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第六六首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颗明珠。名诗名译,各有千秋;直译意译,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诗人,他创作的十四行诗语言运用巧妙、韵律节奏优美,对世界各地的读者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中,第29首十四行诗运用奇特构思、惊人妙语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的心路变化历程,吸引了中国众多翻译名家对其进行汉译尝试,有4种汉译本颇具代表性。通过对这4种语言各具风格,韵律各含特色的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向先辈时贤的研究心血致敬的同时,尝试探寻更符合现代审美的译文,以期为今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汉译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诗歌代表作《十四行诗集》,将当时英国的十四行诗创作推向顶峰,被誉为莎士比亚体。国内译介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本文从国内十四行诗的三个全译本中,选择了其中的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从其语言,标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主题,写作方法根据作者不同的感情呈现出各种特点。对这些主题和文字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对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和意境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在自然主义理想情结与人文主义理想情结的比较中凸显了人文主义理想情结,而诗歌中第三组四行诗在确立人文主义理想情结主导地位的同时引入死神意象,展现出与人文主义情结相龃龉的思想元素,表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背景,评析了莎翁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戏剧元素,从单首诗来看,其戏剧性也明确存在。从莎氏第129首十四行诗可以看出,诗中存在戏剧人物、人物行为、戏剧冲突及矛盾的解决等,其戏剧性具体表现在叙述者的心理演变过程、用词、句法、修辞以及诗歌形式等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屠岸、梁实秋、辜正坤三位译家的译文,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戏剧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有多重主题的解读,其中包括情爱、友谊、时间、生命、真、善、美、自然等主题。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55首格律清晰,内容深刻,美学性强,呈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文学主题和思想,展示了情爱与诗歌的结合能超越时间,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0.
从阐释学、语言力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密尔顿的第八首十四行诗《在孕育攻城之际》进行整体阐释。认为密尔顿在创作这首十四行诗时,还不是一个坚定的议会派分子。因为从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潜意识。作者在该诗里运用了许多隐喻和典故,构成了隐喻群或隐喻集合,并且形成了一个整体隐喻,那就是他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希望免除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劫难。  相似文献   

11.
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威胁为主。但都是为了达到永恒而使用的不同办法。同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存在着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第三大主题,即“人生无常”。而这一点,则是以往的莎学批评家没有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14.
自出版之日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就以其艺术成就和作为了解诗圣内心世界的材料,散发着持久的魅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包括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传统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在内容和修辞上达到传统与创新的精湛结合。  相似文献   

15.
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莎士比亚对爱情这一人生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多次出现季节意象的特点,可发现其季节使用模式包括:单一季节模式、双季节交替模式、三季节交替模式以及四季交替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具体的诗行为例,依据诗中体现出的莎翁情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时空观,对这些模式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主题是诗歌的主要观点或思想,它有别于诗歌描述的对象。"真、善、美"不足以概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全部主题。纵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作家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剧作可以看出,时光无情、爱情幻灭、人生无常、诗之永恒,是莎氏十四行诗的四个"另类"主题。  相似文献   

18.
莎翁十四行诗蕴含着丰厚的双性恋底蕴,也是莎翁人生的映射,表征了莎士比亚对双性恋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双性恋的赞誉、依恋和矛盾的心态.传统的莎翁批评为了维护大师的声誉,追随主流文化导向和其道德标准,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双性恋现象艰难的社会认可也导致了偏颇的评介,但是莎翁作品蕴含着双性恋内涵并不是在莎翁脸上抹黑,而是其重要的主题和底蕴,这样的解读有助于在多元视野中更客观地解读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9.
十四行诗和七律诗在韵律和结构上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诗歌体裁.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语义连贯上都呈现出汉语传统的"起承转合"语篇结构模式.卡普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影响英汉语篇结构,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思维模式有别,但他们在语篇的语义结构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卡普兰的语篇思维模式说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于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和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使这种诗体的创作臻于完美,从而使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和英国体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坛的重要诗体。本文以同为英国文学巨匠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所著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为切入点,从诗歌的格式和押韵的方法并结合诗歌内容和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思维习惯等方面,展开对意大利体和英国体十四行诗的对比研究,借此深化对这两种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