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的概念、法律性质与法律特征,是研究著作权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和基本问题。(一)著作,是指用口述、文字、图形、计算机软件等方式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的智力成果。也就是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二)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依法对自己创作的文艺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民事权利。著作权,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有称版权,有称作者权,有称文学产权,个别国家也有一些其他的称谓,例如,西班牙在1834年颁布的该国第一部版权法,就叫作《皇家印刷法》,20世纪以来,西班牙颁布的版权法,不但不像大陆法系国家那样称“作…  相似文献   

2.
论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对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法律还没有为数字环境中的版权人权利和用户权利之间树起界限分明的“篱笆”时,版权人自己就树起了“技术篱笆”。不可避免地,“技术篱笆”保护权利的正当性引起人们的质疑。版权法中“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加强了设置在版权作品中的数字技术保护措施,强化了版权人对版权作品的控制。同时,“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也对合理使用规则提出了挑战。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版权法中的“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在不同程度上压缩了版权合理使用在数字环境中的存在空间,从而增加了信息获得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版权,它的英文名字是Copyright,也有人称之为著作权。版权法是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著者在荣誉、经济等方面的权益。同私人财产一样,版权可以赠送,继承或转让出售。版权法同时又对著者的权利范围加以一定的限制,从而维护公众的某些利益。例如,利用获得版权的作品并不一定都要经过版权所有者的同意,或向他们偿付费用。在版权法许可的范围内对作品的无偿利用称为“正当使用”。对“正当使用”的判断应考虑以下四种因素: (1)使用的目的和性质; (2)获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性质; (3)对原作品或其中重要部分的使用量; (4)对原作品的使用给该作品及作者带来的 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版权制度一刀切的"公有领域"理论,使民族多元化国家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面临严峻的情势.根据"思想--表现二分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可版权性.版权法上的作品类型历史地来看是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应依据自身的国情和版权立法价值观,重置"可版权作品"的约束性条件,确认群体作者的身份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独创性,排除"固定"的要求,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客体化,以达成传统民间文艺与知识创新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报社、杂志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学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这条规定从保护作者的创作权利出发,界定了报刊编者的活动范围,约束了编者的权利。对此,笔者提出一点质疑。一、文学作品中文字与内容具有不可分离性报纸、期刊是一种新闻和文化传播媒介,报刊中的作品是表达作者思想的,它是通过某种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易于激发读者思维的形式和逻辑结构,以文字为基本组成单元构成的。文章特定的文字组合表达着作品的特定内容,反映了作者对事物的一种特定的思想。把作品中的文字和内容作…  相似文献   

6.
论广告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广告创意的本质和价值、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国外有关立法例和学说认为:由广义创意构成的“广告策划书”可作为“科学作品”给予版权保护,由狭义创意构成的“广告作品”则类似于“边缘作品”,在满足版权作品条件时亦可受到版权法保护;同时,有些广告创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作为“商业秘密”、“商业标志”等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但权利人在行使其知识产权时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版权侵权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定版权侵权行为的极大困难是如何确定作品的原创性。通过版权法与专利法,商标法立法目的及相关制度设计的对比,可以明确原创性的内涵;在实务操作中通过对比进行比较更易于把握作品的原创性。对于版权侵权行为,侵权人应当承担的罪过形式,适用我国民法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有两大弊端,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已成为无法避免的国际趋势。  相似文献   

8.
所谓“逻辑思想”,是存在于历史上各种学科之中的某种思想的自然逻辑。黑格尔说过:“因为每一门科学都要以思想和概念的形式来把握自己的对象,所以都可以说是应用逻辑。”(注一)黑格尔在这里所指的“应用逻辑”,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思想。逻辑思想不是已经抽象为理论的逻辑学说,但是它是逻辑理论的潜在状态,是逻辑科学建立的重要前提。没有逻辑思想这样的具体,就不可能有逻辑理论的抽象。列宁在他的《哲学笔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图书馆在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版权作品的使用问题。按照现行版权法的规定,图书馆可采取合理使用、授权许可、法定许可和委托建设等多元化使用方式,来解决版权作品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版权保护制度受技术发展的影响极大。数字传播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打破了版权法的利益平衡,对版权法的主要概念以及版权人的相关经济权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作品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因而具有极强的、难以克服的外部经济效果,版权人排除他人对作品进行使用的成本极高。在网络环境中,网络作品的私有将变得非常困难,网络环境中版权制度的走向是,版权将变为一种公共权利,作品由政府提供将是惟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为了反思版权之不足而提出来的.公共领域在版权法上的存在不仅满足了版权自然正当的要求,同时它还具有其经济合理性和宪政妥当性.而从版权法外来找寻公共领域的正当性根据,它不仅为作为一种规则现象的公共领域在版权法上的存在找到了学理支持;同时,它还有力地增强了我们在利用"公共领域"的修辞工具来遏止版权不适度扩张时的逻辑力量和证成性色彩.并使我们认识到,利用公共领域的理论来衡平版权过度保护之倾向,并使后者在接受前者价值规制的前提下良性地运转和发展是完全可欲的.  相似文献   

12.
墨家的逻辑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墨子·小取篇》在提出了“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三种基本逻辑形式以后,紧接着又提出了“以类取、以类予”两个命题,这无疑也是论及某种推论性质和形式的。本文专就墨家“以类取”和“以类予”的推论性质和推论形式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广大逻辑史工作者。一、墨家关于“类”概念的科学思想“类”概念作为一个逻辑范畴严格地说是墨家首先完成的,墨家把逻辑的推论以至整个逻辑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类”的同异基础上的。“以类取”和“以类予”都是关于类的归纳和类的推演,更离不开以类的同异为基础。不了解墨家关于“类”的科学思想,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墨家“以类取”和“以类予”中的逻辑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名辩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形式逻辑在进行逻辑分析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国名辩逻辑侧重于从概念内涵角度把握概念、分析判断、进行逻辑推论,具有重内容分析、轻形式推演的特点。决定这一特点的因素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理论的影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源于政治需要的“禁辩”传统,古汉语特质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非法演绎作品,各国版权法多持不保护论,认为它们虽然有原创性,但毕竟属于侵权作品,不受法律保护,演绎作者不享有该作品的版权。非法演绎作品的不保护论,既不利于保护原作者利益,也造成了对演绎作者的不公,是过度保护原作者演绎权的表现。演绎权与演绎作品的版权并不相同,原作者的授权不应成为演绎作品受版权保护的必要条件。为激励演绎作品创作,促进文化繁荣,版权法有必要保护非法演绎作品,肯定原作者和演绎作者在该作品上的双重版权。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人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公民人格余潇枫盛晓蓉一、“公民”人格的价值规定公民是一个体现着具体社会政治内容的历史性范畴。现代国民在社会中的基本身份是公民,它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①从哲学的角度看,公民作为社会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现...  相似文献   

16.
“中西合璧”是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施蛰存和白先勇为例 ,对比分析了两人的生活道路、理论背景与作品特色 ,认为曲折丰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 ;新旧交替时代的文化冲撞使他们比较直接地受到了现代主义的影响 ;对公式化、概念化的不满使他们有了共同的理论自觉。表现在作品中 ,他们都能把传统技巧与现代手法有机结合 ,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表现出“中西合璧”的色彩 ,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为文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翻开许多外文书籍,都会在其书名页后的左上角看到一个符号 C(放在圆圈内的英文字母 C),它代表什么呢?原来,它就是国际上承认的版权标记符号,C 是英文里“版权”(Copyright)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版权法要求,作品的所有印本都应附上某种标记,以告诉公众该  相似文献   

18.
简论音乐表现的特征(二)陈明礼,路君羊作品表现内容的特性任何一项艺术实践都离不开表现内容这一主旨,否则,这一艺本实践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写文章、绘画、作曲等等,尽管表现的艺术内容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归根结蒂,总是要表达某种思想或感情。音乐艺...  相似文献   

19.
个性主义是鲁迅批判封建主义、改造“国民性”、实行“思想革命”的重要思想纲领与武器,是构成鲁迅社会思想与文学观念的基础因素。鲁迅的个性主义包括既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层内容:一是主张“超人”:“任个人而排众数”,呼唤先觉精神战士出世,对民众进行启蒙,这可看作鲁迅“思想革命”的“行动纲领”;一是主张“立人”:“个性解放”,恢复人的理性人性与自然人性,使“人各有己”国为“人国”,这可看作鲁迅“思想革命”的“理论纲领”。它的价值与鲁迅思想的价值、作品的价值共存  相似文献   

20.
自从美国《新千年数字版权法案》第512条规定了“避风港”条款以来,虽然版权人对该条款诟病颇多,但并未能阻止各国立法者相继将该条款引入本国版权法。实现正义是所有立法应当遵循的目标。也是所有立法能够得到普遍遵守的保障。“避风港”条款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概是因为其实现了立法目的指向中的法律正义、立法责任分担中的法律正义与立法价值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