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谈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深刻内涵的理解,论述了三者有机统一的关系;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逐步提出的过程,描述了其创新发展的历史轨迹;表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认识,明确了高举这面旗子、走这条道路和坚持这一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浙东当代儿童作家中,李建树和杨明火是以其成果丰硕、风格独具及名闻遐迩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们在探索欣悦纯真的童心、追求幽默隽永的童趣和铸造活泼本色的童言等诸方面各有独特而鲜明的艺术个性.同时,当代儿童的时代精神面貌,风格化的地域文化色彩和作家自身的艺术气质都融注在他们的作品中成为这两位作家具魅力的标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佩里.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一书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追溯,向读者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观念史与文化史的结合,安德森在《后现代性的起源》中展现了后现代主义观念下的社会基础。安德森是在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他对詹姆逊的研究是高度推崇的。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当下哲学”的包围之中 ,中国当代文论话语重建问题已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然而 ,重建的基点何在 ?周宪的《超越文学》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理论视角 ,这就是反思和批判的文化视角。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文学也许并不全面 ,但是 ,一定的现实、历史条件却使它成为必然和可能 ,正是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 ,以具体的文学——文本实践为理论支撑 ,遵循文学创作的自律性特点 ,本书透视了文学作为一种形而上文化哲学所具有的特质 ,从而构建了一个品评文学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赖勤芳 《兰州学刊》2006,(10):88-90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才显示出文本自身的力量,因而修辞不是对主体的压制,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呈现。保罗.德曼的修辞批评理论具有某种片面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6.
王德军 《兰州学刊》2007,18(7):13-16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高级的存在物,人具有自然事物的一切属性.存在是人作为自然物质最具普遍性的在世方式,表现为自然界盲目的运动;生存是人作为有生命的生物(动物)在世方式,表现为人的本能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生活是人作为人(劳动实践、社会关系、理性、意志、神性、文化等)的在世方式,表现为有意识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和超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存在生存都是人在世的基础前提和手段,生活才是人在世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王安民民对传统文化因袭下的叔叔这一代人的冷静入笔,对作品讲述的八十年代最基本最庄严也最大落俗套的三个叙事模式进行深层的剖析,完成了对中国父权秩序下男性中心自大自恋自夸情结的展露,透视出传统文化因袭下文化人的心态与精神。  相似文献   

8.
任何政党都有其作风。作风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政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认识、评判一个政党的重要依据。就我们党来说,党的作用和党的工人阶段先锋队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0.
历史包含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作为文本的历史叙事或历史话语两层不同的含义。海登·怀特用现代文学理论研究文本层面的历史。他指出历史学家使用情节设置、形式论证和意识形态蕴涵三种解释策略以及四种转义性语言进行历史修撰,历史文本因此不再是客观地再现或叙述历史事件,而具有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叙事性、诗歌性和意识形态维度。因之,历史话语带有了一切语言构造物的虚构性。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书法的构形基础,书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汉字的简化,并时时体现着汉字的简化,这就是"书法与时代文字形体的共时性"规律.然而在今天这个规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简化字入书既有难度,也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当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社会技术”范畴,并把“社会技术”视为“政治的科学基础”;从社会本体的主体际性视角分析了“社会技术”(社会工程)与“物理技术”(物理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卢明德 《云梦学刊》2005,26(2):87-89
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与褚琴之间的矛盾冲突,贯穿于全剧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旧意识观念残余的影响,文化知识素养的差别以及性格爱好、情感取向的迥异。透过石光荣与褚琴的矛盾冲突,令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可怕与苦涩,更让人反思:英雄的斗争激情何以变成一种荒诞滑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隐喻性特征。人们的宗教宗教信仰以及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人的活动和精神的影响等因素,造成或影响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反映这些价值观念的隐喻也不同。维吾尔族有其自身发展的漫长历史,文学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隐喻性。维吾尔当代著名作家买买提明·吾守尔的小说正是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5.
戴沙迪  徐兰君 《中国学术》2001,3(1):313-315
《漂流的身份》一书,代表着对民族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之形成过程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一个最新转向。与从国家的本体论地位或对民族精神性质的思考等这样抽象的问题出发不同,约瑟夫从实际情况出发,把注意焦点主要集中于公民权是通过哪些实践被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云梦学刊》2000,(5):99-101
莱拉是个总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的吉普赛姑娘。然而,她的民族却是个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的民族,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莱拉不惜以生命抗争,莱拉追求人类自由和正义,向往独立,勇敢向恶势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将激励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勇敢地追求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熵贯穿了全文的主题与结构.以熵化这一全新的角度探索了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墙该不该砌,坏了又该不该修,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既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而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能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最佳的办法应是“先听别人说。再走自己的路”。对一个人而言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19.
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如果可能,它能够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治理(假定是一些公认的标准如效率、公共品的合适供给、物质进步等等)吗?这是许多热爱自由的人们深深关注的问题。古典自由主义告诉我们,经济自由和一个完善的私人财产权利体系已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经纬 《理论界》2004,(4):158-158
居无定所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海洋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