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东省2013—2018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利用CRITIC赋权法构建金融压力指数模型,结合银行业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及外部金融市场四个市场对山东省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13年的金融压力指数波动幅度比较大,2014年的金融压力指数呈下降的趋势,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金融压力指数再次出现波动,2016年7月以后的金融压力指数波动趋于平缓。四个市场压力指数的权重占比相差不多,股票市场相对来说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最大。用压力指数均值的2倍标准差作为临界值,对山东省系统性金融风险级别进行判断,只有2013年6月金融压力识别指数大于0,金融风险较大,其他时间的金融风险都在可控水平。据此,山东省应在建立精准的金融信息统计机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特别指出了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遇到的新挑战。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传导特征,构建了金融风险指标体系,并使用综合评价法测算了金融风险指数。影响金融业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具有一定的混沌特征,本文进一步刻画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应有针对性地改革当前金融监管理念,建立综合监管体制,统一制定金融产品监管标准,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稳定,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跟踪调查方面,英国的做法比较科学,积累了较多经验。论文在介绍英国系统性风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问卷设计与数据应用,并提出对我国开展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采用64家金融机构的高频数据测度了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构建TVP-FA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和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显著增加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且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处于高位时产生的溢出程度更大,即溢出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和资本流动渠道影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6.
[提要]银行业竞争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信贷资源,这是否会加深企业金融化程度?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本文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竞争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金融化,而对非国有企业金融化没有显著影响。使用同一省份企业所在地GDP最接近的三个地级市银行业竞争水平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是导致银行业竞争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存在差异化影响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发现,银行业竞争对国有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公司因杠杆而起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因而可能要去杠杆.按照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在2010-2016年的时间段内,我国A股市场房地产公司高杠杆、偏高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存在.作为逐利型的微观个体,房地产上市公司不会主动降低杠杆,所以需要政府引导房地产公司降低杠杆以降低财务风险.强化商业银行分类贷款监控、推行房地产项目资产证券化、加强行业风险监控等都是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轨时期的金融风险是以制度风险为主导 ,以股市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国有经济金融风险为重点的特殊风险群体。它要求在制定金融风险防范决策中 ,必须以制度变革为先导 ,消除产生金融风险的制度基础 ,以防范股市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和国有经济金融风险为重点 ,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从而实现金融的持续安全和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数字金融在重塑金融业态、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的同时,也对区域金融风险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解析了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区域金融风险,并结合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的中介传导机制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总体上加剧了区域金融风险积聚,但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结构和地区差异性,其中使用深度的作用程度最大,中部地区的加剧效应最强;数字金融可通过提高金融杠杆、增强金融脱媒程度加剧区域金融风险积累;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其加剧效应随着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递增态势。为此,应构建数字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金融为促进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伴随着不小的风险,各种平台跑路、暴雷、非法集资、诈骗不时出现,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要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首先必须界定清楚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然后准确识别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和难点,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安排,有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改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金融信息化出发,探讨了金融信息化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金融信息防范金融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分析我国银行业本次去杠杆的内涵和目标出发,对照欧美发达国家去杠杆经历,分析了我国银行业杠杆现状与风险影响。针对去杠杆会对银行业系统脆弱性产生影响,可能会引发去杠杆化危机,文章基于费雪-明斯基-库方法,提出了明斯基时刻的判断标准,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去杠杆的逻辑,提出了我国稳健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宏观杠杆率冲击下,各类价格的波动反映了各部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化。以2000—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构建"金融风险价格指标体系",分析我国杠杆率上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杠杆率上升后,金融风险累积阶段各类价格的反应程度强于金融风险释放时期;房地产价格波动领先于实体经济价格,汇率波动领先于金融资产价格,且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具有交替性。在当前我国杠杆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短期内应关注外汇市场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长期内房地产价格上涨累积的金融风险应是重点关注的领域,且房地产价格波动可作为实体经济风险的领先指标,产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可以结合起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盯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鉴于结构性去杠杆的核心逻辑以及经济政策环境的可能影响,本文分别针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四部门杠杆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以居民部门为重点分析了四部门杆杠率在不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期的持续性和联动性。研究发现各部门杠杆率联系紧密,居民部门始终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影响,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水平的上升,才开始受到金融部门的影响,而居民部门的持续性明显减弱。此外,居民部门加杠杆可以降低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但会提高政府部门杠杆率。当前的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应主要考虑金融部门与居民部门的联动关系,同时关注政府和企业部门对居民部门关系的可能转换。  相似文献   

15.
以市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开封市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在风险监测模型构建方面,结合ESRB-CISS模型,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方差分析法对各模块指标进行构建。开封市1997~2019年经济数据实证检验表明:居民消费、经济规模、金融机构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性金融风险周期分为波动式上升、稳定中震荡、风险震荡、指数型上升等四个阶段;监测模型具有一定的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高杠杆率是金融脆弱性的根源,也是“债务灰犀牛”的诱因,必须积极稳妥地应对杠杆过快增长及结构性问题。本文采用我国2011-2022年部门总负债不断上升期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分析金融科技对企业去杠杆的影响,并讨论其在结构性去杠杆中的作用,以及去杠杆政策效果和企业行为逻辑。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企业去杠杆概率,并抑制了企业杠杆率的提升。在促进结构性去杠杆时,金融科技更能促进非国有、盈利、过度负债等类型企业的去杠杆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偏好选择“减短债”去杠杆。同时,中央“去杠杆”政策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企业杠杆率,金融科技在其中发挥了促进作用。此外,“去杠杆”明显提高了企业收益率、降低了财务风险,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本研究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理解企业杠杆变化背后逻辑和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风云变幻 ,时骤时缓。在时间列车驶入 90年代以后 ,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 ,金融市场一体化已悄然而至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金融市场步伐加快 ,如何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 ,确保我国金融业的安全 ,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正是本文所阐述的问题。首先 ,论述了我国金融开放的必要性 ,继而对我国金融市场在开放条件下所引发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金融脆弱性理论虽形成较晚,但对我国金融体系运作却有很强的警示作用。要解释和降低我国的金融脆弱性,必须结合一般性理论界说和特殊原因析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从制度框架去打造金融机体免疫能力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至关重要,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和化解又是动态依存的,经过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之后,其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我国的金融创新虽然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金融创新的产生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都有影响,金融创新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加剧金融风险的扩大,对金融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