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元照的《尔雅匡名》在清代上百部《尔雅》研究之作中较有特色,尤其是其以《说文》校正《尔雅》的研究方法给后人很大的启迪。他以《说文》为参照,从古代用字角度、书体演变角度、汉字构形角度研究了《说文》与《尔雅》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澄清了《尔雅》收字情况、《尔雅》流传过程中的讹变等问题,为后人研究《尔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善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毛诗正义》引用《尔雅》的情况予以考辨,以较其异同,观其流变,正其讹误,为人们阅读和比较研究提供以资参考的语料。《毛诗正义》共引用《尔雅》1477条,相同1218条,占总数的82.46%;相异259条,占总数的17.54%。相异的比例如此之大,表明流行到今天的通释语义专著《尔雅》,由于辗转传抄和翻刻,错误在所难免;而随文释义的传注《毛诗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既有严格按照原书引用的,也有为了解经需要而化用《尔雅》原文以及阐释语境意义的,还有由于个人学术风格、缺乏严谨或校勘不精而误引的。因此,我们在阅读和使用这些文献时,既要尊从,也要鉴别,尽可能地还原其本来面目,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P.3719《尔雅》白文写卷至今未见详尽校理,我们将写卷与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尔雅》进行对校,校得近百处异文。本文对其中一些条目进行疏证,以见写本的特点,进而较为全面地评判写本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研究尚无独特的方法,更无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是先秦时期仍有不自觉的语言研究,有不自觉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尔雅》以及体现在《尔雅》中的语言学思想:一、《尔雅》用先秦时期的共同语──雅言解释各地方言和古语词,体现出"名实相符"的语言学思想。二、《尔雅》首创按词的意义类别编排词汇的体例,形成了后世的"雅学"。三、《尔雅》为后世辞书释义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专著,其书在战国时期已初具规模,秦汉之际递有增补。由于各种原因,在流传过程中《尔雅》用字发生了不少变易。变易后的《尔雅》用字储存在历代字书中,与《尔雅》文本失去联系,后人遂不知其字源于《尔雅》。借助《尔雅》字形、字义以及郭璞的注释,大型字书直接或间接源于《尔雅》的疑难字可以得到考辨。  相似文献   

6.
张舜徽小学功底深厚,于《说文》学有皇皇巨著《说文解字约注》,而关于雅学、声韵的研究却分散于其经史子集四部著作之中。通过对其20余部著作的研读,可发现张舜徽对雅学理论的建树:关于撰写时代和撰人问题,他认为《尔雅》是汉初经师经生们对古代传注的总汇,并非出自周公之手;关于性质问题,他认为《尔雅》是"汇集群经传注中训诂名物分类纂录而成"的,是我国最早的类书;关于分篇问题,他认为《尔雅》中有《叙》篇,此《叙》篇在《汉志》20篇之中,是传《尔雅》学者所为;关于邵晋涵《尔雅正义》和郝懿行《尔雅义疏》的得失问题,他总体上是尊邵抑郝。此外,张舜徽还提出了今后雅学发展规划,指明了雅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献《国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基本词汇,判定包括《国语》在内的先秦文献基本词汇应该以稳固性为主要标准,这包括历时和共时两种稳固性,其他标准只能是辅助标准;各家对先秦汉语基本词汇分类的不同说法,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借鉴《尔雅》义类对《国语》基本词汇进行分类,由此《国语》基本词分为两大义类:一是《国语》和《尔雅》共有的基本词义类;二是《国语》有而《尔雅》无的基本词义类,其下又包括不同的义类等级以及其中具体的词.  相似文献   

8.
关于《尔雅》研究史的整理和研究发端很早,代有传人,清代以来尤盛,成就斐然.然而,过去的研究成果大都各有侧重,且篇幅不大,憾其未备.朱祖延先生的雅学研究则别开生面,其成果浓缩于《尔雅诂林》一书.该书不仅规模皇皇,前所未有,而且搜罗全面,内容丰赡,融注疏考论为一体,汇百家注疏于一编,创建了立体化的《尔雅》研究史体系,卓然一帜,令人观止.  相似文献   

9.
《尔雅诂林·叙录》是《尔雅诂林》中的最后一本(共六本),其中书目提要收录《尔雅》研究著作最全面,是研究《尔雅》学史的绝好材料。对辑佚之作的详细分析、提要内容全面、准确,可以补前人之失、订今人之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金泽文库手抄本《春秋经传集解》30轴,晋杜预注,附唐陆德明释文(文永四至五年写),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将其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进行对校,并参照了其他《春秋经传集解》善本,发现了手抄本的释文在异文等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以补正宋本之讹脱,并补充、纠正黄焯先生的《经典释文汇校》。  相似文献   

11.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包括了古语、今语、方言、雅言、俗语等各种语料。在对《尔雅》的双音词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后,共归纳出双音词1261个。现代汉语语法构词中的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表述式及附加前缀等构词法在《尔雅》中均有体现,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尔雅》中还出现形容词“老”虚化为词头的现象,从而形成了附加前缀式构词法。  相似文献   

12.
《尔雅》汉魏古注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尔雅》汉魏古注无论从《尔雅》版本、古词古义保存、词义辨析、释义方法等方面来看,还是从语词角度考察古代文化内涵、探讨语源来看,或者从探求反切形成的历史过程来看,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因此,汉注的筚路蓝缕之功,是郭注得以集大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古人重视同义词内部成员的不等同性正是其优良传统 ,而以往研究滞后 ,无人问津。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认为《尔雅》同义词具有不平等性 ,这种不等同性表现为同义范畴词内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的认知差异性及层级性。《尔雅》的训词与被训词有典型与非典型的差别 ;构成同义集合的多义词据义项做典型或非典型成员 ;同义聚合体的成员显著度呈多层级递属变化。这从一个方面证明《尔雅》为一部同义词典 ,当时人们对同义词的研究已相当深入  相似文献   

14.
《尔雅》普通语词部分释条划分历代注家有分歧,对释条的分合缺乏理论上的阐述。划分《尔雅》普通语词的释条应根据其义训,以被释词为主,兼顾释词。这就是说,确定《尔雅》相应释条的分合,应立足于义训,既要注重被释词,又要考察其释词,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处理上客观、稳妥,不会出现偏颇,不致流于主观臆测。在确定两个相连形态分合时,应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披露《尔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孔颖达等人奉敕编撰的一部经学训诂著作,《尔雅》是汉代以前出现的一部以今语、通语解释古语、方言的辞书。孔颖达等人在疏通训解“五经”时,不仅广泛地征引了《尔雅》及其汉魏旧注,而且还论及《尔雅》学的诸多相关问题。本文对《五经正义》在征引《尔雅》及其旧注时的训释特点作了总结;对《五经正义》关于《尔雅》撰人、序篇、篇名含义及《尔雅》声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五经正义》征引上的失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郝懿行《尔雅义疏》对郭璞注《尔雅》的条例以及对郭注中望文生义、不辨词义、目验不明、未闻、未详、所本、阙而不论等方面进行推衍和驳正的情况。指出:郝氏能够对郭注进行较好的、多方面的推衍与驳正且有别于其它《尔雅》注本,一是由于他在训释中能运用清代小学家确立的“音近义通”的观点与方法,二是他坚持了对“异于旧说者,皆经目验,非凭胸臆”的主张。同时,本文对郝氏在推衍与驳正郭注时出现的一些失误,也举例予以说明,并在其不易被人明了之处加上按语,作为补论.  相似文献   

17.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是《左传》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而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春秋经传集解》是现今最通行的《左传》杜预注本。但该书在校勘标点上时有疏忽,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沿袭丛刊本之误;二是校点时有可商;三是《经典释文》混入《集解》。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雅学的全盛时期,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是清代《尔雅》注疏的代表著作之一,是继邵晋涵《尔雅正义》之后的又一雅学巨著,在中国雅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尔雅义疏》现存足本和删节本两种.《尔雅义疏》在疏证文字、考释名物、阐明体例、校勘经注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注疏的主要特色为注重目验、因声求义、引证方言俗语等.当然,《尔雅义疏》也存在疏于声音、误引误解古书、蹈袭而未注明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尔雅·释草》与"虇蕍"相关的若干条,郭璞注失读:或失条理,或分连语,或误连属。郭璞以下,专治《尔雅》者,清人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皆于"虇蕍"有疑义,但是大体一仍郭读。今人则有周祖谟《尔雅校笺》,于"虇蕍"不议;徐朝华《尔雅今注》,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于"虇蕍"皆纠正郭读之分,而细节各有歧见。非专治《尔雅》者,段玉裁、王念孙、王国维、马叙伦、黄侃等亦尝论涉,然而终究未能明确是非。《尔雅》旧厕于经部,今日仍有其语言、文化等研究的重要价值,故辨析诸说,证诸故书,明其条理,正其句读。  相似文献   

20.
名学是先秦逻辑思想的重点和核心,名书则是名学逻辑理论的实际应用。成书于战国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名书。中国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扩展到应用逻辑领域。本文以《尔雅》为例,探讨了《尔雅》所体现的名实释义系统和分类归纳方法。可以说,《尔雅》所体现的逻辑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