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散文是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五四”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五四”散文与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变革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主体和接受的群体异常庞大,“五四”散文不仅与古典散文渊源密切,而且也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这些共同促成了“五四”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和清谈之风推动了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文体的独立是魏晋笑话成熟的重要标志。先秦笑话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两汉笑话的目的是娱乐与说理并重,魏晋笑话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娱乐。先秦两汉时期的笑话存在于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而魏晋笑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魏晋笑话对后世笑话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笑话发展的历程中,以《笑林》为代表的魏晋笑话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薛福成散文根柢桐城,师从湘乡,是晚清时期一位毕生致力于"经世要务"、而非专注于所谓"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思想上体现了爱国自强的历史背景,在文学上突破了桐城古文的传统藩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创作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创新与发展影响非常之大.薛福成的散文是桐城古文向新体散文过渡的中介与桥梁.  相似文献   

4.
汉代俳谐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俳谐文学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少见专门论述。这固然由于其言辞浅薄,涵义狭窄所致,但研究其文学特殊性,并非毫无价值,俳谐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方式,其特殊作用难以替代。研究古代文学中的"俳谐"现象,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古代文学全貌,完善对古代文学体裁、题材、内容等方面的认识。汉代处于俳谐文学承前启后的时期,俳谐文学各种内容与体裁也基本具备,自成一种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从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情感的张扬、人物与自然美等方面,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才”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自先秦至魏晋,“才”这一术语逐步由论人到评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文才观,主要包括“才源天授,才主学辅”“骋才驭奇,修德为器”“因性练才”三个方面。文学场中的才性论中杂糅着诸多社会因素,魏晋时期奉命创作与即兴创作使“文才”受到追捧,作者地位与交际圈影响了才名的评价与传播。刘勰以“才”论文,重视文才的观念符合魏晋时期逐渐兴起的崇才思潮和文学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的繁荣肇端于宋初的新古文运动。这场运动,远继先秦、两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适应自己时代的需要,从理论和创作的结合上,推动散文成为反映现实、进行思想斗争的有力武器,从而奠定了我国近古散文健康发展的道路,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真正文学史意义上的京派散文是以沈从文、何其芳、李广田、萧乾、师陀、林徽因、吴伯箫等为代表的以纯散文创作为宗旨的作家群体。在其发展史上,大公报"文艺副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艺副刊"影响了京派散文的发展形态和变异,形成了京派散文作家队伍和京派散文的创作规范、散文美学,制约了京派散文的文体形式等,没有它,京派散文难以成派。而京派文学之其他刊物如《骆驼草》、《水星》、《文学杂志》等与京派散文同样休戚相关,它们与大公报"文艺副刊"一道共同生成了京派散文,由此系列报刊,大可管窥出京派散文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9.
个人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散文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孕育了现代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散文理论的变革。1920年代,“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了现代散文的发展与创作特征,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潮流分化。1930年代,“个人主义”的结构性矛盾促发了现代散文领域的论争。“个人主义”思想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在特定历史时期遭到了抵制和批判,但是它却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风格和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有隋一代,二世而亡,文学上无甚建树,巴蜀亦然。唐王朝建立后,巴蜀地区与全国一样,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散文创作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唐代巴蜀散文的发展演变,既有与全国同步之象,又有因地域,人文环境而形成的个性特征。五代时期,西蜀成为当时国内重要文化中心,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在内,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本期巴蜀散文仍以经世致用之实用文字为主,但抒情言志、送别纪游之文亦大量出现。骈散间行,论证博赡,说理透辟,叙事简明,清峻通脱,流利畅达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吴兴姚氏起自汉末、孙吴时期 ,此后长期衰微 ,仕途不畅 ,沦为“贱族”。然因其有文化 ,姚氏不仅得以保持“素族”的本色 ,而且在南北朝后期有所振作 ,至唐代宦位荣显。由于儒家文化的熏染 ,姚氏子弟多有忠义与孝义之行。就其家学言 ,姚氏早期以通晓儒家经术知名 ,南北朝后期注重文史 ,至隋、唐终得大成。同时姚氏精于医术 ,在北朝倍受重视 ,这为其家族地位的上升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影响很大的“以古文为时文”的口号,其源头是北宋人唐庚提出的时文“以古文为法”。“以古文为法”在南宋引发了回归欧、苏的潮流,并通过古文评点的方式引导时文写作,造就了乾道、淳熙时期时文发展的高峰。但同时,时文取法古文的是纯文法、技法,这又是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鲁迅所辑的《古小说钩沉》主要涉及三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历来为文学界所重视,并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史史料而被广泛引用。在民间佛教这一尚待开拓的研究领域,《古小说钩沉》为两晋南北朝的民间佛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古小说钩沉》的民间佛教突出灵验特色,在信仰、仪式、象征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中国民间佛教的定型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15.
唐前田园诗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诗经》时代,两汉时期,魏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虽然唐前田园诗的创作还未形成气候,但已在题材内容、主题内涵方面确立了基本的表现范围;在创作方法、艺术表现上,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唐代田园诗的繁荣、发展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轫期,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期,明清时期为成熟期。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海洋书写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经历了从想象之辞到可信知识,从神话到传说到纪实到自觉文学虚构的叙事流变。  相似文献   

17.
"唐宋八大家"是南宋以降被推举、集合而成的一个古文家群体,《古文关键》等选本是这一群体酝酿形成的主要标志。这些选本所收以韩柳欧苏等人的议论文为主。司选者主张时文写作在内容上应以韩柳欧苏诸家古文为根基,从中吸取营养;并通过对韩柳欧苏诸家古文的评点,力图从中抽象出一整套论体文作法的规范。因此,这些选本是科举社会中"以唐宋古文为时文"的风气的产物,"以唐宋古文为时文"的追求是推举"唐宋八大家"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收录北朝文章49篇,其文献史料价值主要有三:其一,补严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未辑;其二,补足严氏所收残章断句之篇;其三,与严氏所辑之文互为校勘。日本《影弘仁本〈文馆词林〉》所存高允《南巡颂》,魏收《兖州都督胡延碑铭》(并序)与《征南将军和安碑铭》(并序)等“颂”“碑”之文,更是北朝重要文人的散佚作品,可填补北朝文学研究的资料空白。其完整的文本形态与丰富的文学表现是进一步探讨北朝文体演进与文学态势的基础。而大量的北朝公文资料不仅有助于明确北朝诸历史事实,还可推进并还原北朝公牍文的发展脉络,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辽代文献大量散佚,从今存作品看,辽文的基本体貌与五代文、宋文相同,辽诗却显得粗粝.金代文学作品以诗文为主,早期作家大都由宋入金,到金世宗大定以后,文学大盛,出现了著名作家赵秉文、元好问和王若虚.与作为区域性王国的辽、金不同,元朝是北方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文学繁荣,诸体兼备,尤以元杂剧最为重要,它为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汉卿、王实甫和马致远等都是闻名的戏剧大家.宋代出现的南戏在元代继续流行,艺术上还有发展,元末产生的《琵琶记》成为其杰出代表.元代散曲的兴盛是继宋词以后又一次杂言体诗歌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上继金末和宋末的宗唐诗风,元代诗坛宗唐成风,对明清诗歌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