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与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2008年期间26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 SFA)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测算了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 TFP)以及TFP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期间,中国粮食生产存在着技术非效率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改善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女性化的贡献在逐渐下降;TFP年均增长0.43%,其主要源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TFP对粮食增长率的贡献约为3成,表明中国粮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入拉动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产要素,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繁荣。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论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规模、整体素质等对土地流转产生的直接影响以及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彻底转移劳动力、有效调控农村土地流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和2016年的混合截面数据,运用超越对数SFA方法估计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机服务、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技术效率三者的互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农机服务可以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劳动力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但未发现女性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效应。(2)农机服务在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向工业和服务业部门转移促进农机服务使用,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3)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在农机服务影响技术效率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农机服务的使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造成技术效率损失;农机服务的使用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女性化程度提高、加速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但三者对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农机服务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但是需要处理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可能为粮食生产带来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4.
农地产权结构的变迁对农地经营规模产生影响,而农地经营规模又会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影响。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农地产权结构通过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机制,然后利用1983—2015年全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一机制。结果表明,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置权的排他性的增强对农地经营规模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对农业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处置权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农地产权结构中农地使用权、农地收益权和农地的处置权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直接作用,同时通过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产生间接效应。此外,不同区域农地产权结构通过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而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作用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充满着“活力”,转移速度增快,转移规模增大。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以1978年为界,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建国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至2004年两个阶段,在产权理论的框架下予以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现状及其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市场上正式培训工种较多,注重实用性,而非正式培训则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指出,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效率一直比较高,应通过对其效率的研究,达到培育有效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举措造成农村必需劳动力的缺失以及农业生产者素质的弱化,片面推行“非农化”、“去土地化”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会加重工业化以及城市化对农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侵蚀和破坏,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以往“离土离乡”以及“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从而需要转变研究视角,寻找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的创新思路即立地转移。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当前对“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村发展的意义为视角,抛开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体意义的研究,试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意义作一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是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对劳动力乡城转移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土地禀赋、土地产权、土地产权流转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在研究结论上存在较大分歧,且缺乏对分歧出现原因的深入研究,并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呈现稳定化、男性化、年轻化、知识化、本地化、城镇化、兼业化及多元化等特点。在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消除农民错误的就业观念、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城市化进程、发展劳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是指当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阶段时,农业就业比重将相对稳定。发展中国家会提前陷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转移了,农业就业比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应对此问题对策是尽快实施农地规模化经营战略,顺利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17年中国稻谷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倒逼效应”和“累积效应”。研究发现,稻谷主产区平均生产技术效率较高,达到0.8385,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价格与稻谷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倒逼效应”,平原地区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累积效应”,相比前期,后期累计形成的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对稻谷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减弱。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应重视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中国农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不完整产权为特征的中国土地制度是否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基于期望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劳动力转移决策理论模型,并由此提出一个可验证的假说:土地租值的提升会增加移民的激励。运用1978—2011年的经验数据对该假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更完整的土地收益权和更稳定的土地产权通过增加土地的租值,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政策上意味着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以及构建完全的土地市场,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更高生产效率的城市工业部门,帮助中国经济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1—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农业绿色效率进行测算,实证探究了农村金融、农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绿色效率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868%;农村金融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绿色效率,还可通过农地规模经营间接作用于农业绿色效率;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均存在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效率的提升作用呈边际递增特征。当农村金融效率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效率的提升作用减弱;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农村金融地区发展差异呈现出两升一降的N型态势,当前区域内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利用CGSS2010农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收入剥夺、支出剥夺、住房剥夺、预期收入剥夺、情感剥夺五个剥夺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住房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预期收入剥夺则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起显著地抑制作用。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其他因素中,性别、年龄、健康和所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都有显著影响:农村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年龄的增长则不利于劳动力迁移;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迁移行为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16.
农业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失问题.当转移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转移会减少农村总产出.通过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整体产出的影响,从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应有合理规模的视角,对四川省这一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大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四川农业产出随转移数量变化呈现出分阶段特点,分析认为2004年是转折点,转移规模达到了合理水平,此后增加的转移量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建议四川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应得到合理控制,以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伴随着区域产业的调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将会随之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将会面临新的趋势和调整。为了更好的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人力资本集聚水平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地理集中程度为0.35,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力资本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集聚程度,需要做到加强劳动力输出组织的建设,促使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以及改善其劳资关系,努力拓宽劳动力跨区域迁移领域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