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形成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红色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本文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和运用的核心问题,紧扣红色文化的发展规律,立足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现实,把握江西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战略的需求,从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八一精神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一精神与强国兴域文化品牌的塑造三方面,论证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区域文化乃至国家文化实力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结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先进文化.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培育生成了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标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创新成果.革命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力量之本、定力之基和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准确阐释红色文化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以"中国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围绕红色文化的核心与内涵、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福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和中央苏区精神、加快建设新福建等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4.
根植于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语境之中的红色基因,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三重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现代中国史是红色基因生成与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厚重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考察红色基因的生发脉络、生成源泉以及生存状态是解读新时代视域下红色基因来龙去脉的题中之义。红色基因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等鲜明属性特征、党内传承与党外宣传等主要传承方式以及红色基因的内在价值从不同方面分别回答了新时代红色基因何以能够传承的现实命题。新时代,应从传承红色基因的实然基础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传承红色基因的应然目标,这是社会各界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既是红色基因的承载实体,又是阐释红色基因的现实教科书,因此,既要强化红色资源的教育引导功能,通过开发与保护,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以夯实传承基础;又要择取精准传承方式,将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开发红色基因新样态,以提升传承实效;还要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抓手,通过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有效传承红色基因助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可以从生成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来理解其演进规律。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文化根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铸就的。从实践逻辑来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助力。从这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演进,对于我们省察“从哪里来”的精神基因,领悟“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继承与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红色精神的高度融合,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精神作风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体现和彰显。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红色基因显现出历史性、先进性和稳定性的鲜明特征。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要在系统阐发和充分挖掘红色基因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发挥其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和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中呈现出从载体开发到内涵挖掘、从区域传承到整体联动、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的路径特征。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和心理品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在传扬红色文化之时,应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视界,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为出发点、立足点和落脚点,把打造中国精神和重塑中国梦作为集中指向,构建起一个全景式的红色文化发展坐标系。  相似文献   

8.
曹高丁  青觉 《学术界》2024,(2):103-113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建构和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深刻剖析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概念内涵,可以确定以何种方式理解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核心要素,以何种范式划分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历史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之路,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地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着“破”“立”结合的辩证思想,在“改造”“改革”“方向”“方针”基础上实现了文化转型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重新建构了文化教育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脊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反思与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亦是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的源泉,是今日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切实地融入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国民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明了我国发展新方位.从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看,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与世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的共同力量,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热情。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产物,中华民族对中国梦的追寻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寻梦过程,并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光明大道。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其梦想关系着世界的命运。在美国梦、欧洲梦破灭后,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的真正梦想,走文明和平发展之路,它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实现中国梦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它必然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经170多年的上下求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中国人民有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第一,道路自信,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精神自信,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三,力量自信,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凝聚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历史性合力。当下,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这样的路径自信,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五个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现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对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当代理想。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进行比较辨析,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凝心聚力,完善中国梦、推动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和美国梦从表象上来看都是大国梦,实质上却存在五个本质差异:一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由来差异;二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社会状况差异;三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制度差异;四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实践差异;五是中国梦和美国梦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状况,面向未来科学发展道路的主观正确反映,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它是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实践选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在"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软实力"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广泛关切。软实力是通过吸引他人而不是强制他人而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是通过文化等力量来实现的。文化软实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价值。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成果,注重文化综合创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是构建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徐毅 《理论界》2014,(7):15-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是每一位中国人的理想,也是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作为一位理想主义政治家,作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也有他自己为之而奋斗一生的"中国梦",即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7.
孙梦思  邢继伟 《理论界》2014,(10):11-1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探索也是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的历史起点和价值指向,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选择。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等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8.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中产梦"。"中国梦"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中等收入阶层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是经济建设推手,是大众消费的主体人群,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是正面价值观的践行者。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成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阶层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同步共进,处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