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清代考据实学与金正喜的实学思想朱七星清代考据实学的求是学风,对于19世纪初朝鲜实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翁方纲、阮元等人的考据实学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实学家金正喜在经学与金石书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终于使他成为朝鲜金石书法之大师。一、金正喜的生平及其对清初考...  相似文献   

2.
试论朴齐家对清代文学的批评金哲著德铭译朴齐家(号楚亭,1750———1805年)是朝鲜18世纪后期著名的实学派思想家和诗人。他曾4次赴燕京(北京)。在滞留中国期间和回国后,曾同清代文人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人数达100多人),其中有翁方纲、罗聘等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诗歌创作方面出发 ,通过比较分析 ,阐明了王士祯的诗歌对朝鲜文人朴齐家的影响 ,并指出朴齐家对王士祯诗歌积极、能动的接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北学派文学是朝鲜18世纪后期出现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顾名思议,北学派是以主张北学而著称的。在北学思想旗帜下,他们积极主张学习清代文化(包括文学)及传播到清代社会的西方文化。北学派的主要成员即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李德懋、柳得恭、金在行、柳琏等,曾先后来到燕京同清代文人、作家进行了广泛的思想文化交流。北学派文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与清代文学有着密切关联。北学派通过入燕文学交流活动对清代文学有了比较全面、比较具体的认识。他们根  相似文献   

5.
北学派是在朝鲜封建王朝统治日渐腐朽、各种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历史背景下,同时又在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北学派先驱洪大容、朴齐家、朴趾源等提出"北学中国"的倡议,体现了他们在思想上坚持传统儒家"和而不同"、"包容并蓄"的思想理念,在经济上提出"利用厚生"发展生产的务实主张。以大力发展物质生产,提高科学技术等方面来"和谐"朝鲜王朝各种社会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朝鲜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朝鲜文学的发展仍显示了与清代文坛的密切关联、尤其是著名的实学派文人金正喜、申纬、李尚迪等朝鲜文人积极展开入燕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间的文化、文学交流,从而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国家)之文化交流中的影响、接受与互补之辩证关系。本文通过两国文人的相互交流过程的考察,指出它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的位置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大学者阮元将训诂学成功地运用于考察探索古代文化,特别于礼仪典章制度等方面创获甚夥。仅就此而言,阮元的业绩也令人瞩目,在其整个学术成就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清代及此前的许多小学大家罕有能与之匹敌者  相似文献   

8.
陈澧(1810-1882年)是清代中后期岭南著名朴学学者,其为学深受汉学“殿军”阮元的影响,主张调和汉宋学之争。他还在方志学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拟订了《肇庆修志章程》,将朴学学风贯穿其中。同时,该章程又吸收了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撰著派”修志理论与方法,因此具有调和、融通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朝鲜实学派文学和朴趾源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趾源是十八世纪朝鲜最杰出的实学派思想家,又是中古时期朝鲜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所谓实学派思想,是在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朝鲜李朝封建官僚制度处于严重危机,壬辰、丙子两次战争①后民族自主思想的迅速提高,以及农民运动不断高涨的社会条件下,在朝鲜部分两班贵族阶级②先进的知识分子中产生的社会改革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十七世纪的柳馨远,十八世纪的李翼、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十九世纪初的丁若镛等人。十七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朝鲜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处于空前深刻的危机时期。一方面,由于日本和满族等外敌屡次入侵,朝鲜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封建统治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位朝鲜文学博士金柄珉同志所著的二十一万字的学术专著《朝鲜中世纪北学派语文学研究》已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八世纪后期的北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流派,而且是一个文学流派。以洪大容、朴趾源为先驱,李德懋、柳得恭、朴齐家等为中坚的北学派作家,身处巨变的历史时代,敏锐地体察时代精神,在不断确定自己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趋向的同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诂经精舍文集》是阮元编选的唯一一部有关诂经精舍诸生经史文赋之作的结集,入选文章都由其"亲为点定",其中删繁就简,首尾排序,颇有抉择。考察入选文章,可知阮元意在引导诂经精舍诸生于治经研史上摆脱"庸近",树立治经宗尚汉人训诂的门径;于诗歌文赋方面,也与经史研究相配合,提倡"小学辞赋同源共流"的文风。  相似文献   

12.
阮元在学术思想上虽然受到戴震的影响,但治学的侧重点和戴震显然有别。从治学实践来看,阮元注重求实、通博和经世致用。在学术渊源和治学宗旨上,他和顾炎武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竹林玄学、正始玄学、元康玄学为魏晋玄学之三派。在"汉文疲敝"的背景下,竹林玄学以礼义文化为非自然,故而倡言"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玄学本质上是道家之学,他们对流于虚饰的文化批判在逻辑上成为新的文化建构的先导。从嵇康、阮籍的激烈态度至王弼、向郭的价值学说,其逻辑之演进有类于从先秦道家之"为道日损"再至儒家的道德重建。正始玄学"举本统末",其指归在于法"道"而行,趣于"同乎道"、"冥于神"之境。元康玄学"崇有"而倡"独化",其宗趣在于肯认人生之"自由"——自己由乎自己。王弼言"本无",可谓由体而发用;向郭倡"独化",则是由用而显体。虽然发论途径不同,体用不二之理趣则为共通。  相似文献   

14.
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 ,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 ,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元中叶以后 ,元帝国国势衰落。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 ,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辽金元时期官营借贷利率及其利率政策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辽金二代尚暂付阙如。采用重视实证主义的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对辽金元时期官营借贷的利率及其利率政策等方面做深入探讨,以期对中国古代金融史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深受汉学皖派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为学扬汉抑宋,注重“实事求是”,但他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书斋式学问,而是主张学以致用。他不仅通过训诂方法将儒学若干核心概念如“格物”、“一贯”等解为“实事”、“实行”,阐明“圣贤之道,无非实践”,而且将学术有机地运用到实际政务之中,使其经世致用思想具有显著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隋代王通所作《元经》,在编撰方面具有叙述的贯通性、材料的简明性、正统的凸显性以及对《春秋》的比拟性等突出特点。其保存了一些《晋书》没有的史料、一些与《晋书》不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与《晋书》互勘互证,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元经》的史学价值理应引起学界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元朝和高丽的关系在历史上比较特殊,不但是因为元朝始终维持武力高压政策,并派达鲁花赤进行行政管理,而且高丽太子还入元为人质,并娶蒙古王室的公主而结成联姻关系.这些在元朝生活过的太子回到高丽都继承了王位.太子入元和回国继位,使大批的官员、学者、医生以及各种人才来往于元丽之间,并直接促进了高丽儒学的发展,也对高丽的风俗文化,如婚俗、服装、发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