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 楚的兴起很早。按《史记、楚世家》:“季连,……其后中微,……或在蛮夷”的记载,楚的先人是属于南方苗蛮集团的部落成员,不仅中原诸夏一直把楚国当作蛮夷之邦对待,称其君民为楚蛮、荆蛮或芈蛮;就是楚国的君主对中原诸夏,也往往以蛮夷自称。楚建国于江滨,大约在夏禹征三苗之后。《书、尧典》“窜三苗于三危”的“苗”,就是《诗·采芑》“蠢尔蛮荆”的蛮。在古史记载中,可以找到以下几个例证: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其《橘颂》对橘树的热情礼赞反映了先秦时期橘生南国的情况。从《橘颂》及有关的记载中可窥测到南国橘的种植分为楚国、吴越和巴渝等几大区。  相似文献   

3.
陕西安康查获的西周青铜器史密(皀殳),上有长篇铭文,记载了南夷入侵东国,周王命师俗和史密东征的事,为研究西周时东国与诸夷关系及这地方国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吴镇烽、李启良二位同志都写有专文论证(《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这里再试作补释。先对原铭释读如下:  相似文献   

4.
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域,它的产生,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大概要算楚国了.《左传·庄公十八年》追述楚武王克权以后,“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县境),使阎敖尹之”.“尹”是楚国治县之官,所以“权”当为楚县.楚武王于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690年在位,可见楚国有县应早于公元前690年.其后,楚文王攻灭申、息、邓诸国,又有“实县申、息”之说.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在我国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应的建筑形式虽有不同,但在风格上又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相同性。其主要原因是受民族习俗的制约、自然条件的限制及适应不同需求所形成。因此,即使是在同一时代也能形成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楚国的土木建筑情况怎样?试图对此作初步探讨,并以此就教于专家与同仁。古文献中有关楚国的建筑情况不乏记载。《尸子》云:“墨子自齐至郢见楚王。楚王曰:‘公输般为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朝使者往来频繁,其经行路线因为明朝都城迁徙、东北边患加深、朝鲜申请等诸多原因曾数度改易。根据史籍、《皇华集》《燕行录》《东国舆地胜览》等相关文籍的记载,明代中朝使臣的经行路线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从中可见明使与朝鲜远接使的周旋吟咏之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是世界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集歌、舞、科(动作)、白(念白)于一身,是一种极富表现力和民族色彩的综台艺术。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是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成份不断融合、发展、变化的结果。 关于戏曲的起源,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在我国春秋时代的楚国有一个名叫孟的优(艺)人,他的职业是用滑稽的表演来取悦或讽谏君王。据说楚国的宰相孙叔敖  相似文献   

8.
据甲骨卜辞和金文记载 ,商周在其南土有一个归国。有人笼统地指出这个归国是楚王熊渠之后熊挚建立的楚国附庸。笔者从古文献、考古、古文字和民俗资料等方面论述这个归国是殷革夏命、夏人南逃后建立起来的一个方国  相似文献   

9.
楚国赋税制度综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军赋、田税、地租、户口税和关市税等几种形式。楚国的军赋以加强国家军事实力为目的,田赋则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为旨归。楚国的地租制度一开始便与中原诸夏不尽相同,至战国中期已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向农民转嫁自己沉重赋税负荷的重要手段。楚国的户口税是以户为征税单位,以口为收税标准。楚国关市税的特点是向巨商大贾倾斜,这是楚国为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让利政策。  相似文献   

10.
包山楚简所见邑、里、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土文书比历史文献更能真实地传递历史信息。本文根据包山楚简所载资料,在探求简书资料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并参照文献记载,认为楚国地域政治系统呈现出复杂纷纭的现象,如邑、里应是并存于地方政区中的两种组织形式,州则是集中于楚都周围的特殊建置。  相似文献   

11.
楚国是从商代至战国时期的南方大国,国祚绵长,疆域广阔,兵力强盛,历久不衰。其原因何在?现试对楚国发展的阶段及其外交策略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楚国发展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时间约从熊渠(元前880年)至楚文王都郢(公元前680年)。西周后期,周王朝分封“汉阳诸姬”,  相似文献   

12.
清华简中有关商汤、伊尹的记载多与《墨子》《吕氏春秋》中有关记载相合。《墨子》与《吕氏春秋》关于商汤、伊尹的记载也有不少相合之处。清华简、《墨子》《吕氏春秋》,它们在称述商汤、伊尹等明君贤臣时应该有相同的原始材料作为依据,这些原始材料可能就是《商书》一类的史书祖本,而清华简《尹至》《尹诰》可能就是其中的两篇。墨子曾献书楚惠王,其所献的书当中应该有被称之为"先王之书"的史书祖本。清华简《汤处于汤丘》《殷高宗问于三寿》表现出了墨家思想的某些特点,这些思想特点当与战国时期楚国的墨者有关,大抵是楚国墨者"说书"之作的遗存。  相似文献   

13.
包山楚简所见邑、里、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文书比历史文献更能真实地传递历史信息。本文根据包山楚简所载资料,在探求简书资料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并参照文献记载,认为楚国地域政治系统呈现出复杂纷纭的现象,如邑、里应是并存于地方政区中的两种组织形式,州则是集中于楚都周围的特殊建置。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楚文化是一座美伦美奂的高堂逐宇的话,那么这一巨大堂宇乃是由几根擎天大柱支撑着,丝、绣工艺即其一也。考古发掘表明,楚国的丝、绣品织造精细,色彩鲜艳,纹样瑰丽,保存完好。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更是被美誉为"先秦丝绸的宝库",闻名中外。地下宝库蔚为大观过去,由于没有考古实物的支持,楚国丝、绣的"庐山真面"一直深藏于地下,而无人知晓。透过相关的史书记载,我们才得窥见其一鳞半爪,但终究如盲人模象,获得的认识当然也是片面的和极为有限的。现在,  相似文献   

15.
自西周、春秋以迄战国,楚国经历过社会形态的演变与否,尤其是春秋时期楚国社会性质及其演进究应如何判定和表述,虽有若干学者从不同角度作过一些探索,但迄今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由于中国先秦时代向封建社会过渡前的社会形态是发达的宗族奴隶制,当时一些主要国家都是政权组织与宗族系统相混合的独特实体,奴隶制下的宗族组织是兴盛、发达、还是渐衰、解体,是透视当时社会关系变化、社会形态演进的一条重要线索和依据,故而对楚国的宗族组织(主要是指贵族的宗族组织)及其特征进行一番探究和考察,其意义就十分重要了.加之,事实上对于楚国之有无宗族组织?其特点如何?演进轨迹如何?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知道,约两千七百年前,当时的楚国有位叫卞和的老人,向楚王呈献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后来就成了古代很多朝代的国玺。  相似文献   

17.
一、屈原故乡的记载《屈原列传》没有记载屈原的籍贯。屈原故乡在哪里?两部主要辞典,几部流行较广的中国文学史,大都没有明确交代。看来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水经注》根据《宣都记》明确记载,秭归,是屈原的乡里。楚辞学界一般都承认,今湖北省秭归县是屈原的故多。也就是说,屈原是楚国秭归人。  相似文献   

18.
庄子哲学思想产生于楚国独特的历史土壤。楚国历史悠久的天文学,为庄子的朴素唯物的天道观提供了科学基础;楚人是《易经》与阴阳家的鼻祖,其辩证的思维方式,为庄子哲学提供了“切玉刀”;楚国在长期而独特的历史道路中成长的民族精神,为庄子哲学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9.
楚国兵种及其作战方式顾久幸楚国在不断的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地域日益扩张,其军队也兼收南北之师的特长而并蓄,有车兵、步兵、舟师和骑兵等多种兵种。楚人立国之前的兵种情况,据现有材料看很模糊。据记载,夏代已有了车,“奚仲作车”①,并已经用于战争②,由“车正”...  相似文献   

20.
楚国重要出土文献上博楚简《鬼神之明》以鬼神的明知能力为主进行记载,说明楚人对鬼神存在的信服及其教化百姓、巩 固政治的作用,并以此主张统治者身体力行。同时分析鬼神有所明,以德选才,以误惩之及其重赏善罚暴等思想,表现出鬼神 思想对楚国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