主体生产能力指数实现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效应较强,依靠农业资金保障能力指数影响农民消费水平效应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通过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消费水平增长,而通过降低不确定性、改善消费环境渠道提升农民消费的效应较弱。最后,以提振农民消费的视角,为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河南省农业的供给侧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视角,分析河南省农业在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缺失,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质量偏低,品牌塑造能力弱;农产品库存量大,销售套路单一。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是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引导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其次是改变农产品的质量,加大投资力度,改变和提升现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农产品形成优质化、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结构;最后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补贴提升其在全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里根经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从经济背景、改革依据、改革举措、改革目标四个方面进行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改革举措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考借鉴了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但是大大超越了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在经济背景、改革依据和改革目标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有实质性差别。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许多创新,有许多中国特色。更重要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中国式供给革命,是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古代逻辑源于对辩论传统中真实论证的研究,但是之后数个世纪,这门学科变得高度抽象化,高度理论化。高度抽象化、理论化的背后潜伏着某种风险:距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与数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界定的错位。逻辑研究将何去何从?逻辑的目的是如何使我们有效地思维,从而作出对与错的判定,逻辑研究也应该回归到这一普遍的意义上来,唯有如此,逻辑才能走入大众,逻辑的力量才能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2.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具有逻辑关联性,适合构建二者的衔接机制。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制度供给与改革对象明确化的需求,而精准扶贫在制度典范、数据共享、产能化解以及内向监控方面可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形成具体的衔接领域。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也为精准扶贫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机遇空间。农业供给侧改革中配置型资源和权威型资源的下移使精准扶贫的内在动力发生明显变化,而因农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化原则的引入,扶贫治理规则也发生变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的建立,表明政府应在双方协同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性治理”,以此克服碎片化的制度和政策对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扶贫治理时机的延误。  相似文献   

13.
从新价格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动态博弈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视角诠释非公益性农地进入建设市场的价格理论逻辑,并深入剖析农地入市定价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土地财政"困局破解、农地市场价值测算的补位、城乡土地交易市场的完善、土地税收制度的调控、入市的阳光工程建设等维度探讨市场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逻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领域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对逻辑学不属于思维科学的观点进行了反驳,认为逻辑学确属于思维科学,并对逻辑学与思维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层次、研究分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问题、逻辑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逻辑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理论创新过程中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主导线索,而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则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起作用。其中,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出问题,是推动知识进步、理论创新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性思维与以往的各种逻辑理论一样是研究推理、论证的,但它并不是对固有逻辑传统的继承、延续和发展,而是带来了逻辑观念上的深刻革命。它实现了从形式转向内容、将有效降为合理、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书斋走向社会的重大转变,开辟了推理、论证研究的新天地,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分析、评价推理、论证,以及可以帮助人们更合理地进行推理、论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实际逻辑教学中,普通逻辑课程过分强调形式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逻辑在思维训练中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引进批判性思维课程,并把它与普通逻辑课程相结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先后提出两个改革方案。前者是局部性的,它仅仅增加了非形式逻辑知识,并扩展为逻辑与论辩课程。后者是前者的改进,它注重整体性、多元性和实用性。一般来说,它包括了逻辑分析、形式和非形式方法训练、认知与方法论的训练和批判性思维训练,从而比较系统地解决了普通逻辑应担负的理性思维方法的训练课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的理解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的理论支点."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哲学视域."现实的人--类存在物、对象性活动--科学","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人的历史性--科学","技术、工业、资本--科学","现实的人的自由、解放--科学",是马克思理解科学的四条逻辑线索.它们分别蕴含着马克思对于科学的存在根据、科学的可能性条件、科学的动力机制、科学的终极目的的理解.它们构筑起了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集中体现了人类理性和智慧的逻辑,不仅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之所在,而且它的重要表现形式———逻辑思维也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内容。这一点正是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学科性的表现之一。它的第二个表现便是批判性思维所体现的理性精神从根本上说是逻辑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学科性还表现在批判性思维既需要非形式逻辑,也需要形式逻辑,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批判性思维的优秀品质得到最高程度的展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期,北美教育领域出现了强调思维能力和气质,克服低层次、复制性学习弊端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几乎同时,一股逻辑学的“新浪潮”———“非形式逻辑运动”在高校兴起,结果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培养成为高校非形式逻辑教育的目标,而非形式逻辑教学成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培养的主要途径。二者的互动,给高校逻辑教学带来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