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信息化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家庭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家庭生活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家庭信息化的概念,强调了家庭信息化的主要表现特征,论述了家庭信息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家庭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家庭生活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家庭信息化的概念,强调了家庭信息化的主要表现特征,论述了家庭信息化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围绕家庭这一社会基本构成单位,个体化理论从“脱嵌”和“复嵌”两个角度分别呈现了“束缚命题”和“保护命题”,前者将家庭视为个体化进程中的束缚力量,而后者将家庭视为保护个体抵御各种风险的保护器。围绕这两个命题,在利用多种方法分析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个体化倾向强的个体对于家庭和朋友重要性的评价都显著偏低,而家庭重要性评判和朋友重要性评判之间的差异与个体化的态度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在家庭与工作、家庭与休闲时间之间,个体化倾向更加促使个体赋予工作和休闲时间以更高的重要性。这说明个体化进程对于家庭制度的冲击只是其对超越个体的集体性机制冲击的个例。除了家庭之外,个体化过程也会对其他集体性机制(如交友)产生影响。尽管家庭重要性评价取决于家庭是否有足够强的经济能力抵御风险,但是,对家庭经济状况更好的个体而言,相比于家庭,其更加愿意赋予朋友以及休闲时间以更高的重要性。这一发现表明,一个具有良好经济状况的家庭是促使个体化的一种助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道德建设具有深刻影响和当代功用。其主要内容如父慈子孝、长尊幼卑、谨身节用、齐家兴国等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诸多方面,良莠并存。现代家庭道德建设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既要深入挖掘优良传统,积极提升人伦价值,提倡艰苦奋斗,树立良好家风,又要注意克服消极因素,防止传统陋习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历史地考察了家庭伦理产生的过程,对传统家庭伦理的社会作用进行了评析,指出家庭教育是现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现代幼儿园不仅要针对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还要面向儿童开展有关“家庭生活”的教育。美国幼儿园普遍开设了针对儿童的家庭生活教育课程。以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公立学校的幼儿园为例,其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具有体系健全、结构清晰、内容呈螺旋式排列、配套资源丰富、与其他领域有机融合等特点。我国幼儿园课程虽然也有“家庭”相关的内容,但相对零散,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美国幼儿园家庭生活教育课程对我国幼儿园完善“家庭”教育课程的体系与结构、内容与资源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家庭伦理经验中个体生命的缺憾曾长久地压抑着鲁迅,促使他在文本叙事中寻求自慰.生命的缺憾与自慰维持的紧张关系构成了鲁迅家庭伦理叙事的内在机制,在文本叙事中以悖论式展开,纠结着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爱与恨的分裂和对抗.论题结合文化批评、传记批评和叙事分析、心理分析,立体式的展现了鲁迅的家庭伦理体验和文本叙事的同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具有关系型治理的特点,研究构建东方文化的城市社区关系型治理模式与机制意义重大。运用文献查询法归纳出关系型治理的时代内涵及其文化特征,提炼出东方文化下城市社区关系型治理的特点,通过深度访谈、专家咨询和归纳法等方法,提出构建城市社区关系型治理的共生模式、机制和相关对策,化解城市社区管理矛盾和冲突,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为提升城市社区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孝慈精神与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富含“孝慈”精神,重视父慈子孝。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经历了痛苦的历史转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政府更是从政治上、制度上、经济上推动了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文化大革命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家庭伦理,而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因素的强调也同样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伦理之间形成碰撞与冲突。在今天的家庭伦理的建构中,传统的“孝慈”精神应当成为有益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宝鸡市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太极拳锻炼的人员中,绝大部分为退休职工,以女性为主,锻炼人员地区分布广,习练拳种主要以简化24式、陈式、杨式太极拳为多,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存在的问题是:中老年太极拳活动缺乏场地设施,缺乏技术指导力量,尚未建立科学的健身观等.因此,应适当改善活动场地与条件,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需要,培养新型社区体育专业指导人才,使中老年人太极拳活动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体质下降、器质功能衰弱,自理能力不断下降,老年人对防治、护理及康复的需要日益迫切。如何在社区养老背景下,加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护理工作,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社区养老背景下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作用,满足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及时和持续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社区养老下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现状及主要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冲击,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等的变迁,都使得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养老保障能力大为弱化。为此,我们应主要从制度伦理建构入手,鞭策、鼓励、扶持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社会变迁对城市家庭的影响,首先是从改变家庭的收入水平与收入格局、改变家庭成员的职业,及与此相连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以及改变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的,进而影响到其他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社会在转型期所发生的社会变迁确实给城市家庭带来了若干离散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城市家庭出现因凝聚力不如以往而导致的不稳定。因此,对城市家庭挑战的实质,是对中国家庭以往所具有的凝聚力的挑战,也即是对中国家庭能否成其为家庭的挑战。在这个层面讨论中国城市家庭所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是两种因素或者说两种社会力量在影响着中国城市家庭的凝聚力。一种是中国传统的"家本位文化"及其主导的价值观,另一种是功利主义文化以及与此相连的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虽然随着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日益深入,功利主义文化和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也在拓展其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青一代身上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两代人之间在价值与文化方面的代沟也有可能导致他们对"母家庭"的疏离,但是,由于与"家本位"文化相联系的"责任伦理"是向下倾斜的,因此随着年青一代步入婚龄并生儿育女,社会会教育他们,促使他们向家本位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年代美国妇女的婚姻家庭呈现新的特点,出现"伙伴关系"的婚姻,女性在物质享受和感情需求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孕观念被普遍接受,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家务劳动大为简化,已婚妇女外出就业呈上升趋势.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新的角色,但传统的职责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7.
吴激家世生平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初年著名词人吴激处于导宋学入金源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曾对金代文学有过令人注目的贡献;其书画作品今虽未见,但作为米芾传人之一,在宋金艺术传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亦不可低估。考述吴激的家世生平,可以使我们了解吴激其人,并深入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浩繁的家训资料中,明末清初青岛地区文化名人胡峄阳的家训《竹庐家聒》独具特点,是少有的农家家训。《竹庐家聒》以乡间用语讲"家庭之常";主张"教先急务",把严防子弟沾染恶习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子弟平淡踏实的生活态度。在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的社会转型时期,《竹庐家聒》对寻常百姓家庭教育及城镇社区道德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场舞象征个体的私人生活正在向公共空间扩展,基于个体需求自发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组织化形态。在家庭核心化与个体崛起的背景下,广场舞对个体而言既是一种健身运动,进行身体展示与个体审美追求,个体也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为自己而活的身份追求。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广场舞并没有形成紧密封闭的公共生活,在团体内部出现了“抱团”与“找朋友”的双重公共生活,前者体现了群体内部的圈层互动,后者呈现了个体希望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构群体归属感。总体而言,广场舞刻画出一个松散而开放的公共社群生活,凸显了私人生活的公共转向,实现了个体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