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文学创始以来,中国女作家在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文化空间中塑造了许多有别于男权文化想象的真实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女性视角下的城/乡文化信息,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比如创作集中于城市题材而缺少对乡村女性的关注;多写城市世俗生活和私人经验,过于物质化,缺少对城市的批判意识和透视深度;在乡村文化书写上,对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表现出过多的情绪化眷恋,出现了理性把握不足的欠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原先固有的城/乡文化观念正在面临着现实严峻的挑战,对于女性创作在城/乡文化空间中新的话语现象我们无法给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们只是希望在女作家的文化视阈中,城市和乡村的女性人生都应得到深切的人文观照,宏大叙事和私人话语可以同时并进,城/乡巨变和日常生活皆应加以展示,这样才能使女性写作不至于陷入自说自话的琐屑与狭隘,才能使女性写作走出城/乡文化夹缝,走向丰富厚实的多元化叙述空间和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对流动迁移人口的概念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将其统称为境内移民(简称移民)。从空间角度,将我国移民分为乡-城移民、城-城移民、乡-乡移民和城-乡移民四种形式,并对前三种移民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研究指出每种移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67%、20%~25%、10%~13%;通过定性研究指出每个移民群体的困境。并对城-城移民和乡-乡移民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需要关注城-城移民中的"老啃族"和"蚁族",为乡-乡移民的迁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生态移民从游牧散居到城镇定居,其文化发生了骤然变迁,从而产生了文化震荡.本文从三个维度具体描述分析了牧民文化变迁内容及其导致的文化失调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思路.  相似文献   

4.
陆大献先生的新作《酒乡》,通过描写三峡库区移民村寨在重建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纠葛,表现了移民的彷徨心态及其逐步向着积极方向转变的过程,同时对三峡移民文化给予了内涵的丰富和品格的重塑。  相似文献   

5.
“自梳女”是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殊的独身女性群体。清末民初,自梳女纷纷出洋,到新加坡打工,成为移民一族。本文在自梳女移民新加坡经济动因基础上,主要从文化调适角度,探讨自梳女与新加坡华人文化的融合关系,即她们在异地他乡背景下,如何能够恪守自己终生不嫁的誓言,保持自己“冰清玉洁”之躯的方式、特点和效果。自梳女文化调适的成功经验,对现代社会南下珠三角女民工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微城微乡考     
根据残存的一些史料可以确定,微国可能涵盖的区域是:其东南在今东平县戴庙、银山、斑鸠店诸乡镇的临黄区域,其中心区当为以张秋镇为中心的阳谷东部诸乡镇,向东北可延及东阿县之鱼山等,向西北甚至可达聊城城东北十数里及茌平县博平镇以南30里处等地。  相似文献   

7.
深圳移民文化及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文化是深圳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反映。深圳是一个移民社会,深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移民文化。深圳发展的特殊背景及建设历程,形成其独具魅力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移民文化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民文化是移民社会产生的观念形态文化,即移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宗教、哲学、艺术、政治法律思想、教育思想等成分,其中价值观是它的核心。移民文化具有独特的移民精神以及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宁夏的吊庄移民规划使一部分居住在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黄灌区。移民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来到迁入地吊庄后,试图被迁入地接受或者要成为迁入地的真正一员,必然经历不同生活习俗、生产活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调适,才能最终与迁入地的文化真正融合。移民群众生活习俗的调适是他们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应对自然与社会环境变迁的一种策略;也是他们适应文化变迁时,在物质、精神乃至制度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彝族至少在东汉朝时期就开始在贵州生存繁衍,随着各个时期移民的进入,彝族和移民在资源竞争的背景下既产生了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冲突,也在互动之中彼此包容、尊重,促进了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给合肥市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合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发展合肥农业经济的强大经济后盾.合肥市应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采用"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共同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三县工业化进程;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一定能充分发挥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迁入城市,城市日愈面临多民族共处的问题。生活在城市中的各民族由于文化差异、利益矛盾发生着较为频繁的社会互动。我们可以努力促进积极互动,引导过激互动,化解消极互动,并通过政策和心理调适促进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及多元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从1953年到1981年,举国上下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广泛而持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场运动曾经涉及全国大部分家庭,且产生过极大影响。四川是人口大省,当时隶属四川省的重庆市曾有数十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国家政策性移民的组成部分,重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重庆移民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就重庆知青的移民运动、移民前后的生存状态、知青的返城与困惑、知青的移民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陆大献先生的新作《酒乡》,通过描写三峡库区移民村寨在重建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纠葛,表现了移民的彷徨心态及其逐步向着积极方向转变的过程,同时对三峡移民文化给予了内涵的丰富和品格的重塑.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移民文化及心理与移民安置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电开发项目中,移民是一个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社会系统工程,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移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移民心理状态及情绪的影响。本文从农村移民文化农村移民心理的视角分析我国的大型水电工程农村移民安置问题,建立了农村移民安置要注重“文化安置”的概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多民族现象日渐突出,城市各民族人民经济、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民族文化的调适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试从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概观、民族文化调适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调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挖掘其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调适来实现生态平衡。在传统文化、生态意识、文化调适三者互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恢复生态系统的某种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家族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身份和身份焦虑是移民首先遇到的文化困境.从犹太移民在西方和在中国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身份确认及其结果来看,原住地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之间的张力决定移民调适身份焦虑的基本走向;移民对原住地文化的固守或者遗弃是移民调适其身份焦虑的基本向度;移民对迁入地文化的抗拒与融入为移民身份焦虑的文化调适提供选择的可能.移民通过调适其身份焦虑,既在客观上改造了原有的文化,也改造其原有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河三角洲的居民大多由不同时期的外来移民融合而成。其中,山西洪洞移民构成了黄河三角洲移民的主体,黄河三角洲文化也因此烙上了浓重的山西移民文化印记:这里的地名印记着移民创业的史实,民间传说透露着移民对先祖来路的模糊记忆,黄河三角洲人的生理特征与行为习惯等带着明显的移民痕迹,许多民间习俗也与晋南民俗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都市化和全球化所构建的当代语境中,移民文化的当代图象呈现出新的取向。移民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对它的研究需要改进。要史论结合、外为中用,不断深化。深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移民文化,它凸显了中原文化的风貌,具有独特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的文化特色,也构成了特有的"城市名片"。作为一种深圳精神,它将永远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