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资助方式进行分类和利弊分析,然后就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助方式要实现“经济”功能和“育人”功能并举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教育新体系”建构下,劳动教育越发受到重视,与德智体美其他“四育”同等重要。教育领域由此不断探索劳育“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基于对“劳动教育”概念的解析,分析其存在的现实问题,打破“融合”困境,塑造“五育融合”的综合性育人价值理念,采取以“劳育全人”育人方向,建立融合目标路径;以“劳动+”模式,建立融合内容路径;以“社会+教师+家庭”支持系统,建立融合保障的三大实践路径,打造全方位育人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兼具育人和育才且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育人,育人的基础是立德。德育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应有机地统一起来。德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失为一个有效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我们在借鉴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探讨以及德育生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四维一体”的学校德育生态体系,即通过“四维”之课程德育体系、教材德育体系、第二课堂德育体系与地域文化德育体系的实施,实现“一体”之德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建育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创新实施“五融五促”党建进学生社区育人工程,立足学生社区,从思想、组织、双创、专业、文化、朋辈等多个方面构建育人生态链,形成“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为新时期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养,促进高校教育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三全育人”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及育人方位等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向指引,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当前,高校落实课程思政、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面临一系列困境,育人主体对课程思政认知的不深入、育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足、育人制度的不完善、育人资源安排的不合理及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等,都严重阻碍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专业课育人效果的提升。为此,高校及教师应协同合作,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完善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指导思政育人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安排,并健全育人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实现全面监督,确保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是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以“精准思维”为工作理念,分析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精准育人新模式,以期为提升学生工作服务育人水平提出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马工程”是社会转型期国家培养较高政治素养、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青年培养项目。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青马工程”却面临着特色亮点不明显、实效针对性不强以及内涵建设不足等发展困境。上海大学“青马工程”不断创新育人途径,提倡多样化教育,以满足高校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需求。多样化教育涵盖了传统文化教育、信仰教育、同伴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青马工程”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善用“大思政课”的重要精神指示,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形成大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根本指引。相较于“思政课”,“大思政课”指思政教育使命更大、思政育人主体更广、教育时空延展更宽、教育结构开放更深。“大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理念与系统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大思政课”育人系统运行中,目标性是逻辑起点,协同性是交汇节点,差异性是突破进点,动态性是创新亮点。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实践理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凝聚育人共识,建设“大课堂”、拓展育人阵地,搭建“大平台”、丰富育人元素,建好“大师资”、筑牢育人根基。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实施“三全育人”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作为辅导员,应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准其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协同者、陪伴者、开拓者的角色定位,彰显“三全育人”的时代价值。这就需要辅导员奋力转变,提高认识站位;树牢意识,提升育人实效;开拓创新,构建育人平台。唯如此,才能将“三全育人”理念转化为自身工作实践,落实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一环节,从而开辟更优质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规范与和谐:高校学生自治法治化机制的核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自治法治化机制大体上可如此构成,就结构体系来说,即主要由观念——组织体系两大框架构成的“可为模式”和“勿为模式”,而要将其有机组织为一体,还包括权利、管理、制度、人等功能要素,具体可由高校学生自治性权利的规范性分析、高校学生及学生组织的安全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学生负责人(代表)的规范化建设、高校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的理性引导来构成和展开。这种机制的核心在于理顺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完善各个制度与体系,并且依靠和谐理念来实现可操作性、互动性、推动性发展,亦称为“规范与和谐”模式。  相似文献   

11.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表现出复合型和实践型两大特征。针对“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教专业人才特征,我院学前特教专业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通过构建“三模块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三课堂结合”一体化育人,实施“三方结合”共建实践平台等实践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技能薄弱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改革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学生社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平台。高校辅导员是独一无二的“三全育人”岗位,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进学生社区角色定位的再认知,明确学生社区育人目标、完善全员育人规范、制定全程育人规划、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打通高校育人环节中最贴近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3.
杨智平 《理论界》2004,(6):277-278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任务之一,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宿舍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安全、安静、卫生的标准为工作管理目标,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来实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铸魂育人的最好营养剂。在“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和高校“原理”课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载体层面具有互通性、契合性和一致性。将百年光辉党史融入高校“原理”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原理”课教学成效的有效举措,是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和强化政治担当,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从思想和行动层面为民族复兴事业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此,高校要从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优化融合型育人课堂,从物质、精神和行为多层面形成融合型育人文化氛围,从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发挥融合型育人主体的作用,从内容、形式和方法多维度打造融合型育人模式,推进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原理”课。  相似文献   

15.
肖敏 《阴山学刊》2021,(2):75-78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借鉴和发扬国内外校园防疫优秀成果,实现大学生管理理念从被动式、低效型、分散化向主动式、高效型、系统化转变。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构建起“一主线、双统筹、三保障”的大学生管理构架。紧紧围绕“三全育人”工作主线,统筹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学生日常管理,不断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舆论氛围保障和技术物资保障。从思想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组织管理四个维度加强管理模式创新。将疫情防控内容、防控理念、防控举措和防控机制有机融入其中,使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雨课”教育教学应强化“育人”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两课”教育教学新体系,由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种教学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改革考试方法,以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只有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着力构建资助工作“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是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帮扶大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导向。在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发展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创新高校资助体系,有效提升高校资助育人质量,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2,(5):158-158
梁超撰文指出,“文化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的办学理念,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也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塑造高校精神的基础和保证。新疆高校把握“文化育人”的内涵,应从“文化育人”与“国际视野”、“德育为先”、“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关系人手,培养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备的“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人才。新疆高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同“三股势力”言行作坚决的斗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同学校的振兴发展联系起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是培养国家优秀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国务院一系列资助育人政策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基本形成。这些政策体系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显性的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方法及责任划分进行思考,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政策,提高资助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