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瑶族人口共有两百多万,历史悠久,勇敢勤劳,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祖国的开发、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迁徙频繁,住地分散,而且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僻静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评皇券牒》是瑶族民间秘藏的经典,尊称盘护为始祖盘王,号龙犬,所生6男6女评王赐予12姓,异姓婚姻。因非正史承载,历代史官未予采信。范晔著《后汉书.南蛮传》讹传瑶祖曰盘瓠,是狗种、犬类,所生6男6女自相夫妻,皆无姓氏。历代步其后者云集,成为封建上层的主流意识影响至今。本文从查证源头入手,分辨史料真伪,旨为盘护正名,以正社会视听。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瑶族的宗教文化,不少中外学者已进行过探索。受此启迪,本文拟对其特点略作探讨归纳,以飨读者。 一 多元性的特点 多元性,是瑶族宗教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总的看来,瑶族的宗教文化不仅包揽了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盘瓠图腾崇拜等诸多传统的宗教内涵,而且还揉入了大量的道教因素,从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西藏传统婚姻形态受阶层内婚和血缘外婚的影响,民主改革前,处于底层的藏族渔民婚姻受到限制。在俊巴渔村内部,渔民与皮匠阶层内婚,婚姻缔结保证村内两种生计模式的延续。西藏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变革旧西藏的政治制度,在改变渔民政治地位的同时,为其通婚圈的扩大奠定基础。渔村传统生计方式依赖交换与市场,为生计转型提供了资金积累,并逐步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1950年至2016年,西藏渔民婚姻形态逐渐突破等级观念的束缚,政治身份的平等、生计转型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是影响渔民婚姻变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关于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的原因分析,过去大多侧重于对历史文化原因和民族认同关系的讨论,民族认同被认为是首要因素。笔者经过田野调查,发现A村的跨国婚姻情况并没有呈现出在单一的民族主体内部你来我往,相互嫁娶的情景,却表现出在不同民族间相互通婚,男性人口相对稳定,女性人口单向度流动的情况。结合当地的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认为,我国内地,麻栗坡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越南北部边疆地带三者之间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上形成了阶梯级次的差别。一些地区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的开发,更加剧当地生存条件的相对恶化。因此,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因素共同推动的人口流动趋向,才是导致当地跨国婚姻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真正关注、了解,重在塑造春桃这个扣人心弦的女性形象。小说《春桃》中"一女二男"的婚姻模式有悖于"神性爱"这一个古往今来文学作品的传统母题;李茂、刘向高在伦理婚姻观念上沿袭着中国传统伦理婚姻的重负,春桃具有新的伦理婚姻观念因素,但现代伦理婚姻观念的光芒始终遮不住春桃传统的观念。最后,人性善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使三人冲破了一切传统封建伦理观念和风俗习惯的束缚,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这种善良的人性人情寄托了许地山人道主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边境跨国婚姻移民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性特征,不仅在数量上呈现出加速度增长的态势,其所分布的地域空间也逐步从边境乡镇向内地扩散,并且,影响传统跨国通婚的民族性因素也显现出其逐步让渡于经济因素的发展趋势。随着边境跨国婚姻移民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正在挑战国家的边境治理,包括嫁入我国外籍女性的边缘化社会处境以及由其所引发的人口安全、婚姻管理、贫困的代际传递、非传统安全隐患、身份认同危机等问题。为了使边境治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战略纵深,必须从治理理念、制度设计、机制完善、技术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努力,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从而破解边境跨国婚姻移民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的婚姻特点及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民族56个,少数民族占55个,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63%的广阔土地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样、特点纷呈。所谓少数民族婚姻,是指少数民族男女双方按特定习俗结为夫妻的社会制度。 “婚姻形态是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心理素质、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及由其而导致的生产条件、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来说具有相同或近似之处。在本质或形式上,各少数民族的婚姻形态具有某些相同的体现,而由其所决定的婚姻特点也具有着某些惊人的相似。那么,这些特点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它们对于我们研究少数民族的婚姻法律制度有何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贵州荔波县努侯瑶族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了民族婚姻习俗的改革,赢得了民族发展的宝贵契机。一、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沿,逐步积淀而成的,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不同,因而风尚习俗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这些风尚习俗,在塑造民族精神,团结、凝聚民族同胞,适应自然、战胜自然、繁衍生息、繁荣发展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也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0.
婚姻观念多元化、婚姻行为多样化、婚姻角色平权化以及婚姻与性的分离,这些现象是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的主要表征。这种嬗变导致家庭的许多正向功能被严重弱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异质化和高速流动、传统之性禁锢和现代的性解放之间的张力、社会生活及文化领域的高度商业化、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