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在全球掀起了又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海量、多样、速度、价值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作为人才培养和新媒体技术运用重要阵地的高校,其教育管理受到大数据的严重冲击,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出现波动,催生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大数据作为一把"双刃剑",数据化生存、伦理性质疑、双重性挑战是其发展瓶颈。需要从理念、内容和方法三方面适应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升其渗透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拿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勇气,适应大数据,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意识;强化大数据,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凝炼大数据,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制度,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言,大数据已然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科技力量,通过大数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用大数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进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全面更新。针对高校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缺乏智能性和针对性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构建校园大数据平台、引进AI教学、开展大数据个性思政教育、提升教育者自身网络素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粗放式及经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在平台建设、内容打造、网络环境等方面做出精细化转向,进而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大数据赋能下,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科技更加全面、具体地收集学生的信息及思想动态,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精细化发展。基于此,将首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转向的价值进行论述,并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转向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平台建设,提升网络平台的实效性;优化内容建设,提升学生网络识别能力;净化网络环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转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引入大数据思维,探讨了大数据助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树立数据意识,善于运用数据技术与思维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其次,整合校内资源,共享社会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加强内部治理,搭建学校社会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的学生管理大数据平台;再次,构筑网格化全覆盖的育人网络,找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培养具备数据技术能力的学生工作队伍,构建“大思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最后,本着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的核心范畴,它是困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迷”。大数据破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之谜面临两大困境:一是从相关关系中难以推导出因果关系,二是人的思想难以数据化。大数据的出现,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创建应急思想政治教育,为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之谜赢得时间。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使高校思想政教育迎来了前沿阵地有效拓展、传播途径日益丰富、方式手段不断创新等机遇,也使高校思想政教育面临着传统教育模式被改变,教育主体权威性被削弱,数据应用的技术和能力不足等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事关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局。而树立大数据意识,善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大数据制度,则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提升的破题之举。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各行各业为避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都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位于思想领域的前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完善自身,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大特点——学生思想行为的波动性、教师教学的网络化、学生数据的价值性的基础上,应积极使用大数据监测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保护数据隐私、准确筛选数据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过程中,呈现出隐私侵犯、信息茧房、智能依赖、评价定势等伦理风险,对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前提造成了威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出现伦理风险,与大数据应用主体泛化后的利益寻租、大数据本身潜在功能具有的伦理诱因、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外在保障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备息息相关。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伦理风险,当前亟待重塑积极的技术伦理观,谨守大数据应用的伦理原则,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的伦理保障机制,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需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位,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和创新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互联网思维具有平等性、开放性、跨界性、创新性、应用大数据等主要特点。高校可吸取互联网思维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有效利用现有的技能手段、平台基础和大数据库,以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而实现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的管理形式出现在各大高校,网络以其便捷性、自由性、平等性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给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我们要认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主体、客体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技术手段已逐渐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形势。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再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势趋。探索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格机制,是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就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新情况,在坚持指导思想、根本任务、根本目的、主要原则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素养、教育方法、主体结构的变化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变"是"不变"的实践智慧,"不变"是"变"的本质彰显,"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5.
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因其自身的专业特性与行为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立足学生干部这一特殊群体,重点分析在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干部自身的工作特点与现实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干部以实现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基于数据思维的研究方法逐渐进入科研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也深受数据思维的影响,呈现出教育内容数据化、资源丰富化等新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教育者主导地位弱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等问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时代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工作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展开。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学生的主体发展,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人为本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使命。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立德”工作,“立德”在培育学生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思想等方面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要求。要完成“立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组织建设、工作方法、教书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图书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资料;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地采购、收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资料;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已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进高校管理,推行人本管理,强化育人功能;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学生“三自”作用;利用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影响学生;依托学生宿舍、学生社团,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